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恩創

中醫食療的精髓為“藥食同源”,糖尿病患者一方面服用胰島素、一方面采用飲食調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的不良癥狀。
南瓜,性溫,味甘,歸脾經、胃經。南瓜富含果膠、環丙基氨基酸、多糖和微量元素鋅、鉻等營養物質,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取南瓜適量,蒸熟食用;或取鮮南瓜500克清水燉熟(不加油鹽),早晚空腹食用。
山藥,性平,味甘,歸脾經、肺經、腎經。山藥的有效成分山藥多糖和山藥皂苷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受損胰島細胞,顯著降低血糖,從而起到預防和治療Ⅱ型糖尿病的效果。傳統食療形式多以山藥粥、山藥湯為主, 而山藥饅頭成為糖尿病食療的一種新形式。有學者針對這一特點,利用各種滋陰清熱的藥物和山藥以適當比例混合,做成降糖饅頭,結果表明十分有效。
麥冬,性微寒,味甘,歸肺經、胃經、心經。麥冬的有效成分麥冬多糖可促進胰島功能的恢復,調節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有效降低血糖。日常食用可做麥冬枸杞炒雞蛋、麥冬粥或麥冬燉甲魚等。
玉竹,性微寒,味甘,歸肺經、胃經。玉竹是中醫治療糖尿病的關鍵一味藥。《神農本草經》就將玉竹作為上品藥材,《本草備要》和《本草正義》都詳細介紹玉竹在治療糖尿病方面的功效。玉竹的有效成分玉竹多糖具有降低血糖和抗氧化應激等作用。日常食用可做玉竹人參燉雞、玉竹魚頭燉豆腐或玉竹燉豬心等。
玉米須,性平,味甘淡,歸膀胱經、肝經、膽經。玉米須具有利尿等功效,有助于降低血壓和血糖。豬胰玉米須湯適用于渴飲和消谷善饑為主要表現的糖尿病。玉米須蝦皮豆腐湯適用于糖尿病患者預防動脈粥樣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