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提出以來,我國的EPC產業發展得到了戰略性、持續性的扶持和推動。在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EPC總承包產業模式也一直在探尋轉型和升級的道路。建筑工程管理是應用EPC總承包模式的具體體現。本文以EPC總承包模式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為主要研究對象,著重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優化方法,旨在為我國的建筑行業管理人員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經驗與建議。
【關鍵詞】EPC總承包模式;建筑工程管理;優化方法
建筑行業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型產業,我國從上個世紀的80年代開始在EPC總承包模式下開展建筑公司的業務。發展至今,我國的建筑行業在EPC模式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建筑項目對工程管理的要求逐漸提高,這就要求處于EPC總承包模式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需要隨之優化,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1、EPC總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對EPC總承包模式的認同感
在傳統的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模式中,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以及業主三方分別負責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和管理工作。這種承包模式在我國的建筑行業管理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而EPC總承包模式則是業主將建筑工程建設的工程、采購、建設三個主要方面的所有內容都承包給建筑公司,以此來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1]。從目前來看,EPC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尚短,因而在我國現階段的建筑工程建設中,一些業主在選擇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時,相比于聽起來深奧復雜的EPC模式而言,更愿意采用傳統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1.2工程建設操作不規范
雖然EPC總承包模式已經在我國的建筑行業取得了一定的應用效果,但在實際的工程建設中,仍然存在著操作不規范的問題。這種操作的不規范貫穿于整個建筑工程的管理過程中。在建筑工程的設計環節,若設計人員缺乏對EPC總承包模式的正確認識,就會導致不能嚴格按照建筑施工的設計方案來規范地進行建筑項目的管理。在建筑工程的采購環節,由于前期設計環節缺乏規范性,將導致工程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相應的對于建筑項目工程資金管理的風險也會加大。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環節,施工人員的不規范操作會對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產生影響,容易引發工程質量不達標、設計要求未落實等問題,給建筑公司造成經濟效益、安全效益等多方面的損失。
1.3 EPC總承包模式存在諸多風險
任何模式、技術在實施過程中都會存在著一定的風險,EPC作為近現代新興的工程總承包模式,也具有諸多風險。這種承包模式將建筑工程建設所有施工階段的工作都集于一身,因此比傳統的承包模式面臨的風險更多。再加上我國EPC總承包模式的發展時間較短,又缺少相關的風險管控經驗,對風險的應變能力和控制能力還比較薄弱。種種原因就會使得我國EPC總承包模式下的建筑工程管理風險的不可預測性變大,并難以對這些風險進行預防和控制。
2、EPC總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的優化方法探究
近年來,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EPC總承包模式已經逐漸成為建筑公司的主流業務模式[2]。現如今,國際經濟的格局復雜多變,EPC總承包模式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面臨著轉型和升級的問題。對EPC總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進行優化,不僅能夠促進我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發展,還能促進EPC產業的發展。
2.1加強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
雖然EPC總承包模式在我國已經有了很大應用,但在一些建筑企業的內部,由于EPC的項目工程承包模式沒有被廣泛地普及,仍然有員工對于這一承包模式持有輕視和懷疑的態度。這就會使得建筑企業在實施建筑項目的工程管理時仍然應用傳統的承包管理模式,即使采用了EPC總承包模式,也不能夠理解該承包模式的真正意義。再加上由于我國的領土廣闊,一項新興的制度或模式想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仍需要一定的時間,也會造成新的承包模式不能夠被及時普及的情況。因此,要想對EPC總承包模式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進行優化,首先就要讓本企業的員工對EPC總承包模式產生認同感。
加強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是能夠有效提升員工認同感的方法。EPC總承包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更多強調的是業主應給予承包企業項目施工的較大自由。這樣就會使得建筑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工作具有較大的自主性。加強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不僅能夠讓建筑企業的員工對EPC總承包模式產生認同感,還能夠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大框架下規范和約束員工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進行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
2.2培育優質的人才資源,規范工程操作
施工操作不規范是普遍存在于我國建筑工程的管理過程中的問題。EPC總承包模式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相比較傳統的管理模式而言,更加注重設計階段對于整個建筑項目工程施工的主導作用。如果在工程建設的設計階段因設計人員的操作不規范使得施工的計劃出現差錯,就會對后續的采購和施工階段的工作產生阻礙。因此,為了預防諸如此類情況的發生,同時也為了更好地進行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建筑企業就要從建筑工程施工的設計階段入手。通過培養優質的人才資源對建筑項目的設計階段進行規范和把控,進而規范項目工程的操作,達到優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目的。
2.3加強對工程項目風險的控制能力,合理規避風險
EPC總承包模式在我國處于初期的發展階段,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具有較多的風險。這些風險的存在不僅使得EPC總承包模式在實際發展中存在桎梏,還會阻礙該承包模式的推廣應用。加強對工程項目風險的控制能力,合理規避風險是最大程度地減小風險給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帶來損失的有效方法。在這些風險中,尤以安全事故的發生最為頻繁。基于此,承包項目的建筑企業可以提前與保險公司做好風險承擔的規劃,以減少安全事故對建筑工程造成的損失。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資料查閱、大數據分析等方式,對社會中已有的工程案例、事故經驗展開研究,從而更加全面、真實、具體地了解EPC總承包模式下工程建設的風險來源,并據此建立起“防治結合”的風險應對機制。
結論:
綜上所述,EPC總承包模式作為近些年新興的工程項目承包模式,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現階段,EPC產業的發展面臨著轉型和升級的問題,EPC總承包模式也要隨之改進和完善。在此背景下,對EPC總承包模式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進行優化,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還能讓EPC總承包模式在建筑工程建設中發揮更大的應用效果,并促進EPC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薛建勝.EPC模式下建設項目設計管理研究[J].散裝水泥,2020(06):30-31.
[2]楊小林,謝育禮,李雪建.建筑EPC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研究[J].磚瓦,2020(11):110-111.
作者簡介:
王道冬(1986.12--),性別:男,籍貫:浙江杭州人,學歷:本科,畢業于南昌航空大學,現有職稱: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