沈鳳娥
一、幼兒園一日生活課程的含義
在日復一日幼兒園日常生活環節中,通過限定教師行為、幼兒行為以及師幼關系模式。將生活細節中所包含的五大領域內容加以重復展現,從而漸進實現教育目標的過程,稱為一日生活課程。
二、幼兒園一日生活課程組織的各環節和具體要求
(一)早間接待
1.接待孩子。(1)微笑,叫孩子名字打招呼,蹲下身與孩子擁抱,讓孩子和家長說再見;(2)盡可能與每個孩子進行個性化互動;(3)和家長交流同時照看孩子。
2.簽到。(1)維護好簽到設備(筆、板、擦),讓孩子不需要幫助自己拿到筆并簽到;(2)在簽到板上用正楷字清晰寫出簽到提示。
3.區域自由活動。(1)為早上早餐前來園的孩子開放區域自由活動,并將所開放的區域名稱寫在提示板上;(2)須在每個區域張貼該區規則,并持續以紀律約束手段實施,直到班上所有孩子形成遵守規則的習慣;(3)每個區域須整潔有序,玩具和材料隨時處在“有準備”狀態;(4)通過播放所規定的音樂實施潛課程。
4.收拾玩具。(1)在班上以輪換方式實施“值日生”制度;(2)以“預警”方式指示孩子結束自由活動。(3)耐心等待,直到孩子將所有玩具歸位和開放區收拾完畢;(4)為孩子提供必要幫助。
(二)用餐
1.教師間、師童間及兒童間交流須使用禮貌語;2.咳嗽或打噴嚏要用小臂背面罩住鼻子和嘴。3.餐桌上交談要輕聲慢語。4.教師介紹飯、菜、湯名稱,介紹營養成分的知識,說明偏食的害處。5.讓孩子自己端飯菜和飯后送餐具到指定地方。6.在用餐時播放潛課程音樂。
(三)早間坐圈
1.使用坐墊坐在地板上圍成圈,保證所有孩子坐得舒適并都能看到教師;2.讓特殊兒童挨著教師身邊坐;3.認讀日歷:公歷與農歷及星期(1-3分鐘),宣布當天主要活動計劃(2-4分鐘);4.講解教學活動并實施分組(3-5分鐘);5.制定簡單清晰、易記易行的規則。
(四)教學活動
1.兒童自主選擇小組;2.教師各組活動材料要足量;3.在活動中提供幫助及觀察兒童;4.鼓勵兒童相互交流、幫助和分享;5.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間分配任務;6.對先完成活動的小組進行管理,實施分組過渡。
(五)戶外活動
1.禁止集體做廣播操;2.限定兒童活動范圍;3.給孩子提供豐富可供選擇的玩具;4.禁止帶手機和聊天;5.保教人員均勻分散站位;6.制定與執行戶外活動環節的規則。
(六)午睡
1.自己穿、脫衣鞋;2.將衣服疊好,鞋子弄整齊放在固定地方;3.播放背景音樂;4.音樂選擇和音量控制;5.對有特殊需求兒童個別關照;6.任何條件下,午睡值班人員都必須保持清醒。
(七)離園再見
1.感謝當天值日生工作,任命明天值日生;2.幫助孩子整理儀容儀表并檢查該帶回家的東西;3.微笑、擁抱,使用兒童的名字說再見;4.與家長溝通時注意對孩子的影響。
三、一日生活課程的實施策略
(一)把活動當課程上,把課程當游戲做
根據我們的課程觀,把兒童活動作為一門課程,保留了教師重視課堂教學的原有傳統習慣,即保持教師對活動的嚴肅態度和責任感,并努力將其轉化為各種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從而達到確保各項活動的目的、計劃。我們認為隨機教育在制定計劃和活動的過程中并不矛盾。關鍵是教師自身的觀念和教育智慧。把課堂當成游戲,主要是考慮孩子的需要,也就是孩子學習的特點,讓他們輕松、活潑、有趣地進步。
(二)兩位教師同時進班
為了保證孩子一天活動的有效實施,我們安排兩名老師同時進班。一天之內,兩位老師被分為主班老師和指定班主任,主班的角色每隔一天輪流擔任。班主任主要負責一天內各種活動的策劃、組織和領導,完成相應的教育任務,使兒童活動安排合理,活動內容豐富,活動狀態愉快。班主任是主班教師的助手,主要職責是觀察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和需求,及時參與對孩子的指導和支持,甚至直接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