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慧珍
(長治市人民醫院 山西 長治 046000)
高齡產婦一般是指受孕時34 歲以上的產婦,通常情況下,這類產婦及其胎兒在妊娠期發生危險的概率較高[1-2]。在臨床中,為了確保母嬰安全,通常給予其精心的護理干預,但就常規護理干預而言,難以滿足產婦的護理需求,只有采取更為專業的助產護理干預措施,才能為產婦和胎兒提供有力的生命安全保障。為研究在助產護理干預下對高齡產婦的分娩方式和產程會產生的影響以及相關護理價值,本文特選取242 例高齡產婦展開分組護理探討,詳細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產科于2020 年1 月—12 月收治的242 例高齡產婦為本次研究資料來源,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組產婦人數均為121 例,在對照組中,產婦的年齡皆位于35 ~42 歲的范圍,平均年齡為(37.24±2.05)歲,其中,有13 例為3 次妊娠,有62例為2 次妊娠,46 例為首次妊娠;在觀察組中,產婦的年齡皆位于35 ~45 歲的范圍,平均年齡為(36.94±1.77)歲,其中,有11 例為3 次妊娠,有65 例為2 次妊娠,45例為首次妊娠。兩組產婦對比基本病例資料(P>0.05),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和臨床探討價值。本次研究已取得醫院倫理會研究批準。
納入標準:年齡皆在35 歲以上的產婦;知情且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的產婦。排除標準:合并有其他嚴重并發癥和器官功能障礙的產婦;精神疾病史產婦;免疫系統障礙疾病產婦。
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護理干預,主要的護理干預內容如下:(1)常規生命體征監測和孕檢,確保產婦和胎兒在分娩之前的各項體征水平正常,一旦發生異常需及時做好調理,為分娩做好前期準備;(2)病房環境管理,護理人員需定時、按需對病房進行打掃消毒,打開門窗透氣,消除干擾產婦的噪聲,保持病房內的安靜舒適、干燥、通風與清潔;(3)健康宣講:護理人員需要提前與產婦講解分娩前后的注意事項,對其講述不同分娩方式的優缺點,使其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
觀察組產婦采取助產護理干預,在以上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聯合以下護理干預措施:(1)分娩前的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在分娩前要對每個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以此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案,在心理疏導過程中,要注重產婦的個體差異性,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如此才能切實做到減緩產婦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降低其心理壓力。多給產婦講解高齡產婦成功分娩的案例,增加其護理心理,為分娩的到來做好習心理準備;(2)分娩中的助產護理,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可對其進行非藥物鎮痛或椎管內麻醉鎮痛。非藥物鎮痛包括拉馬澤呼吸、全身按摩、家屬陪伴、分娩球、分娩凳、導樂,可單獨應用或聯合藥物鎮痛法等應用幫助產婦順利分娩。若在產程中發現產力異常,如出現協調性宮縮乏力的時候,應首先明確病因;陰道檢查檢查宮口擴張和胎先露下降情況,及時發現有無頭盆不稱或胎位異常,若估計不能經陰道分娩者,應及時行剖宮產術。無頭盆不稱和胎位異常,無胎兒窘迫征象,估計能經陰道分娩者,則應加強宮縮。出現不協調性宮縮乏力的時應該先調節子宮不協調收縮,使其恢復正常節律性和極性。可給予哌替啶100 mg 肌肉注射,經充分休息多可恢復為協調性子宮收縮,若此時宮縮仍較弱,按協調性宮縮乏力處理。在子宮收縮未恢復為協調性之前,嚴禁使用縮宮劑。對伴有胎兒窘迫征象及頭盆不稱者或應用鎮靜劑后宮縮仍不協調,應考慮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3)分娩后護理干預:在分娩后,要第一時間告知其家屬分娩順利,使其安心。要做好后續的清理工作,對消耗太大的產婦應即可進行營養補液,對于出現意外的新生兒要立即查明原因安排相關治療,最大程度的確保產婦和新生兒的生命安全。
(1)觀察對比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情況,主要分為自然陰道分娩和手術剖宮產。
(2)觀察對比兩組產婦產程和產后出血量,主要對比項目分為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總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主要觀察記錄產婦產后24 h 的出血情況。
(3)觀察對比兩組新生兒的窒息情況,按照窒息的程度將其劃分為輕度窒息(新生兒面部或全身皮膚青紫,呼吸淺表不規律,但心跳規則,對外界刺激有反應,存在喉反射)和重度窒息(皮膚蒼白、口唇暗紫,呼吸微弱或無呼吸,心跳弱且不規則,對外界刺激無反應,喉反射消失)。窒息發生率=輕度窒息率+重度窒息率。
數據納入SPSS 22.0 軟件中分析,兩組患者的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以(±s)表示,而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率(%)進行表示,以(P<0.05)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分娩方式的的對比中,觀察組有96 例產婦選擇自然分娩,占比79.33%,有25 例產婦選擇剖宮產,占比20.67%;對照組有71 例產婦選擇自然分娩,占比58.68%,有50 例產婦選擇剖宮產,占比41.32%。依據數據統計分析,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而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比較有統計學差異(χ2=9.969,P=0.002 <0.05)。
在產程和產婦出血情況對比中,觀察組的產程明顯短于對照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數據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程和出血量情況對比( ± s)

表1 兩組產婦產程和出血量情況對比( ± s)
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min) 第二產程(min)觀察組 121 427.54±88.57 73.17±15.82對照組 121 563.19±97.64 84.63±19.53 t 11.319 5.016 P 0.000 0.000組別 例數 總產程(min) 產后24 h 出血量(mL)觀察組 121 492.21±118.75 165.27±25.44對照組 121 611.03±125.97 253.13±41.85 t 7.550 19.734 P 0.000 0.000
在新生兒的窒息情況對比中,觀察組有13 例新生兒發生輕度窒息的情況,有2 例新生兒發生重度窒息的情況;其窒息發生率為15 例(12.39%);對照組有24 例新生兒發生輕度窒息的情況,有9 例新生兒發生重度窒息的情況;其窒息發生率33 例(27.27%)。依據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的新生兒的窒息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數據比較有統計學差異(χ2=6.964,P=0.008 <0.05)。
高齡產婦是所有產婦中的特殊群體,她們的妊娠年齡都較大,妊娠期間或者分娩時的風險都較高,一旦發生不當,很容易導致胎兒孕育出現異常,導致流產,在分娩時也容易發生難產的危險[3]。因此,在產科臨床中,為了確保其妊娠安全和分娩順利,都要對其采取精心的護理干預,穩定產婦的心理狀態,調整好產婦的身體狀態,使其身心狀態在分娩到來之前調整至最佳,為分娩的順利提供有力的保障。
通過研究結果來看,對產婦采取常規護理干預,通過提供基礎的產科護理服務可以滿足產婦基本的護理需求,但這樣的服務是針對所有產科產婦的,其護理干預缺乏針對性,具有較強的常規性和普遍性,對于普通的產婦而言往往可能起到較好的護理效果,但對于風險較高的高齡產婦而言,難以達到理想的護理成效[4]。而在常規的生命體征監測和孕檢、病房環境管理、健康宣講等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助產護理干預措施,將護理干預分為分娩前的心理護理、分娩時的助產護理和分娩后的護理三個階段,可以使護理干預內容更為綜合全面,彌補常規護理的缺陷,在產時對產婦的子宮收縮調整起到良好作用,避免產程進展緩慢甚至于停滯的情況發生,降低產婦的精氣神和體力消耗,避免產婦發生脫水、低血鉀等影響分娩結果,同時也能減少產后出血和產褥感染的風險[5]。同時,還能降低胎兒發生窘迫、窒息等危險,實現順利助產,保證母嬰平安的護理目標。
綜上,在助產護理干預下,產婦選擇自然分娩的概率更高,有助于縮短產程,降低產婦的出血量,促進分娩順利,降低新生兒的窒息發生風險,確保新生兒的生命安全,是一種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的產科護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