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權
(甘肅省古浪縣第四中學,甘肅古浪 733100)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育共同體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由初中數學教師一同構建而成的,其構建的主要目的是初中數學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完成教與學的任務。教師之間的協同合作可以使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有目標、更具目的性,同時,可以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集中精力,增強學生對教學重難點內容的掌握。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互助互長的科學有效的促進方式。
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在協同構建過程中,會將自身的角色從之前的授業者變成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會通過課前的充分準備、授課期間的學習關注及課后和學生的交流,從而幫助每位學生更好地完成初中數學課堂的學習任務。所以,只有堅持初中數學教師協同發展、共同構建教育“共同體”的教育理念,才能使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的成長更上一層樓。另外,初中數學教師之間也需要構建一個“共同體”來加快彼此的成長。教師之間只有加強了溝通和聯系,初中數學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初中數學教師在構建的教師教育共同體平臺中,要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和改進,不斷學習新的內容,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課堂知識,使其快速融入課堂中,從而更高效地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實現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成長的目標[1]。
在構建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的過程中,數學教學評價是十分關鍵的環節。有效的數學教學評價,能使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找到合理、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同時,數學教師通過構建初中數學教師評價共同體,可以更加明確自己的定位,并從中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自己的薄弱點能夠快速地進行改進,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有一個更加客觀、合理的認知。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評價體系的構建,對初中數學教師教學效果有一個最為直觀的評價,可以讓教師通過直觀的評價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完善和創新,也能夠從中找到新的成長方向[2]。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根據課題教學的效果和實踐情況可以很好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之處,并進行及時改進,為之后初中教師共同體的成長奠定基礎。另外,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重難點內容。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評價體系的構建,可以幫助教師改進和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初中數學教學中。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的評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學生對初中數學教師的評價、教師之間的評價,以及教師對自己教學的評價。這三個方面的評價能幫助初中數學教師對自身的教學問題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同時也是解決教師現有問題的有效方式,還是提高教師共同體成長的有效途徑。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要想得到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從教學思維、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同時,對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開展教學。例如,在“二次函數”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二次函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的成長有積極的作用[3]。
促進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成長的研究,還可以從生活與教學相聯系的方面進行。教師將生活與初中數學教學內容聯系在一起,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生活中的打折、銀行利率的換算等,并借助這種更加貼合生活的例子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
在完善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時,初中數學教師之間需要互相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初中數學教師之間只有做好嚴格監督和管理工作,才能使共同體得到更好的成長。另外,在監督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要做到對每一個環節的嚴格把控,嚴格遵守并執行各項制度,以保障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不是走形式,讓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的成長實現它的實踐價值和意義。初中數學教師之間對共同體進行嚴格監督的同時,也要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信任,對實施過程中各個項目和環節的落實工作進行嚴格監督。教師之間的監督是要在互相信任與通力合作的關系下進行的。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讓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的成長是以科學、嚴謹的方式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4]。
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的成長需要不斷的學習。初中數學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共同體得到成長和發展。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學習的方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如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成長的研究可以通過對國內外的相關文獻、共同體知識量進行一個增加和一個理論的認知,或者利用互聯網信息,通過網上的相關資料對共同體成長進行研究。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在成長中要做到科學、合理地利用一切學習的資料和方式方法,不斷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量。這樣才能使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更加快速地成長,讓初中數學共同體成長向著好的方向發展[5]。
從上述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我們對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成長的研究需要和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快速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要想得到發展,就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反思自己的教學不足之處,以及對所制訂的規章制度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科學的管理,并融入生活化和信息化的教學例子與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