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文 林玲 李雪梅
摘 ? 要: 本文針對推動我校藏醫藥大學生漢語文課程的自主學習提出:繼續學習強化師生的自主學習理念;針對現狀、問題及原因,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加強自主制訂目標計劃、預習、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等基本方式方法的運用及習慣養成;貫通課上課下學習,并依據我校教學環境及學生特點,運用積極的考核評價措施,使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關鍵詞: 藏醫藥大學生 ? 漢語文自主學習 ? 基本方式方法 ? 習慣養成 ? 考核評價
在認真調查我校藏醫藥大學生漢語文課程自主學習現狀,分析得出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后,提出推動我校藏醫藥大學生漢語文課程自主學習的具體對策。
1.繼續深入學習研究,全面把握自主學習理念
要想實踐高效,理論必需先要透徹。在推動我校藏醫藥大學生漢語文課程自主學習過程中,要始終不放松對自主學習理念的學習研究。
1.1強化教師的自主學習教學理念
在對藏醫藥大學生漢語文課程自主學習現狀的調查中發現,我校有的漢語文教師對自主學習的概念還不是十分清楚,如有的教師把自主學習純粹看作學生的自覺學習,有的教師講不出幾種推進自主學習的方法等,因為教師的自主學習教學理念不夠成熟,在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漢語文課程自主學習時,難免捉襟見肘,影響對學生的指導效果。為此,所有漢語文教師在課題主持人的組織帶動下,分頭學習,共同討論,在抓緊對自主學習理念學習梳理的同時,努力探索與我校實際相結合的辦法。
1.2在行動中指導學生提高對自主學習意義及做法的理解認識
要讓學生自主學習,首先就要讓他們認識自主學習的意義及做法,但調查了解到,幾乎一半的藏醫藥大學生對自主學習好處及做法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影響他們對漢語文課程自主學習的熱情。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同學生講,自主學習符合學習科學規律,符合當今時代人們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客觀學習要求,是當今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精心設計,在漢語文課程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指導學生怎樣自主學習,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推動他們積極投入自主學習活動中,讓他們在具體的自主學習活動中,切實體會自主學習的好處,感受自主學習是“最重要的學習習慣”[1](2)“自主學習不僅是每個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還是所有人終生學習的基礎”[2](9)。這樣,學生們通過具體實踐嘗到漢語文課程自主學習的“甜頭”,對自主學習做法有了初步感受,教師再乘勢在學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以理性教育,就會逐步加深對漢語文課程自主學習意義及做法的理解,“老師要求我自主學習”逐漸變成“我要自主學習”。
2.針對現狀,采取有效方式方法精準推進
要推進我校藏醫藥大學生漢語文課程的自主學習,必須針對現狀、問題及原因,采取相對應的方式方法。只有對癥下藥,才能切實有效。
2.1根據學生實際基礎適當調整教學內容
調查得知,藏醫藥大學生漢語拼音只會一部分和完全不會的人有31.2%,認為漢語文兩門課“語文基礎與應用(實際用的課本是《應用寫作》)”和“大學語文”課本有些過難和太難了的人占39.4%。因此教學不能完全按課本編寫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在教語文基礎與應用時,先復習課本上沒有的漢語拼音和漢字結構尤其是形聲字及形旁意義的知識;教大學語文時,一開始選講課本中既具有典型性又較好學的文章,尤其是文言文,一般不選文章篇幅太長的(過長了就只選學一部分),既注意給學生們補必備的漢語基礎知識,又不教學過難的課文,使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比較從容地入門,跟上班集整體的學習進度。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只要頭開好了,以后無論是學生自主學習,還是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都更有信心、更有把握。
2.2加強自主學習基本方式方法的運用及習慣養成
語文學習講究實踐和積累。就自主學習而言,有的學生剛開始做可能覺得吃力,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逐漸養成習慣。習慣養成后,做起來就自然而然了,語文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2.2.1自主制訂目標及計劃的習慣
自主制訂目標及計劃是自主學習的基本方式之一,調查表明,藏醫藥大學生自主制訂目標及計劃方面做得還不到位,必須加強引導。“無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動力源自給自己制訂了學習目標,而不是別人為他們制訂了目標”[3](212+43)。只有學生自己給自己制訂目標,或者說只有把教師的期望設法變成學生們給自己制訂的目標,才會更加集中地投入目標的實現之中。所以在漢語文課程之初,教師要先介紹本專業大學期間要開的漢語文課程門數、開設時間及本門課程的主要目標、學習方法等的總體情況,然后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引導每個學生依據本門課程的目標及教師的期望,結合實際,制訂本門課程整個學年、本學年、本學期乃至本周的學習目標及計劃,其中包括“準備到大幾時養成課外閱讀習慣”“每學期至少讀幾本漢文書”“能否做到每周至少寫一篇日記”“能否做到每天至少讀一段漢文文章”“何時學會漢語拼音”“何時養成預習習慣”“何時養成課堂積極參與習慣”“何時做到課堂發言聲音洪亮不羞怯”等這樣一些緊扣個人漢語文實際的內容,要求學生把目標計劃寫到本子上,教師一一檢查,并隨著學習進展經常指導修改。當學生自主制訂了符合實際的目標計劃,就在一定程度上把學習的責任交給了自己,他們會經常惦掛自己的目標,按計劃努力;當目標計劃引領學生們進一步推進學習時,他們就有了自覺制訂目標及計劃的習慣。
2.2.2預習的習慣
調查顯示,部分藏醫藥大學生漢語文課程的學習課前不預習或不認真預習,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對預習的意義認識不到位,二是對預習方法掌握不夠,三是教師指導不得力。我們采取的措施:針對學生意識認識不到位,利用具體事例進行教育。預習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對學習漢語文課程來說,尤為重要。自主學習強調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的參與互動,但藏醫藥大學生的漢語文課堂上缺乏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因為很多人不熟悉學習的新內容,如果藏醫藥大學生課前對課堂所講內容進行預習,對這些新內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課堂上遇到需要師生、生生互動的時候就會因為已有準備,自然而然地參與課堂互動,提高參與課堂互動的概率,增強課堂學習效果。有的藏醫藥大學生由于漢語基礎較差對漢語文課程興趣不大,但在預習中,知識是自己學來的,和由教師直接“灌輸”的知識相比,學生顯然對自己主動預習所得的知識更加珍愛、更有情感,如果在課堂上能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學生會產生由衷的喜悅感,學習漢語文課程的興趣就會被逐漸激發。藏醫藥大學生很羨慕那些有自我閱讀習慣的同學,其實“預習是訓練閱讀的最重要的階段”[4](8),如果學生能經常預習不斷訓練就會逐漸養成自我閱讀的習慣,為自主性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針對預習方法掌握不夠,我們要求學生做好漢語文課程總體預習,不僅預習課本上有的內容,還要對課本上沒有卻是學習漢語文課程確實需要拓展的內容,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涉獵。從拿到漢語文課程課本起,就要對這門課程總的情況進行預習,再基于課程總的目標做好對課堂上教師即將要講內容的預習。通過閱讀、查找工具書和網絡圖文音視頻資料、對照正文前的“閱讀提示”和課后的“練習”等輔助材料,對課堂即將要講的內容用作標記、記重點、寫疑問等方法進行常規預習。
針對教師指導不得力,為了促進藏醫藥大學生更積極地投入預習,我們一是要針對具體要教的新內容,設計幾個圍繞重點的思考作業讓學生邊預習邊做,既增強了預習的明確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難度提高了學生預習的興趣;二是凡布置的預習都要在課堂上公開檢查反饋,做得好的向其他同學推薦,未做的了解原因后給予幫助以觀后效,還要做記錄打平時成績;三是對布置的要預習的內容,要盡可能多地引進課堂講解中“派上用場”,使學生的預習成果有“用武之地”,認真預習了的學生有“出采”的機會,這樣大家更愿意預習。學生樂意預習了,預習習慣差不多就養成了,習慣一旦養成,不預習上課反而感到不舒服。
2.2.3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課堂上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是自主學習的中心環節,雖然藏醫藥大學生對比認識較清楚,但實際行動做得還不夠,教師除了教育引導學生們做好預習,為課堂積極參與做好準備外,還要努力為學生們創造一個能夠積極參與的優越環境。
一是多方面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如開課前為鞏固深化上堂課學過的內容進行復習性提問,讓學生回答參與;講新課時先檢查反饋預習作業,推出典型預習作業指導交流;講課中教師適時適量拋出典型問題,引導學生參與答問;一部分內容講解后提出總結性問題,啟發學生討論升華;教師經常詢問學生的疑難,學生時常向教師請教,任何情況下始終鼓勵學生相互問答、相互討論。
二是為多樣的學生提供靈活多樣的參與形式,一方面參與學習的內容情境是多樣的,另一方面教師要從有利于調動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角度出發選擇參與形式,使學生參與形式更加靈活多變。如復習性提問,一般是教師點名回答;預習作業是抽查一部分人的,有典型優點和明顯不到位的地方,或交流或指導;講解中拋出的重點問題,常舉手回答;有時專心聽講有時積極作答;有時口頭有時書面有時黑板作答,有時脫稿有時看書有時看作業作答,有時個人有時小組有時集體作答,等等,靈活多變,不一而足;若參與方式單一或者陳舊不變,有的學生可能會因擅長某種參與形式或參與某活動較多,而被其他同學“側目而視”,結果弄得自己對參與活動心灰意冷了,而有的學生又會因為參與少而心生怨言,教師既要幫助那些參與少的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發言,又要注意保護所有學生參與的熱情,參與形式得視情況靈活選用,盡可能使參與環境始終處在積極融洽的氛圍中。
三是注意盡量幫助學生參與成功,教師提問時不論是舉手作答還是點名作答,都必須先提出問題,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大家思考,再確定具體作答人,既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作答的成功率;當一個學生作答不完善時可由其他學生補充,或者教師降低難度一步一步提示讓作答學生往“正確答案”靠近,這是啟發思考也是幫助成功,成功的次數多了,學生參與的信心就足了。堅持的時間一長,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也就有了。
2.3使課上課下學習相貫通
自主學習漢語文課程,就是要把漢語學習變成一種自覺自愿的長遠追求,貫通課上課下,使漢語學習經?;罨?。
一是設計貫通課上課下的作業,如預習作業,學生只有在課前預習了,才能在課上展示參與交流,并將成效延續到課后;聽課筆記課上記寫,課下要對照書籍資料及同學的筆記繼續整理,復習時還要時常翻看;漢語拼音開課第一堂復習講授兩課時,課下考核落實差不多要一學期結束,所有學生才能一一通過;漢字結構及形聲字尤其形旁知識,只是在講漢語拼音后課上講兩課時,學生們要在課下逐漸揣摩,水漲船高地無限拓展應用。
二是活動課連著課下課上學習,教學大學語文時,在第一學期、第二學期晚期分別舉行一次班級朗誦和講文學故事比賽,人人必須參加,上講臺表演,由班干部組成的學生評委評分,因活動課已經在同學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學生們為在課上有好的表現,半年甚至一年前就在課上課下比學趕超作準備了,完全打破了課上課下的界限。
三是把課上學習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漢語文的實踐性很強,對于以前多使用藏語的藏醫藥大學生來說,進了大學學漢語,除了課上學習外,還很重視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大學里人們多使用漢語這個有利環境,引導學生日常生活中使用漢語,在實際應用中提高漢語能力,如平日多講普通話,常收聽收看漢語廣播視頻,讀課外漢文書,寫日記、周記、小論文,向學校及社會網絡媒體、報紙雜志投漢文稿件,參加學校及州上的朗誦、演講、寫作比賽等,大大拓展了課下漢語學習應用的空間。
3.依據我校教學環境及學生特點,運用必要的考核評價措施使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雖然自主學習提倡學生學習自主,但必須是教師科學指導下的學習自主,在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不能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經常檢查、反饋、評價、考核、指導,使自主學習的要求變成學生們實際行動的有力保障。
3.1所有自主學習要求有布置就要有檢查有考核有落實
由于藏醫藥大學生漢語文基礎、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再加上還有一些學生對漢語文課程學習的認識不足,導致有些學生對漢語文課程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因此我們在推進漢語文課程自主學習中,除了要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認識上的教育、方法上的指導外,還要注重學習要求的檢查落實。無論是學生自主制訂的學習目標計劃,還是教師每次布置的預習作業、課堂討論題、課后作業、必要的背誦內容等,所有一經明確的任務,都要通過課堂提問、檢查批改作業、給教師當面作答等各種形式一一檢查反饋,打平時成績,對一些達不到學習要求的學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督促,方法靈活而態度堅決地堵“退路”,使學生努力向前走。若只要求不檢查,或者有時檢查有時不檢查,或者發現學生有做得不夠的地方也不嚴格指導糾正,教師不認真,學生更不可能認真了,還談什么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呢?
3.2用積極評價推進整體氛圍
有研究表明,“在培養學習自主性方面,評價起著關鍵作用”[5](136)。我們在推動漢語文課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始終把反饋評價作為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和很有效的推動策略積極使用。如前面所說,凡要求學生做的或者學生已經做了的,老師都要檢查考核,當學生做得出色或有進步時,教師及時把他們的成功之處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展示,一方面是鼓勵本人,另一方面是通過對學生身邊榜樣具體好做法的分析討論,給其他學生找方法指路子,推動那些自主學習還不很得法的學生進步。有研究充分證明,對高質量作業的討論有益于所有學生,先是一些學生得優,隨之有許多學生得優,整體成績的提高往往源自這些討論[3](212+43),展示討論學生的優秀學習成果能使全班同學受益;當有的學生做得不夠時,教師要注意在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時候,心平氣和地把他們做得不夠的地方指出來,想辦法幫助改進,只要學生真心努力了,就及時給予肯定。實踐證明,這樣的積極評價,非常有利于班級整體自主學習氛圍的積極營造。
參考文獻:
[1]祝晶.高中語文有效預習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2]曾艷霞.護理中專生情緒智力與自主學習能力關系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8.
[3]吉姆·奈特.高效教學:框架、策略與實踐[M].方彤,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劉火茍.葉圣陶語文“預習說”述評[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3).
[5]David Little等.自主學習方法與途徑[M].邱永忠,林赟,江琴,譯.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課題: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藏醫藥大學生漢語文自主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