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清珠,羅奮濤,劉陽,余水妹,金瓊如,李建輝,于建鋒
(三明學院 藝術與設計學院,福建 三明 365004)
黨建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研究黨的建設的理論科學,二是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指導下所進行的黨的建設的實踐活動,三是作為理論原則與實際行動兩者中介的約法規章[1,2]。對于建立在以特定專業教學和學科建設為基礎的高校院系教工黨支部的黨建內容中尤其注重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指導下符合約法規章的黨的建設的實踐活動。
在黨建工作引領下,高校教工支部的黨建工作主要涉及“黨建+科研”“黨建+教學”“黨建+育人”“黨建+服務”。為融合科研、教學、服務、育人這四個方面的實踐活動,本支部以“黨建引領地方文創產業發展”為核心內容開展支部的黨建工作,并在各級黨組織指導下,力爭打造成一支優秀的“產業服務型”樣板支部。
三明地區不僅是革命老區、中央蘇區,更是一座紡織工業老城,在紡織經濟與紡織文化建設上有深厚的沉積,于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寧化、明溪等地的客家服飾更是綻放著耀眼光彩。客家藍染是全國草木染技藝的典型代表之一,是紡織印染民族文化與技藝的一朵奇葩。永安青水、寧化治平等地是畬族人民的聚居地,當地的畬族服飾獨具特色,與其他省內外地區的畬族服飾具有顯著區別。三明地區還有其他少數民族,譬如苗族、布依族等,其服飾文化與技藝同樣綻放異彩。同時大田的傳統苧麻的織造,也可以見證三明紡織老城的光輝歷史與地方特色。
支部教工日常工作主要涉及教學、科研、育人以及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等。“黨建引領地方文創產業發展”即可讓教工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下發揮教工專業特長,同時結合專業教學帶領學生共同融入到地方產業服務中,達到培育專業人才的目的,也服務提升了地方文創產業發展,促進社會進步[3]。
本支部成員緊緊圍繞支部建設目標,開展各項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的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志愿者活動以及橫向科研項目活動[4],不斷提升黨員服務地方產業的能力,將服務產業的工作一點一滴做實,逐步積累,穩步推進。
在服務客家藍染文創產業方面涉及:

圖1 三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客家藍染服飾展示

圖2 志愿者到小學開展藍染技藝傳播活動
⑴ 主持客家藍染文創產品項目入駐三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圖1)。
⑵ 支部以黨員志愿者活動形式到市區小學傳播客家藍染技藝(圖2)。
⑶ 指導的學生藍染作品參賽或舉辦作業展,以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促進學生畢業后具備服務地方文創產業的能力。
⑷ 將客家服飾、客家藍染技藝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以客家藍染元素為主題開展畢業創作。
⑸ 舉辦客家服飾專題講座。
⑹ 研究藍染、服飾技能,積極撰寫藍染相關論文,讓傳統技藝的傳承走出“口傳身授”的局限,為客家藍染技藝及服飾技藝的傳承與活化提供新載體。
在服務畬族服飾文創產業方面:
⑴ 積極傳揚畬族服飾文化與技藝,邀請畬族服飾技藝傳承人進校園,借助于來自五湖四海的師生進行技藝傳播(圖3、圖4)。
⑵ 積極引導畬族服飾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務畬族傳統服飾的傳承。
⑶ 積極服務畬族服飾的現代創新,將畬族服飾文化與技藝結合進學生的專業創作中。
⑷ 支部教師積極投入到畬族服飾文化與技藝的研究中,在畬族服飾論文發表、省市級課題項目建設中取得佳績。

圖3 畬族服飾技藝傳習活動
支部黨員主持、實施明溪縣夏陽鄉旦上村紅色文化策劃與設計、明溪縣夏陽鄉旦上村旅游基礎設施設計、巖前鎮廉孝文化《竹·節》(二維)動畫宣傳片設計、荊東老街保護修復及環境整治設計、三明市生態保護修復試點縣暨將樂常上湖生態保護修復規劃設計項目、泰寧金湖南會區生態保護修復精品示范項目方案與設計等,通過這些項目為發展地方特色文創產業做貢獻。
同時,教工黨員積極加入到福建省科技特派員隊伍中,持續推進服務寧化城郊鎮、明溪城關村、三元中村鄉、晉江市區等地方相關文創經濟產業,為服務單位提供技術支持與政策策略咨詢。
通過引領地方文創產業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支部整體建設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全面凸顯出了黨支部在服務地方產業、教學、科研、指導學生三創活動、學科建設、產教融合建設等各項工作中都發揮的中堅力量,并取得了明顯成效,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例如:服裝黨小組獲得了“校級優秀系”稱號;支部黨員取得了“基于‘課程思政’下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公共藝術設計教學”等優秀課程思政項目;支部教師獲得第五屆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男裝結構設計”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藝、文、工’相融合的服裝結構設計一流課程建設與實踐”獲得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學生藍染作品“扎染時尚禮服”參加省第五屆文創獎獲銀獎,“扎染系列服裝”參加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高校設計獎并獲銀獎;學生創業項目——丙申智能環保皮雕皮具獲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公益組金獎、國賽銅獎;等等。
總之,支部在樣板黨支部建設工作中謀劃創新,拓展思路,實現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工作有效結合,促進了黨建工作和教育工作、學科工作深度融合。今后將繼續做實基礎,做強特色,做好凝練,著力推進“產業服務型”樣板支部的建設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充分發揮樣板支部的榜樣效應[5],為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的提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