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虎 張玉莉
摘 ? 要: 隨著國家發布《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我國西部大開發將進入一個新階段。對于我國景區而言,更需要借著這個機遇,更好地吸引外國游客,如何規范景區的英語翻譯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生態翻譯學的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結合海龍屯景區翻譯的一些譯文作為例子,對景區公示語的翻譯研究提出相應的策略,為類似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 生態翻譯學 ? 公示語 ? 翻譯策略
2019年8月1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近期和遠期規劃,使我國西部大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是西南地區融入“一帶一路”的重大舉措。隨著國家長征國家公園的建設和推進,紅色旅游變得異常火爆,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選擇紅色旅游。英語作為國際性通用語言,各個景區必有英漢雙語的翻譯。當然,對于這些旅游景區的公示語而言,因翻譯質量良莠不齊,往往出現一些文化傳達錯誤,甚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笑話。筆者在遵義市體育館觀看籃球比賽的時候,看到了遵義奧林匹克體育場翻譯為Zhunyi Olympic Stadium,遵義作為貴州第二大經濟體及紅色革命圣地,把遵義拼寫為Zhunyi,著實有失革命圣地的底蘊。二十世紀伊始,生態翻譯學開始出現并逐漸發展。本文擬從生態翻譯學視角,以貴州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囤景區的翻譯為例,從語言維、交際維和文化維三個維度對景區公示語翻譯進行研究,并提出建議,以拋磚引玉。
一、生態翻譯學的含義
生態翻譯學是結合生態主義理論和達爾文進化論,并把適者生存理論引入翻譯學之中,將生態學和翻譯學有機契合,逐步衍生出的翻譯的新維度。自1988年皮特·紐馬克(P. Newmark)第一次提出翻譯生態這個詞匯以來,已經有三十余年了。2001年10月,時任清華大學胡庚申在香港的一次講座中提出了生態翻譯學觀點。胡庚申運用生態理性,從生態學視角對翻譯進行了整體的研究。胡庚申具體闡述了“翻譯適應選擇論”,并從語言維、交際維和文化維進行轉換,在譯者適應和選擇的過程中對文本進行合適的選擇和處理,達到翻譯的“信達雅”的目的。
二、海龍屯景區簡介
海龍屯作為平播戰役的主戰場,作為全亞洲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紀軍事城堡,是僅次于長城的軍事遺址,2015年7月,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海龍屯軍事城堡是我國中世紀羈縻之制和元明土司制度的產物,它見證了中國少數民族政策由羈縻之制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歸流”的演變過程,對國內外學者研究西南地區土司制度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作為貴州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每年有數萬外國游客來此參觀。因此,如何把海龍囤軍事城堡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內涵向國際傳播顯得愈加重要。對于景區的英譯問題,筆者結合景區的翻譯例子,對景區公示語的翻譯提出看法。
三、生態翻譯視角下旅游景區公示語的翻譯策略
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這就要求譯者能夠為源語言和目標讀者語言直接搭建一座“雙贏”的橋梁,能夠比較好地把源語言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民族特色等方面內容傳達給目的語讀者,使目的語讀者也能夠感受到源語言的魅力和真實的含義。生態翻譯學認為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語言維度、文化維度和交際維度上采用合適的翻譯策略,達到完美傳達的目的。
語言維度指的是在翻譯過程中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種轉換包括語體風格、遣詞造句、句式結構、行文風格等(陳剛,2004)。語言維的翻譯策略,按照翻譯生態學的理論,語言維要求我們能夠正確理解源語言的生態含義,這是得到正確譯文的第一步,也是生態翻譯中的“適者生存”的基礎,是能夠達到目的語合適語言的根本。在海龍屯景區的介紹詞中有這么一段:
海龍屯土司城堡由忠誠的楊氏家族建造,最初的目的是用來協助中國抵御北方蒙古的侵略。考古證明城堡遺址始建于宋朝,但是主要的建筑修建于明朝。
譯文:The original Hailongtun fortress was built by the faithful Yang Tribal Clan to help defend China against the invading Mongolian Empire from the north. There is evidence on the site, of fortifications built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but the major construc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Ming Dyansty.
當然,根據不同的史料記載,歷史上對于楊氏家族的評價褒貶不一,對此,我們暫且不討論。對于這段介紹詞中的土司,英語譯文沒有翻譯,而是采用了original這個詞匯,其實,土司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有著重要的地位,自秦漢以來,對于邊疆的少數民族地區,由于這些區域遠離中央政府的管理,而且中央政府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治理,就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政策,即中央冊封少數民族地區的首領對一些特定的區域進行管理。這些土司首領為了維護自己在地方上的統治,都會建造大規模的城堡。海龍屯就是楊氏家族建筑的城堡,這座城堡始建于1253年,正好處在元朝和南宋對峙的時期。因此,正確理解這里的海龍屯土司城堡的含義,譯文可以采用“Hailongtun Tusi(system of appointing national minority hereditary headmen) Fortress”,此處對于土司采用音譯加注釋的方式,才能獲得語言維度上的正確譯文。此外,“中國”直接翻譯為China, 明顯是一個誤譯。此處的中國明顯不是中國的含義,而指的是當時中原王朝——南宋王朝。因此,此處譯者對于這個常識問題犯了原則性的錯誤,對源語言的理解出現了比較重大的錯誤。如果說按照China翻譯的話,那么北方蒙古的侵略,指的是蒙古汗國,當然更不能理解為元朝(1271—1368),此處的翻譯應該都是譯者對于源語言理解的錯誤,此處可以參考譯為to assist in defend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gainst the invading of the Mongol Khanate from the north. 對于旅游景區的翻譯,首先要理解源語言的含義,才能選擇合適的譯文。此外,還要對源語言指代的深層次含義進行理解和增譯,抑或是增加注釋,才能在語言維度上獲得正確的譯文。
文化維度是指譯者在英譯過程中,既要注重符合英語文化的溝通意識,又要注重漢語中文化“原汁原味”的傳遞,盡量掃除由于文化差異形成的文化障礙和文化誤解(陳剛,2004)。
各個民族因為風俗習慣、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等不同而導致文化含義有著獨特的民族特點,這些文化的不同在語言方面的體現最明顯。在翻譯過程中,如何很好地翻譯這些具有文化內涵的詞匯,是擺在每位譯者面前較為困難的問題。對于具有民族文化含義的詞匯,既需要譯者對中英雙語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有著比較深刻的理解,又需要譯者具有比較全面的雙語語言知識儲備并能輸出地道的譯文。在海龍屯景區講解詞中,涉及飛龍關、飛鳳關等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英語講解詞中直接把飛龍關翻譯為Flying Dragon Pass, 飛鳳關翻譯為Flying Phoenix Pass。古代的皇帝自稱天子,身穿龍袍,龍是我國重要的天神,是掌管人間行雨的神仙,在我國人民心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龍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勤勞、不屈不撓的代表。《周易》的乾卦也以龍進行喻指,卦辭中有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等內容。然而在英語當中,龍卻有著與之相反的含義,是邪惡的象征,龍代表著兇狠、殘暴、好戰等。因此,飛龍關翻譯為Flying Dragon Pass,顯然是不合適的,容易讓外國游客聯想到一些邪惡的含義,建議翻譯為FengLong Pass。對于此類中西方具有完全不同含義的詞匯,可采用音譯+意譯的方法進行處理。這樣既可以傳達出原文的含義,又不至于讓外國游客發生誤解。飛鳳關也是如此考慮,最好翻譯為Feifeng Pass。
交際維度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注重對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李月,2016)。在翻譯過程中,譯者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思或者字詞分別對應上,要在翻譯過程中采用合適的語言技巧,在語言交際層面和譯入語讀者心靈溝通,使之達到交際的目的。在海龍屯的警示語中有“此處為遺跡,請勿踩踏”,景區英語譯為翻譯為“Here is the heritage, please dont step on it ”, 此處的翻譯,盡管能夠表達基本的含義,但從交際維度來看,比較生硬。此處,我們可以參考“小草青青、請勿踐踏”譯為“keep off the grass”,把這句警示語翻譯為“keep off the heritage”,更簡潔,更容易讓外國游客明白其中的含義,能夠較好地滿足交際維度的需要。對于景區涉及的一些警示語,為了更好地達到交際維度的目的,盡量采用或者模仿國外現有的例子,沒有必要生譯一些符合源語言的句子,反而不能很好地傳達源語言的含義。
四、結論
本文從生態翻譯學的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視角結合海龍屯景區的英語翻譯對景區公示語進行了研究。在海龍屯景區翻譯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瑕疵。對于此,筆者認為,從生態翻譯學視角看一方面有譯者粗心大意的原因,另一方面有譯者對于譯文歷史研究不夠深入的原因。
第一,對于景區知識整體把握。每個景區都有獨特的特色和含義,在翻譯之前,首先要對景區有比較全面的理解,尤其是景區的歷史文化等方面進行全面了解,才能有針對性地處理和選擇最合適的譯文。
第二,強大的跨文化意識。對于景區公示語當中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的含義,尤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要有足夠的跨文化意識,善于從譯入語當中找到相應的詞匯達到交際維度的目的。對于這些詞匯,如果能找到相應的詞匯,就可以直接采用;如果沒有相應的詞匯,就可以采用音譯+注釋的方法翻譯,以便達到傳達源語言文化含義的目的。
第三,呼吁建立國家規范的統一標準。每個景區的英語翻譯因為種種原因,即便是同一個公示語也會有多種翻譯,沒有標準的翻譯規范。建議國家職能部門盡快按照大類原則出臺一些比較規范的翻譯標準,以便更好地規范景區公示語,統一口徑地對外傳播,達到多維度的翻譯效果。
參考文獻:
[1]顧晶晶,岳偉.生態翻譯理論下寧波東錢湖景區公示語英譯問題及對策研究[J].戲劇之家,2019(11).
[2]李向武.試析生態翻譯理論視角下茶文化旅游景區公示語的翻譯策略[J].福建茶葉,2018(05).
[3]王軍.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旅游文本翻譯三維轉換探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3).
[4]王曉珊,李偉彬.生態翻譯學視角下景區介紹性文本英譯現狀研究——以綿陽A級旅游景區為例[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6).
本課題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校科研計劃項目《〈福樂智慧〉和諧思想研究》(XJEDU2017RS013)和遵義師范學院博士啟動基金項目《中華民族時域下〈福樂智慧〉和諧觀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