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人杰
摘 ? 要: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以“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為核心的勞模精神,指引廣大勞動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不斷奮進。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需要青年一代去接力,偉大的勞模精神需要青年一代去傳承。高校弘揚勞模精神、開展勞模精神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 勞模精神 ? 勞模精神教育 ? 時代新人
新時代以“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為核心的勞模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是偉大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廣大勞動者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進程中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勞模精神。從毛澤東同志提出“愚公移山,改造世界”到習近平同志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勞模精神始終是指引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動力。新時代高校開展勞模精神教育,在大學生群體中弘揚勞模精神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于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重要論述的有效舉措,有助于教育引導大學生在踐行勞模精神的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
一、勞模精神的時代價值
(一)營造崇尚勞動的社會風氣
弘揚勞模精神有助于營造愛崗敬業的社會風氣。黨的十八大把“敬業”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價值層面,彰顯了愛崗敬業對個人價值引領的重要作用。習近平同志指出:“希望我國廣大勞動群眾以勞動模范為榜樣,愛崗敬業、勤奮工作。”[2]愛崗敬業是廣大勞動者的根本價值追求。愛崗敬業狹義上講要求勞動者熱愛自己的崗位、尊敬自己的職業,提倡廣大勞動者熱愛本職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跡;廣義上講要求勞動者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勞動者沒有對勞動的真摯情感,愛崗和敬業就無從談起,奮斗也就無從談起。當下,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的關鍵時期,正處于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階段,弘揚勞模精神,有助于廣大勞動者自覺樹立爭優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標準投身于生產建設中,以飽滿的熱情和拼搏的精神推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
弘揚勞模精神有助于進一步營造爭創一流的社會風氣。爭創一流的精神是激勵廣大勞動者在各行各業做好本職工作的精神動力。弘揚勞模精神有助于激發廣大勞動者的主觀能動性,自覺樹立爭先創優意識,秉承銳意進取、一馬當先的工作態度,以“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標準投身于生產建設中,以飽滿的熱情和拼搏的精神推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有助于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做到不急功近利、不損公肥私,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甘于付出,堅持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工作作風,在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實現人生價值。
(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持續發展
弘揚勞模精神有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艱苦奮斗是勞模精神的核心要義,艱苦奮斗的勞模精神既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新時代發展,又是當代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同志指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艱苦奮斗的精神始終是黨治國理政的制勝法寶和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關鍵,始終是引領全黨、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精神動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提出的總目標,也是黨對全國人民做出的歷史性承諾。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環節,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嶄新起點,彰顯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意義。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持續奮斗,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習近平同志指出:“二十世紀頭20年的奮斗歷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氣向終點線沖刺的歷史時刻。”[3]行百里者半九十,弘揚勞模精神有助于廣大勞動者在黨的領導下進一步秉承艱苦樸素工作作風,咬緊牙關,在共同奮斗中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有助于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向勞動模范學習,以“擼起袖子、甩開膀子”的實干精神踐行勞模精神,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使命。
弘揚勞模精神有助于廣大人民群眾在奮斗中實現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實現現代化的任務整整提前了十五年,即在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這就對黨和廣大人民群眾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和任務、提供了新的奮斗目標和方向。對于廣大人民群眾而言,實現現代化就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的偉大發展成就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頑強拼搏、接力奮斗創造的。”[4]在這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和各族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弘揚勞模精神,讓艱苦奮斗的精神成為廣大勞動者的共同價值遵循,發揮精神保障作用,對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意義重大。
(三)凝神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勞模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廣大勞動者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懈奮斗的精神動力,是黨和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保障。新時代學習和踐行勞模精神既是黨對全社會的要求又是黨對勞動者的期望,弘揚勞模精神有助于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始終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有助于廣大人民群眾把個人夢同中國夢有機結合,以主人翁的姿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始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5]勞模精神所彰顯的強大社會價值作為廣大勞動者的共同遵循有助于廣大勞動者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
改革開放以來,廣大勞動者始終銘記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習近平同志指出今天的成就“是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干出來的,是新時代奮斗者揮灑汗水拼出來的”[6],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依靠奮斗得來的,新時代弘揚勞模精神有助于形成“崇尚勞動”“艱苦奮斗”的良好社會氛圍,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自覺抵制腐朽錯誤思想,在黨的領導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懈奮斗;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廣大人民群眾主人翁意識,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黨和人民的事業高于一切的崇高信念,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歷史證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成功靠的是廣大人民群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勢必通過廣大人民群眾的努力奮斗實現。
二、在大學生中開展勞模精神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活教材”
勞模精神教育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勞模精神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涵養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7](163),弘揚勞動模范艱苦奮斗的優秀事跡,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活教材”有助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象化。開展勞模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在學習勞模精神的同時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認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樹立正確的“三觀”,形成“勤奮學習、勤于鉆研、勤勉敬業的精神”。
弘揚勞模精神有助于營造崇尚勞動光榮的校園氛圍,引導大學生自覺在愛崗敬業的基礎上,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奮斗。開展勞模精神教育,以勞模精神作為大學生的精神引領,通過榜樣示范的方法提高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勞模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應有之義。“愛國、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個人品德的基本要求。弘揚勞模精神有助于增強青年學生的勞動熱情和奮斗熱情,堅持以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精神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有助于大學生在強大的精神動力引領下,把個人價值同國家發展聯系起來,把個人夢同中國夢結合起來,增強主人翁意識,明確新時代責任使命,在不懈奮斗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深化愛國情懷的“對標尺”
習近平同志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奉獻祖國奉獻人民。”[8]勞模精神教育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大學生在勞模精神的引導下樹立艱苦奮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正確處理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的關系,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自覺性,進而樹立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遠大理想,自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共產主義而努力奮斗。勞模精神教育用廣大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感染大學生,引導大學生在熱愛勞動的基礎上,自覺形成向勞模群體學習的觀念,在學習和生活中把勞模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助于大學生在愛國主義的引領下涵養奉獻精神,形成以黨和國家事業為重的高尚品格。開展勞模精神教育有助于引導大學生自覺承擔起歷史賦予的使命,培養青年學生為了黨和國家事業勇做時代弄潮兒的擔當精神,提升當代大學生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自覺把個人夢和中國夢有機統一,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
建黨以來,廣大知識青年始終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以社會主義主人翁的責任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斗終生為擔當,以勞模精神為精神指引,一步一個腳印,在幾代人、十幾代人的奮斗中,戰勝實現偉大夢想征程中的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輝煌成就。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在薪火相傳中傳到了當代大學生手上。習近平同志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9],青年興則中國興,當代大學生要始終把歷史的交接棒接好、接穩,在勞模精神的引領下,在接續奮進中爭做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接力奮斗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三)堅定文化自信的“奠基石”
習近平同志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10]。勞模精神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凝結的民族精神的傳承,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時代被賦予新的內涵,符合當今社會主流價值取向,反映了新時代全黨、全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重要的涵養源泉。開展勞模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增強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大學生在踐行勞模精神的同時有助于增強對中國精神的認同。勞模精神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為中國精神注入新的質料,極大地激發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弘揚勞模精神有利于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弘揚勞模精神、發揮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先進勞模事跡感染人、鼓舞人,對于增進大學生的勞動情感、學習勞動文化、激發勞動熱情至關重要。
縱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我們今天取得的一切歷史成就,本質上靠的是人民群眾的不懈奮斗和勞動創造。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正是憑借“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勤勞勇敢、艱苦奮斗的精神通過歷史的傳承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強大基因。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文明“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11]的獨特文化內涵。當代勞模精神對大學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至關重要;對大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覺把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內化于心,進而發揮文化自信的引領作用,堅定理想信念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4-29(2).
[2]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30(2).
[3]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J].求是,2016(1).
[4]習近平.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2-15(1).
[5]習近平.在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4-29(2).
[6]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19-01-01(1).
[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2).
[9]習近平給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的回信[N].人民日報,2017-12-31(1).
[10]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1(2).
[11]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01(1).
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6JDSZ101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