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芳
(慶陽市人民醫院 甘肅慶陽 745000)
先兆流產是指孕婦在妊娠28 周前發生的少量陰道流血、陣發性下腹部疼痛或者腰部疼痛,但在檢測中顯示宮口未開、胎膜完整、子宮大小與妊娠時間相符合且無妊娠物排出的癥狀,是女性妊娠期常見病癥之一,若不及時治療,極易對患者身體造成危害,甚至誘發難產、流產[1]。諸多研究表明,致使先兆流產病癥產生的原因較多,主要可分為染色體因素與母體因素兩種,其中又以母體因素最為常見,如母體長期處于化學物質濃郁環境、抽煙飲酒等不良習慣、免疫功能異常、內分泌異常等[2]。近年來,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開放以及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先兆流產病癥發生率亦呈現逐年快速增長趨勢,如何有效治療先兆流產病癥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3]。本文筆者選取我院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婦產科接收先兆流產患者100 例作為研究病例,探究低分子肝素鈉聯合間苯三酚應用于先兆流產患者治療中的作用,具體見下文。
選取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婦產科接收先兆流產患者100 例作為研究病例,采用計算機隨機分為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本次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評估后批準進行。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過臨床檢查確診為先兆流產病癥,符合《婦產科學》中關于先兆流產的診斷標準,且存在陰道出血、腹部疼痛等癥狀[4];②患者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研究文件;③患者經由B 超診斷確診為單胎妊娠。
排除標準:①將存在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慢性疾病患者排除;②將近期服用類似藥物患者排除;③將未能夠遵照醫囑按規定用藥患者排除;④將存在遺傳、感染類病癥或者生殖器官解剖異常患者排除[5];⑤將存在溝通功能障礙、認知障礙患者排除。
對照組患者50 例,年齡最小為21 歲,最大為35 歲,平均年齡為(28.5±3.5)歲;孕周最短為12 周,最長為26 周,平均孕周為(19.5±1.5)周;妊娠次數最少為1 次,最多為4 次,平均妊娠次數為(2.5±0.5)次。觀察組患者50 例,年齡最小為22歲,最大為36 歲,平均年齡為(28.4±3.6)歲;孕周最短為13周,最長為26 周,平均孕周為(19.4±1.6)周;妊娠次數最少為1 次,最多為5 次,平均妊娠次數為(2.7±0.4)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比性高。
對照組僅使用間苯三酚治療,具體為:當患者宮縮停止后,治療醫師便可給予患者靜脈滴注20ml 間苯三酚注射液(南京恒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格4ml:40mg,國藥準字H20046766)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安徽豐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淮海藥廠生產,規格50ml:5g,國藥準字H20133008),兩種藥物濃度配制為0.37mg/ml。
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鈉,具體為:給予患者對照組相同間苯三酚藥物治療,并同時給予患者腹壁皮下注射500U 低分子肝素鈉(江蘇萬邦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成產,規格5000IU,國藥準字H20020247),每日用藥一次。
兩組患者治療期限均為5 天,且于治療期間均接受相同常規治療,如葉酸、維生素治療。
如表1 所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8.0%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0.0%,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如表2 所示,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8.0%低于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24.0%,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對比[n(%)]
據臨床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醫學上先兆流產患者年齡最大者超過40 歲、最小者低于20 歲,由此可見,先兆流產病癥可于任何年齡段妊娠女性中發生,且到目前為止,醫學上仍舊對先兆流產病癥無具體方法進行治療和預防[6]。
間苯三酚是常見胃腸解痙藥物之一,主要適用于消化系統或者膽道功能障礙引發的急性痙攣性疼痛、婦科痙攣性疼痛等病癥,具有高度的選擇性,林明燕[7]學者在其研究中指出,間苯三酚可有效緩解先兆流產患者子宮平滑肌過度痙攣狀況,從而抑制患者宮縮并以此減少先兆流產臨床癥狀以及早孕反應。且在諸多研究中顯示,間苯三酚用藥安全性較高,不僅對人體心血管功能不會產生影響,而且也不會產生一系列的抗膽堿樣不良反應[8]。
低分子肝素鈉是抗血栓形成藥物之一,在臨床中通常用于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是進行普外科手術或者骨科手術的高危患者以及血液透析預防血液凝塊,其作用機制為通過增強人體內抗凝血酶Ⅲ活性,達到降低人體血管內阻力及黏度,從而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狀態。李慧等[9]學者在其研究中指出,低分子肝素鈉可有效的抑制人體纖維蛋白原與纖維蛋白轉化,從而減少先兆流產患者胎盤序貫基底膜內的纖維蛋白沉積量,進而促進血液灌注,改善母體內部微循環,達到保障胎兒繼續正常發育的效果。
本文中,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病癥消失時間(腰部酸痛、腹部疼痛、出血)均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內分泌因子三項指標數據E2、β-HCG、P 及PIBF 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在先兆流產患者治療中,應用低分子肝素鈉聯合間苯三酚治療起效快,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孕激素誘導阻滯因子及內分泌因子水平,減少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
綜上所述,對先兆流產患者應用低分子肝素鈉聯合間苯三酚治療效果顯著,可快速緩解患者病情癥狀,改善患者孕激素誘導阻滯因子及內分泌因子水平,且患者不良反應發生少,利于患者的身體康復,值得被大力的推廣以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