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君 李曉倩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自駕游、露營旅游等休閑方式逐漸發展起來。自駕游露營地作為新興業態,成為旅游經濟新的突破口。本文詳細分析陜西省自駕游露營地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陜西省省情出發,以“點—軸”理論為指導,按不同主題和特色對區域進行劃分,規劃出四大自駕游露營區:邊塞風情自駕露營區、黃河黃土情自駕露營區、關中歷史文化自駕露營區和巴山漢水生態自駕露營區。
關鍵詞:“點—軸”理論;陜西省;自駕游;露營地;空間規劃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5-0-02
近年來,城市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人們更愿意利用閑暇時間走進自然,暫時回避喧囂的城市生活,在放松疲憊身體的同時,找到內心的寧靜。隨著高速公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和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自駕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選擇方式之一。自駕游以其靈活、不受時間限制的特點,贏得了廣大旅行者的喜愛。作為自駕游目的地的重要設施,露營地的建設也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2019年,自駕出游人數達37億,房車保有量突破10萬[1]。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行業均陷入停滯狀態,實體旅游經濟也遭受重大打擊。在這種形勢下,既能滿足人們出行需求又能滿足防疫要求的自駕游呈爆發式增長態勢。上汽大通的數據顯示,2020年7月14日—31日,房車租賃訂單數同比增長218%。自駕旅游的方式在帶動目的地旅游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動了自駕游露營地建設的又一輪增長。目前,露營地建設在我國的東部、西南和中部地區已形成一定的規模[2],位于絲綢之路起點的陜西省也應抓住機遇,謀求發展。
1 陜西省自駕游露營地現狀
陜西省位于我國中西部,屬于西北地區,與8個省區接壤。全省地勢呈南北高、中間低的態勢,分為陜北黃土高原區、關中平原地區和陜南秦巴山區。從南到北橫跨3個氣候帶,氣候依次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暖溫帶氣候和中暖帶氣候,總特征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
陜西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建都陜西,這里一度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內自然景觀各異,北有廣闊粗獷的黃河黃土和沙漠丹霞,中有稱為“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南有氣候溫和、孕育著各種珍貴野生動植物的秦巴山區。因為有高原、山地、平原、盆地多種地形地貌,陜西形成了森林、草原、湖泊、沙漠、丹霞等自然景觀。廣闊而豐饒的自然生態資源與歷史人文資源為陜西省自駕游露營地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據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2月底,全省A級景區達460家,其中3A級及其以上景區共416家[4]。
旅游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該地區的旅游發展水平。近年來,陜西省旅游總收入呈持續上升趨勢。2019年,陜西省接待境內外游客70714.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7211.59億元[4]。其中,西安、寶雞、渭南、咸陽、延安和商洛的境內外游客量與旅游收入位居全省前列。2019年,陜北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11%,關中占75%,陜南占14%(根據陜西2020年鑒整理計算得到)??傮w來看,三大區域旅游發展水平呈現中間強、兩頭弱的局面,客觀上造成了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隨著自駕出游需求的增長,陜西省相繼出臺《關于促進旅游投資與消費的實施意見》《陜西省自駕車房車營地行動計劃2016—2020》《陜西省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建設與服務規范》《關于促進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建設的意見》等文件[5],以支持自駕游露營地在本省的發展。計劃建設的100家營地分為選址新建部分和景區內部改造建設兩種方式,但是到目前為止,真正建設完成且營業的營地并不多,建設規模也因運營主體而異。
2 存在的問題
2.1 地域分布不均,規模大小不一
現存營地多聚集在關中地區,陜北及陜南地區營地密集度不夠,導致營地發展空間不平衡。因經營主體的緣故,營地還存在規模大小不均的問題。私營小型營地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配套設施不足,只能滿足游客部分需求,沒有針對性的露營產品。大型營地露營形式豐富,但設計常態化,缺乏對地域特色的塑造,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2.2 營地數量少,缺乏網絡營銷
現有營地數量不足,尚不能滿足自駕游客的需求。在西安灞橋區永平壩草坪附近,??恐罅筷兾鞅镜睾屯獾氐淖择{車及房車(圖1)。筆者與其中一位自駕車主交談時,對方提到了陜西營地少、停車難等問題,一路的停靠點基本都靠車友推薦,非常不方便。獲取相關網絡信息發現,陜西現有營地網絡平臺多依托于景區的網站或國內的露營網站,存在傳播信息有限、更新不及時等問題。
2.3 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標識不明顯
在夏秋季節,尤其是節假日,營地人滿為患,營位也一票難求。營地資源和周邊環境造成的較大影響和損耗,導致游客的旅游舒適度降低。而在冬春季,由于氣溫低,客流量減少,營地多處于關閉或閑置狀態。筆者在自駕調研的過程中發現,部分營地位置偏僻,且必經要道上很少布置明顯指示標志,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營地的發展。
3 基于“點—軸”理論的陜西省自駕游露營地空間規劃
“點—軸”理論是著名經濟地理學家陸大道提出的有關區域發展的基本理論。該理論的主要內容如下: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大多數社會和經濟要素會匯集在一起,稱為“點”,這些點通過線連接形成軸,而軸又會對周邊區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軸線上的點與點彼此聯合,相互作用,實現由“點”到“線”再到“面”的發展過程[6]。
本次規劃以“點—軸”理論為指導,秉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的理念,以露營地為載體,分主要城市和次要城市兩級,按功能劃分為目的地式露營地和停靠式露營地。在主要城市設置配備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目的地式露營地,包括滿足汽車停放、租賃、加油、維修、養護及游客住宿、餐飲、醫療衛生等需求的綜合服務區,環境優美、安全舒適的露營區域,以及開展娛樂活動的拓展區域等。在次要城市適當設置停靠式營地,??渴綘I地一般只作短暫停留,為旅途提供簡單補給。每片區域統一建設服務平臺,由主要城市統領負責區域內各部聯絡,提供信息發布及共享服務。
通過對陜西省旅游資源的分析和旅游部門出臺的相關規劃的解讀,按不同主題和特色對區域進行劃分,共規劃出四大自駕露營區域,具體包括邊塞風情自駕露營區、黃河黃土情自駕露營區、關中歷史文化自駕露營區和巴山漢水生態自駕露營區(圖2)。
3.1 邊塞風情自駕露營區
以榆林市為主要城市,將榆林塞上江南國際自駕車房車營地作為目的地式露營地,選取靖邊、神木、米脂、綏德為次要城市,建設停靠式營地。依托G65包茂高速、210國道等交通干線,利用區域內明長城和大漠風情等人文自然景觀,陜北秧歌等民風風俗,拼三鮮、橫山羊肉等飲食文化,帶動形成陜西省最具邊塞風情的自駕露營區。
3.2 黃河黃土情自駕露營區
以延安市為主要城市,建設目的地式露營地,選取延川、甘泉、宜川、黃陵為次要城市,設置??渴綘I地。依托國道210、國道242等交通干線,利用黃帝陵、壺口瀑布等人文自然景觀,安塞腰鼓、陜北民歌等民風民俗,洋芋擦擦等特色飲食文化,形成極具黃河風情的自駕露營區。
3.3 關中歷史文化自駕露營區
3.3.1 關中西部露營區
以寶雞為主要城市,將法門寺房車自駕游營地作為目的地式露營地,選取眉縣、岐山、太白、隴縣作為次要城市,設置??渴綘I地。依托國道310、國道316、關中環線等交通干線,利用法門寺、太白山、關山草原等人文自然景觀,秦腔、鳳翔泥塑等民俗文化,牛羊肉泡饃、臊子面等飲食文化,打造沉浸式體驗關中西部歷史文化的自駕露營區。
3.3.2 關中東部露營區
以渭南為主要城市,將華山自駕游房車露營地作為目的地式露營地,選取銅川、華陰、韓城為次要城市。憑借其臨近山西、河南的地理優勢,實現與兩個地區的旅游互動。依托國道310、國道108、關中環線等交通干線,利用秦始皇兵馬俑、華山等人文自然景觀,華州皮影等民俗項目,褲帶面、水盆羊肉等飲食文化,形成帶來別樣駕駛體驗的自駕露營區。
3.3.3 絲綢之路露營區
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絲綢之路不僅是連接古今的文化之路,而且是新時代我國開放合作的繁榮之路。此處規劃以西安為主要城市,以深厚文化積淀為基礎,將西安漢城房車露營地作為目的地式露營地,選取咸陽、興平、禮泉、乾縣、彬州為次要城市,設置??渴綘I地。依托福銀高速、國道312等交通干線,利用漢茂陵、唐昭陵、唐乾陵、彬縣大佛等歷史人文景觀,打造獨具特色的絲路自駕露營區。
3.4 巴山漢水生態自駕露營區
3.4.1 生態康養露營區
生態康養露營區主要涉及漢中市和安康的石泉縣。此次規劃以漢中為主要城市,將漢中尤曼吉國際汽車營地作為目的地式露營地,選取太白、留壩、勉縣、寧強、洋縣、石泉為次要城市,設置??渴綘I地。依托國道316、國道108等交通干線,利用青木川古鎮、石門棧道巴山、漢水等人文自然景觀,漢中米皮、鍋盔、梆梆面、菜豆腐等飲食文化,形成生態康養自駕露營區。
3.4.2 綠色休閑露營區
綠色休閑露營區涉及安康和商洛市的大部分地區,規劃商洛和安康為主要城市,在安康建設目的地式露營地,在商洛以塔云山景區自駕車房車營地為目的地式露營地。選取柞水、山陽、鎮安、旬陽、嵐皋為次級城市,設置??渴綘I地。利用與重慶、湖北、河南相鄰的地理優勢,依托G65包茂高速、省道307等交通干線,利用金絲峽、柞水溶洞等自然景觀,紫陽民歌、商洛花鼓等民風民俗,窩窩面、臘肉等特色飲食文化,形成極具陜南人文特色和綠色休閑特色的旅游自駕露營區。
4 結語
陜西省擁有發展自駕游露營地的廣闊前景,但現有露營地分布不均,無法滿足自駕游客的需求,因此,對自駕游露營地進行統籌規劃很有必要。本文以陜西省為目標研究區域,以自駕游露營地為研究對象,以其空間布局規劃為切入點,以“點—軸”理論為依據,通過對陜西省相關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總結,對自駕游露營地進行整體空間布局規劃。后續還需進行實際深入的研究探討,以不斷推動陜西省自駕游露營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旅游車船協會.中國自駕游發展報告2018-2019[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20:78.
[2] 李鳳,汪德根,劉昌雪,等.中國自駕車房車營地空間分布特征及其驅動機制[J].資源科學,2017,39(02):288-302.
[3] 陜西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陜西省地理省情圖集[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18:125.
[4] 陜西年鑒編輯部.陜西年鑒2020年[M].陜西年鑒編輯部,2020:73.
[5] 戴宏,丁華,茍青青,等.陜西省自駕車營地空間結構特征與選址優化[J].中國公路學報,2018,31(11):205-213.
[6] 李宏志,王圣學.基于“點-軸”理論的西安大都市圈空間結構演變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6(10):16-21.
作者簡介:李琰君(1962—),男,陜西西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傳統建筑、城市規劃與環境藝術設計。
李曉倩(1997—),女,河南南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城市規劃與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