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魚 王培藝
西安財經大學
序言:當今社會,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方式更加多樣化,足不出戶便可買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并且借助不同類別的消費信貸產品,大學生能夠輕易享受“先消費后付款”的購物體驗。部分大學生因超前消費,就背上了不小的債務負擔。那么作為大學生又該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而避免過度消費呢?針對以上情況,我們以西安財經大學的學生為主要對象,采用問卷調研方法,在2020年11月份,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向朋友圈、QQ空間在校大學生發放電子版問卷,進行問卷調查,然后問卷的進行統計和分析。發送問卷36份,回收36份。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同學網購做到了以節約和實用為主要目的,但還有部分同學,在先消費后付款方式刺激下,超前消費的欲望不斷膨脹,這一社會現象值得各方的關注與重視。
(一)網購頻率較高。從學生所在的年級來看,調查結果顯示以及當面訪問得出結論:年級越高的學生網購的頻率越大。在調查結果中,50%的同學每十天會購物一次,35%的同學10到20天會購物一次,13%的同學20天以上會購物一次。通過訪問,大三、大四年級的學生網購比例要高于大一大二的年級,這表明高年級的同學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網購,同時也可以看出更熟悉網絡的人更愿意網購;而低年級的同學由于對網絡了解不多,因此不敢輕易網購。
(二)網購種類單一。從網購商品類型來看,在問卷調查的結果統計以及與個別同學的訪談中發現,女生網購商品最多的分別是生活用品、服飾類以及美妝護膚品,男生購買較多的分別是食品、電子產品、書籍以及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男生在網絡游戲中所購買的裝備等,購買商品種類主要與男女生的平時愛好有關。另外對于服飾鞋帽的購買,男女生并無明顯差異。
(三)網購目的相似。從選擇網購目的來看,大學生選擇網上購物的原因主要是商品價格低廉,種類廣泛,方便,服務滿意,質量不錯等。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方便快捷,選擇豐富和可以買到身邊沒有的商品這三個原因是同學們選擇網購的主要原因。
(四)使用借貸產品趨勢上升。隨著螞蟻花唄、信用卡等分期付款提前付款的支付方式增多,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使用其作為自己的購物方式。本著這個月花下個月的錢,下個月還這個月的錢的心里,會造成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等嚴重現象,若不加以教育管理,錯誤的消費觀不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一)滿足自身虛榮心。輕易獲得的提前消費額度,使得大學生在超前消費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種虛幻的富足感。這種富足感并非建立在真實勞動和生產的基礎上,是虛假不真實的。
(二)借貸產品工具使用頻率高。在超前消費的渠道上,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和消費信貸 APP 的推廣應用,為大學生超前消費提供了便利渠道。
(一)留下不良信譽記錄。市場上雖存在許多可信而靠譜的借貸平臺,如銀行信用卡、支付寶花唄等,但也存在許多違法的借貸機構,“網貸”“校園貸”等機構不在少數。對這些消費借貸產品,一旦不能及時償還,會嚴重損害自身信譽,留下違約失信的記錄,更甚者還會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
(二)喪失正確價值觀。對價值觀尚未成型的大學生來說,輕易的獲取消費額度進行超前消費,極易增長和滋生消費欲望,并且讓自己覺得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消費。不但擴大的消費欲望造成的負債會不斷累積,還債的壓力會逐漸扭曲大學生的價值觀。
(三)對物質過度渴望。在大學生超前消費的類型中不乏有奢侈消費、炫耀性消費、癮性消費,不僅不符合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而且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同時增加對物質的渴望。超前消費更趨勢人們不安于現狀,沉溺于物質帶來的滿足感中。
(一)從個人角度。校園貸具有巨大的風險,個人信息泄露、利滾利、砍頭息導致高利率,使得部分大學生陷入以貸養貸的境地。所以大學生要對自己的消費合理規劃,杜絕炫耀消費、不切實際的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并常態性做好日常消費臺賬
(二)從家庭角度。由于大學生金錢主要來源于家庭,因此,家長不能在生活費方面放縱學生,切記盲目的給予孩子大量的生活費,而應該依據家庭情況和社會物價,適當給予,并且鼓勵孩子利用課余時間兼職,從而體會賺錢的辛苦。
(三)從高校角度。在校園內要積極營造崇儉尚廉、厲行節約的風氣,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校內刊物、公益廣告、校內網等形式和渠道,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接受到正面教育,認清校園貸的極度危害性,養成理性消費、健康消費的良好習慣和理念。
(四)從國家角度。政府應控制借貸平臺金額使用上限,通過實名制等方式對大學生消費金額情況了解,從而對在校大學生借貸金額進行控制。并出臺相關法律政策,嚴厲打擊校園內借貸平臺或機構的盛行,從根本上杜絕“校園貸”、“裸貸”等惡劣事件發生,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