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姚
(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 南京 211300)
肺結節是胸外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臨床無特異性表現,所以具有一定的誤診、漏診情況[1]。近些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胸腔鏡技術應用越來越普遍,為肺結節診斷與治療提供了可靠參考。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在肺結節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具有創傷輕、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等優勢[2]。基于此,本文現以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肺結節患者(92 例)為研究對象,探討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以在我院治療的肺結節患者(92 例)為研究對象,選取時段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收治的92 例,依據抽簽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46 例)患者年齡30~71(48.67±3.85)歲,男26 例、女20 例。試驗組(46 例)患者年齡30~72(48.82±3.67)歲,男25 例、女21 例。兩組對比不具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予以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治療,步驟如下:對患者實施全麻,予以雙腔氣管插管通氣,取患者側臥折刀位,采用三孔法完成手術操作。在上葉結節手術中,于患者第7 肋間腋中線做觀察孔,腋后線第7 肋間、腋前線與鎖骨中線第4 肋間做操作孔;在下葉結節手術中,于患者第8 肋間腋中線做觀察孔,腋后線第8 肋間、腋前線與鎖骨中線第5 肋間做操作孔。適當分離肺葉支氣管、動靜脈,以楔形切除病灶,并予以淋巴結清掃,之后在第7 肋間留置引流管,用胸帶固定包扎切口。
試驗組患者予以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步驟如下:對患者實施全麻,予以雙腔氣管插管通氣,采用三孔法完成手術操作。在患者第7~8 肋間間隙腋中線做觀察孔,置入胸腔鏡,于第4~5 肋間腋前線做主操作孔,第7~8 肋間肩腳裝配線做副操作孔。有效處理患者肺段支氣管、血管、肺間相關連接處,用細線結扎比較細的血管分支,用直線切割縫合器對粗肺管進行離斷,之后徹底止血,結束手術。
以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肺功能、疼痛程度、并發癥為觀察指標,并統計對比兩組觀察結果。
對于患者手術相關指標來說,試驗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具有顯著差異,詳見下表1。
在患者肺功能上,兩組治療前FVC、FEV1、MVV 比較不具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試驗組FVC、FEV1、MVV 均大于對照組,P<0.05,具有顯著差異,詳見下表2。
在患者疼痛程度方面,兩組術后1d、3d、5d 的評分對比不具顯著差異(P>0.05),詳見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段疼痛程度()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段疼痛程度()
?組別 1d 3d 5d試驗組(n=46) 2.35±0.53 2.02±0.36 1.68±0.26對照組(n=46) 2.54±0.58 2.11±0.38 1.72±0.25 t 1.640 1.166 0.752 P 0.104 0.247 0.454
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兩組對比不具顯著差異(P>0.05),詳見下表4。
肺結節病因十分復雜,在臨床治療中,多以肺葉切除術為主。然而,手術切除范圍對患者肺功能有著一定的影響,使得患者術后恢復效果不佳[3]。為此,應積極探索一種治療效果更加確切、肺功能影響小的手術方法。

表4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n(%)]
近些年來,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應用越來越普遍,療效確切。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其手術適應證十分嚴格,需要準確判定患者氣管、血管以及肺段間相關界限,熟練掌握解剖知識,這樣才可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4]。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中,不僅可以有效清除病灶組織,還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肺組織,以此減輕肺功能損傷,加快患者術后恢復,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5-6]。本研究表明:試驗組手術相關指標、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但疼痛程度與并發癥比較無明顯差異,與相關文獻[7-8]報道基本相符,由此說明,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的創傷更輕,術后恢復更快,肺功能損傷更小。
綜上所述,肺結節患者應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的效果確切,能夠更好的改善患者肺功能,加快患者術后康復,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薦應用。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情況()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情況()
?組別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術后引流量(mL) 術后引流時間(d) 住院時間(d)試驗組(n=46) 70.54±10.62 70.78±10.64 592.46±50.36 3.12±0.53 7.65±1.03對照組(n=46) 137.98±20.78 138.79±20.57 979.53±80.67 4.46±0.62 9.21±1.15 t 19.600 19.917 27.605 11.142 6.853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肺功能變化(,%)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肺功能變化(,%)
時間 組別 FVC FEV1 MVV治療前試驗組(n=46) 95.13±10.36 95.94±10.68 93.25±10.13對照組(n=46) 95.61±10.46 96.01±10.75 93.72±10.38 t 0.221 0.031 0.220 P 0.825 0.975 0.827治療后試驗組(n=46) 85.16±8.58 85.02±8.64 84.03±8.36對照組(n=46) 78.13±8.15 75.95±8.13 77.62±8.09 t 4.029 5.185 3.737 P<0.001 <0.001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