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江,田鎮源,王博宇,蘇治鈺,柴源偉,趙家華,張可欣,李想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其中特別指出,要把中醫藥創新發展作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受醫療觀念和醫療條件的影響,我國農村中醫藥的利用狀況令人擔憂。新縣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是中國著名的將軍縣。新縣作為革命老區,醫療衛生狀況亟待改善。本研究以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區為例,以了解河南省信陽市對中醫藥健康文化教育的認知和認知情況為目的,為中醫藥的傳播和發展提供建議和對策。
調查采用隨機數表法。對分別在新縣中醫院、周河鄉衛生院、周河鄉毛鋪村、卡坊鄉葉灣村前來義診就診的居民進行編號,共選出400 名村民。
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進行調查,收集了大量新縣居民團隊中醫藥健康文化宣傳教育意識樣本,并對問卷結果進行統計,記錄相關信息和數據,并從數據樣本中探索總體集中度和總體趨勢問題,為項目研究提供充分有力的事實依據。
參考國內關于新時期中醫藥健康文化教育和勞動教育的文獻[1-2],設計問卷。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對中醫藥宣傳推廣活動的認可程度;2)中醫藥健康文化宣教認知情況;3) 中醫藥健康文化宣教當地開展頻次;4) 新時期中醫藥健康文化宣教認知度和當地開展頻次調查相關性。最后共收集問卷383 份,有效率95.75%。
本研究將運用EXCEL、SPSS 25.0 對調查的數據進行處理,并繪制相應的圖表。計數數據經卡方檢驗,以(%)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383 份問卷中,男女比例幾乎相等。在383 份問卷中,0-18 歲 占6.53%,19-30 歲 占32.64%,31-50 歲 占33.68%,51-60 歲占19.32%,60 歲以上占7.83%。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小學文化程度僅為18.54%。95.04%的受訪者愿意參加和學習中醫藥宣傳推廣活動。
見表1。挖掘中醫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開展中醫文化教育,是中醫醫院義不容辭的責任[3]。調查顯示,90.34%(346/383)的人認同或高于中醫藥健康文化教育,公眾普遍對中醫藥健康文化教育有良好的認識和較高的期望。

表1 中醫藥健康文化宣教認知情況
1.31% 的地方中醫藥健康文化教育每月7 次以上,16.71%每月5-6 次,23.76%每月3-4 次,26.37%每月1-2 次,31.85%從未開展過。結果表明,當地中醫藥健康文化教育活動頻度較低,與公眾對中醫藥健康文化教育的認識和期望形成強烈反差。
見表2。本次研究在新時期中醫藥健康文化宣教認知度和當地開展頻次調查進行相關性檢驗。新時期中醫藥健康文化教育意識與當地調查頻次的相關系數為-0.648。這表明,新時期中醫藥健康文化傳承、創新與發展意識與中醫藥健康文化宣傳教育調查呈高度負相關。結果表明,新時期公眾對中醫藥健康文化的認知程度較高,而對地方衛生文化宣傳教育的調查結果較差。近年來,通過電視、公眾號、小程序、抖音、講座等形式,加強中醫藥文化的科普教育。雖然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中醫藥文化知識水平,宣傳效果有了重大突破,但在具體活動的實施中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表2 中醫藥健康文化宣教認知度和當地開展頻次認知度相關性
近年來,隨著黨和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公眾對中醫藥健康文化宣傳教育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公眾對此有很高的認可度和很高的期望值。然而,在一些欠發達的城鄉地區,中醫藥健康文化教育的實施卻很差。宣傳推廣的廣度和深度仍需優化和加強,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然而,這一現狀仍不能滿足我國未來發展進程中人民健康美好生活的需要,中醫藥的傳承創新和健康中國的有力推進亟待解決。開展中醫藥健康文化宣傳教育活動,選擇活動主題,創新宣傳教育形式,已成為時代的必然選擇。
農村居民是中醫藥發展的潛在群體[4]。群眾對中醫藥的認識和認可,是中醫藥發展的關鍵條件。宣傳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要分層次進行。各級衛生機構要充分認識,科學規范宣傳,防止出現誘導宣傳和偽科普現象[5]。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加強中醫藥健康文化的宣傳,進一步提高認識水平,促進農村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從而實現加快建設健康中國的宏偉目標。
充分發揮中醫藥整體優勢和健康醫藥優勢,建立以國家和地區中醫藥中心為龍頭,各級中醫科室和其他醫療機構為骨干,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中醫藥服務體系;集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康復為一體,提供覆蓋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6]。
在互聯網+時代,中醫醫院應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結合。在中醫藥文化宣傳推廣方面,醫院采取組合拳模式,突出中醫藥的文化特色和技術特色,開展對外宣傳策劃活動。。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建立醫院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不僅要從內容上傳播中醫藥文化,涵蓋醫院新聞、義診講座、節目預告、專家健康咨詢等內容。,同時也要集中在醫院寶欄宣傳醫院自制制劑和醫院臨床科室。
開展中醫藥校園行進農村教育活動,形成貫穿低、中、高中學校不同年齡階段的一系列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綜合實踐活動。要加快完善農村人才培養機制,把培養農村中醫藥人才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應采取引進、教育促進、在職培訓、進修培訓等有效措施。培養中醫藥人才,吸引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只有這樣,才能豐富農村中醫藥人力資源,發展和進步農村中醫藥健康文化教育,讓更多的基層群眾認識到中醫藥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