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麗,許智紅,王小霞,譚云,翁敏芳
(廣東省人民醫院 廣東省醫學科學院 廣東省老年醫學研究所 ,廣東 廣州 510800)
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以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為基礎,通過無線局域網絡技術,充分采用HIS 數據資源,擴展并延伸了HIS 在病房管理中的應用[1-2]。它作為體積小、功能多、方便攜帶的電子產品,是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重要載體。隨著醫療信息化發展,個人數字助理(PDA)的臨床應用,促進了臨床護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3-4]。我科自2019 年12 月使用PDA 執行新版口服藥單劑量包裝發藥醫囑,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2018 年9 月至10 月住院患者50 例為對照組,男36 例,女14 例,其中高血壓17 人,冠心病14 人,糖尿病16 人,其他3 人。隨機抽取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 月住院患者50 例為實驗組,男31 例,女19 例,其中高血壓22 人,冠心病13 人,糖尿病8 人,其他7 人。隨機抽取兩組患者住院期間某一天的醫囑執行情況。兩組患者在相關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1 對照組
藥房自動發藥機擺藥,運輸中心把舊版口服藥單劑量包裝藥袋打包送至科室,責任護士核對口服藥單劑量包袋與醫囑執行單信息是否相符[5],核對患者身份后發放口服藥,行用藥宣教。護士在醫囑執行單逐條簽署姓名及執行時間。當醫囑或患者信息更新時,護士在醫囑執行單上手寫更新。每日N 班檢查當天醫囑執行單執行落實情況,護長不定時抽查執行單醫囑執行情況,持續質量管理。
1.2.2 實驗組
藥房自動發藥機擺藥,運輸中心把新版口服藥單劑量包裝藥袋打包送至科室。新版口服藥單劑量包裝袋與舊版大小一致,袋上標簽增加了二維碼(病區掃碼用)、核對機用條碼(藥房用)、流水號(藥房用),床號、姓名、藥名、劑量、用法、服藥時間與舊版相比字體加大加粗,為黑體字。護士手持PDA 至床邊,首先核對新版口服藥單劑量包裝袋信息與PDA上該患者的醫囑信息是否相符,檢查藥品質量;然后詢問患者姓名,查看手腕帶,PDA 掃描手腕帶上二維碼,核對患者姓名、住院號是否與PDA 相符;再使用PDA 掃描藥袋上二維碼,核對PDA 口服藥信息與藥袋及患者信息是否相符,核對無誤后方可發藥,行用藥宣教,操作后核對患者姓名、住院號、手腕帶與藥袋信息是否與PDA 相符;最后用PDA 掃描護士工號二維碼執行醫囑,行服藥宣教。每班護士交接班檢查患者服藥到口情況,回收空藥袋。當醫囑或患者信息更新時,護士只需執行醫囑前刷新即可同步更新。每班護士下班前通過PDA或電腦查詢醫囑執行情況,及時堵漏[6-7]。護士、組長、護長、護長夜查房、季度交叉檢查重點檢查PDA 執行情況,與個人及科室績效管理掛鉤。
1.2.3 評價指標
錯誤執行醫囑是指漏執行或誤執行醫囑。漏執行醫囑指護士已正確發放口服藥但未確認簽名或未掃員工二維碼執行。誤執行醫囑指口服藥醫囑已取消,醫囑執行單未暫停或停囑末日次數有誤,導致護士仍執行發放口服藥;出院患者醫囑執行單未正確暫停,導致執行醫囑時張冠李戴。通過持續質量分析記錄回顧分析比較使用PDA 執行新版口服藥單劑量包裝發藥前后護士執行醫囑正確率。
1.2.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1.0 進行統計,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實驗組護士執行醫囑正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執行醫囑正確率比較
新版口服藥單劑量包裝設計改良,重點突出,清晰明了,特別便于視力異常的患者或護士查看,體現人性化、細致化設計,便于護士查對,提高用藥的安全性。加大加粗的二維碼便于PDA 成功掃描識別,提高護士執行醫囑正確率。
PDA 的使用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安全[8]。PDA 信息與電腦終端相關聯,提供數據準確,護士無需再打印醫囑執行單進行床邊核對,真正實行電子信息化、無紙化管理,節約環保,同時推進醫院信息化進程,減少醫療文書輸入時間。護士通過掃描口服藥單劑量包裝袋上的二維碼與患者手腕帶的二維碼進行反問式核對,可實現快速而準確的識別,避免了同名同姓混淆,避免了人工核對流程中的出錯,將護理差錯風險降至最低。護士核對無誤后,掃描員工工號二維碼即可執行醫囑,無需再簽署紙質版醫囑執行單,更好的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每班護士下班前查看PDA 或電腦查詢醫囑執行情況,當發現醫囑漏執行時,通過查看口服藥袋、詢問責任人及患者等方式確認是否發藥,及時堵漏,保障用藥安全。
對于特殊藥物如金雙歧、復可托、口服液、沖劑等無法單劑量包裝的藥物,同一個護士不能直接使用PDA 執行醫囑,PDA 會發出震動提示需雙人核對無誤方可執行。實驗組護士A 先掃碼擺藥,護士B 掃碼復核,護士C 方可通過PDA 掃碼點選掃碼執行。PDA 的層層把關,真正實行雙人核對,確保醫囑正確執行。
當醫囑信息更新如暫停或取消時,藥房已包裝完好的藥物需護士把停止的藥物及時從藥袋取出[9]。對照組護士通過手寫修改醫囑信息,然后取出藥物,另一護士核對后取出藥物。如核對不到位極易發生繼續執行已暫停或取消醫囑的風險。實驗組護士通過掃碼患者及藥袋二維碼可直觀獲悉更新后的醫囑,PDA 會發出強烈的震動,暫停或取消的醫囑信息變成紅色字體,提示該患者醫囑已暫停或取消,提示護士認真核對且把藥物取出,確保護士正確執行醫囑。新增醫囑信息也會同步更新至PDA,當藥房未擺藥或未發新增醫囑的藥物,病房護士無法執行該醫囑。
患者信息變更如入院、轉入、出院、轉科或死亡時,對照組護士只能通過手寫或打印醫囑執行單更新,對于病床周轉率高的病房極易發生執行醫囑時張冠李戴的風險。實驗組護士執行醫囑前刷新PDA,患者及醫囑信息同步更新,出院或死亡患者信息不再出現在PDA,PDA 只顯示在院患者醫囑信息,避免錯誤執行醫囑。如PDA 未執行出院、轉科及死亡患者醫囑,電腦系統設計關卡,將無法辦理手續。
PDA 上顯示不同顏色字體代表不同的醫囑執行情況,未執行醫囑為黑色字體,已執行醫囑為藍色字體,已點選需執行醫囑為綠色字體,暫停或取消的醫囑為紅色字體,護士通過辨認不同顏色正確執行醫囑。
使用PDA 執行醫囑后,護士規范落實的執行了口服藥發放的流程,發放口服藥的執行時間精確,自動記錄,數據及時準確,為護士的口服藥發放提供了有效的證據,減少護患糾紛。
PDA 的使用除了可執行醫囑信息,還可以進行護理文書信息錄入、執行檢驗醫囑、查詢患者基本信息、檢查報告及病理報告等,從而更有針對性的與患者或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實現了“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病人”的優質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護士可利用隨身攜帶的PDA 通過掃描患者手腕帶上的二維碼獲取患者信息及病情,隨時解答患者的疑問,增加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拉近了護患關系。PDA 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優化護理工作流程,減少護理差錯事故發生,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及質量。
隨著醫學信息的不斷發展,PDA 作為移動護理信息技術的硬件支撐,被不斷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中,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和使用。同時藥品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如果PDA在使用過程中能同步更新藥學知識,不同的藥品,不同的劑量,不同的形狀及顏色都能直觀的呈現,護士將能通過藥品的圖片及實物進行正確識別,提高用藥的準確性,保證用藥安全;而如果PDA 里有每種藥品的使用說明書,那樣更方便護士進行開展用藥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