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婷婷
活動背景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談到了“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這一基本要求,其中又特別指出了勞動在綜合育人上的重大功能,要求學校堅持學生的值日制度,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勞動等。然而,通過與學生和家長的交流訪談、發放調查問卷、觀察并記錄班級勞動情況等方式,發現本班同學存在不愿勞動、不尊重勞動、對勞動認識有偏差等問題。適逢我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開心農場”中學生辛苦栽種了小半年的胡蘿卜收獲頗豐,學生甚是喜悅。以此為契機,我召開了以“做幸福的勞動者”為主題的班會。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總結交流在“開心農場”中的經歷,強化勞動意識,理解辛勤勞動對于豐富和發展自我的重要性,認識到勞動是價值創造的源泉,進而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信念。
2.情感目標:通過閱讀新聞、探討熱點的方式,體會勞動的光榮,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樂于勞動。能將對勞動的憧憬和熱愛上升為崇高的勞動精神,努力厚植奮斗精神、務實精神和奉獻精神等。
3.行為目標:通過共寫倡議書和完成勞動打卡任務單的形式,知行結合,能夠積極投身到勞動實踐中,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向家長、同學了解學生的日常勞動情況,發放有關勞動調查問卷表,搜集新聞和熱點話題,制作勞動視頻和勞動打卡單,布置一期與勞動相關的板報,準備好倡議書、紙張、馬克筆,安排主持人等。
2.學生準備:完成勞動小結,準備勞模故事。
活動過程
一、交流幸福之感——聚焦勞動行為
活動一:分享收獲,體驗快樂
1.在班會課前,針對自己所承擔的“開心農場”勞動任務,以及后期將胡蘿卜帶回家燒菜,并與家人分享等書寫收獲和感悟,完成表格。
2.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交流勞動小結,老師板書學生交流的收獲,例如培養勞動意識、生命意識、團結意識、感恩意識等。
3.教師小結:這樣的種植活動讓勞動教育滲透到了你們每個人的心中,也讓你們感受到了勞動的巨大魅力。在勞動中,你們不僅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也在其他方面得到教育,這種浸潤是無痕的,而受益卻是終身的。
活動二:關注問題,引發思考
1.觀看一段視頻剪輯,回顧此次勞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為勞動過程中抓拍的一些存在勞動問題的照片)
2.師生交流總結問題:(1)因為平時很少參與勞動,所以面對種植這種陌生的勞動,完全不會,剛開始勞動時一臉茫然,不知該做什么。(2)翻地、除草、澆水等過程中,均有同學偷懶,要么在旁邊無所事事,要么假模假樣地動動手,基本沒有實效。(3)在收獲胡蘿卜時,不少同學將其視為游戲,將小的胡蘿卜當玩具隨意拋擲,不尊重勞動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間對表格的討論,初步感知勞動的重要意義,同時發現勞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勞動意識的自我完善。
二、探尋幸福之源——樹立勞動觀念
活動一:聚焦時事,見賢思齊
1.出示一則新聞《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名單出爐!家政、快遞員首次上榜》,談一談你怎么看待2020年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首次頒給家政、快遞員?
2.兩名同學分別分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建鋼構有限公司華南大區總工程師陸建新和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紅旗工廠制造技術處L聯合車間工人吳殿維的故事,探討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勞動精神。
3.教師小結:職業本無高低貴賤,每一個具有敬業嚴謹、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不怕困難品質的勞動者都值得贊美,他們是這個國家最可愛的人。
活動二:話題探究,明辨事理
1.出示幾則網上曾經熱議的話題:
話題一:清潔工說:“同志,請不要把果皮扔在地上,這地剛掃過。”
青年人說:“我不扔,他不扔,你不就要下崗了嗎?我可是為你著想!”
話題二:剛開學不久,深圳福田區某學校一名新生家長為了“解放”孩子,提議每個家長集資500元,用于請專職保潔阿姨代搞班級衛生以及其他事務。
話題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有人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
2.請圍繞以下問題,分三大小組進行討論:
話題一:對青年人這種明顯歧視清潔工職業的言論,你怎么看?
話題二:你如何看待家長花錢讓孩子免于勞動這件事情?請分析它的弊端。
話題三: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時代,勞動真的不再需要了嗎?請談談你的見解。
3.教師小結:無論勞動的形式如何、內容如何,無論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只要誠實合法,就是為自身、為社會創造價值,因而是光榮和值得尊敬的。然而受傳統文化和目前評價標準的影響,不少父母害怕你們長大成為普通勞動者,害怕浪費時間、影響學習,不愿讓你們參與勞動,忽視了勞動背后深刻的教育意義。奮斗、務實、奉獻等勞動精神可以幫助你們深刻認識到要生活就要勞動的道理,可以喚起你們對自身主體價值的認識,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影響你們人格的發展、美德的培養,它涵養著你們的精神,淬煉著你們的心智,支撐著你們的人生。
【設計意圖】通過讀新聞、談熱點,扭轉部分學生對勞動的錯誤認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為培養積極的勞動興趣奠定基礎。
三、再啟幸福之路——投身勞動實踐
活動一:三省吾身,對“癥”下藥
1.針對第一環節中不會勞動、不想勞動、不尊重勞動這三大問題,反省自己的日常行為,小組討論解決方案,梳理成條款,由組長記錄并交流。
2.針對班級小組間的交流成果,在倡議書上書寫學生的應對措施,形成班級公約,每位同學簽名,全班同學在倡議書前拍照。
活動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下發勞動打卡單,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挑選一項勞動任務(家里、學校、社會均可),堅持每天打卡,為期21天。
師生約定到期后在班級評選“幸福勞動者”,并給予表彰。
【設計意圖】共同寫倡議書,形成班級公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21天的打卡任務也讓學生將勞動變為一種習慣,讓教育延伸到課堂之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監督,會讓教育效果更加顯著。
活動總結
通過今天的班會課,相信每一個同學都會對勞動有新的認識。勞動不僅可以提升自我,也可以創造更加美好、和諧的社會,更為人類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因而我們要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信念,致敬每一個偉大的勞動者,尊重每一種勞動成果,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勇敢投身于歷史的洪流中,做最幸福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