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潔
(太原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山西 太原030009)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是指反復或持續性發作的一種以腹脹、上腹痛、惡心、噯氣、嘔吐等為主要臨床癥候群的疾病[1];該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經臨床檢查患者多不存在引起以上相關癥狀的器質性病變,可能與胃功能失調、排空障礙、內臟敏感、激素水平、HP 感染、感官刺激因素等有關[2-3],其中胃動力障礙及激素異常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逐漸受到廣大學者的認可及重視。功能性消化不良可發生于各年齡段,老年患者由于身體機能的退行性變化[4,5],該病的發生率有隨著年齡升高逐漸增加的趨勢。因此,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提供有效、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是治療的關鍵。臨床多用多潘立酮進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但效果參差,較多研究表明單獨使用多潘立酮治療該病效果差強人意。本研究立足于奧美拉唑聯合多潘立酮兩者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治療效果,并將研究過程及結果撰文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我院自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期間內收入治療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患者,共112 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將112 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6 例。對照組56 例中男性31 例,女性25 例;年齡范圍為65-81 歲,平均(68.4±3.75)歲;病程范圍2 年-15 年,平均(4.55±1.21)年;觀察組56 例中男性30 例,女 性26 例;年齡范圍 為65-85 歲,平均(68.6±3.76)歲;病程范圍2 年-15 年,平均(4.53±1.24)年;對兩組患者病程、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納入標準為:①入院后接受臨床診斷及實驗室檢查,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標準,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灼熱、惡心、嘔吐、餐后飽脹等癥狀,且持續時間不短于6 個月[6,7,8];②年齡≥65 歲;③患者及家屬具有良好的依從性,自愿參與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倫理學會相關要求[9,10];排除標準:①存在消化道器質性病變、伴有嚴重感染、肝腎功能不全等其他嚴重系統疾病、影響治療效果者;②造血功能異常、對本研究用藥過敏、哺乳或妊娠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臨床檢查,確診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并經胃鏡檢查無異常的器質性病變。對照組患者應用單純多潘立酮治療,觀察組患者應用多潘立酮聯合奧美拉唑治療,其中多潘立酮商品名為嗎丁啉片,由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10003;奧美拉唑為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由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5588,具體用藥方案如下。對照組應用單一多潘立酮片治療,每日兩次,每次10mg,溫水順服,于飯前15-30 分鐘使用。觀察組患者則多潘立酮與奧美拉唑聯合應用,其中多潘立酮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奧美拉唑腸溶片則每日兩次,每日20mg,溫水順服。注意觀察患者用藥過程中效果及癥狀變化情況,并做好記錄。
本研究主要分析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胃動力變化情況及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好轉、有效及無效,其中顯效指通過治療后臨床上腹痛、惡心、灼熱、飽脹感等癥狀消失,或相關癥狀改善情況超過75%;好轉:經治療后臨床上腹痛、灼熱、惡心、飽腹感等癥狀明顯改善,達50%-75%;有效:經治療后患者相關腹痛、灼熱等癥狀改善情況約25%-50%;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未見明顯改善或出現惡化情況者。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主要分析比較兩組治療前后上腹痛、胃部燒灼感、腹脹、噯氣情況;胃動力變化情況評價治療后兩組患者胃電圖主頻及正常慢波的百分比情況,并應用免疫法分析胃動素、血清神經肽Y 水平。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處理和分析研究收集的數據資料,其中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并用P<0.05 表明差異有統計意義。
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如表1 所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上腹痛、胃部燒灼感、腹脹、噯氣情況如表2 所示,治療前兩組癥狀未見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后胃電圖主頻(周/min)、慢波百分比(%)、胃動素(pg/mL)、血清神經肽Y(pg/mL) 水平比較如表3,表中可見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胃動力各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后胃動力情況比較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有研究顯示我國消化不良者約為30%,而70%消化不良者為功能性消化不良。該病引起主要的危險為由于明顯的一系列消化道癥狀誘發患者不適及生活質量的降低[11],其中對老年患者影響更為明顯,極易導致進食少、消化吸收降低,長期可導致患者免疫力降低并誘發各種慢性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現有研究未能完全解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多認為與胃酸分泌及胃動力異常有關。臨床常見的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12],如促胃動力藥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如奧美拉唑,抗幽門螺桿菌藥物如阿莫西林,抗抑郁藥物如氟西汀等,多為對癥治療治療;臨床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鼓勵患者禁煙禁酒并維持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減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有一定積極意義。
臨床常見的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藥物為多潘立酮,是一種常見的增加胃動力的藥物,為外周多巴胺受體阻滯劑,應用后該藥物可直接作用于胃腸壁,增加食管下段的括約肌肌張力,減少胃食管反流情況,同時促進胃腸蠕動及胃排空,減輕胃酸作用于胃腸道粘膜引起的粘膜損傷;另一方面,該藥物可協調胃及腸道的活動,同時協調幽門收縮對控制嘔吐、惡心癥狀效果良好。但是有研究顯示[13],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單純應用多潘立酮效果參差,不能達到治療的預期效果。奧美拉唑是一種新型的消化道治療的質子泵抑制劑類藥物,能夠特異性的作用于胃粘膜中的壁細胞,抑制H-K ATP 酶活性,減少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該藥物胃酸抑制效果良好,能夠迅速起效,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中有一定效果。
筆者選擇就診于我院的112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分組研究,發現與單一使用多潘立酮的對照組患者相比,應用多潘立酮聯合奧美拉唑的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說明聯合應用多潘立酮及奧美拉唑在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中效果顯著;研究中對兩組患者治療后胃動力情況比較,觀察組治療后胃動力明顯改善,說明藥物治療有效,胃動力的提升對患者癥狀及臨床治療效果有效,說明提升胃動力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亦可認為該病的發生與患者胃動力不足有一定關系。總之,臨床應用多潘立酮聯合奧美拉唑治療,可顯著提升臨床總有效率,改善相關癥狀,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