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城中小學 章 穎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應緊緊圍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等方面來開展,結合具體實際,積極尋找可行的教學策略,不僅要求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而且要培養其認真思考、善于運用所學的意識,并通過創設相關的問題情景,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眾所周知,小學數學各項能力的提升建立在對基礎知識牢固掌握的基礎上。小升初的數學試卷中,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授課中應在明確新課改要求的基礎上,嚴把理解關,使學生徹底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牢固夯實所學。一方面,為學生認真地講解小學數學基礎知識,使其掌握有關運算的基本規律以及解答數學問題的基本技巧,養成基礎的數學思維;另一方面,為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應結合相關教學內容,注重設計新穎的問題情境對其進行訓練,進一步深化新思想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例1:如圖1 所示,4 個圓的半徑均為2 厘米,連接其所在的圓心,構成一個四邊形,問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多少。該題目靈活考查了學生對四邊形、圓形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授課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圖形,找到參數之間的關系。顯然,圖1 中的四邊形可以劃分成兩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因此,陰影部分所對應的圓心角為360°。因為4 個圓的半徑均相等,所以陰影部分的面積剛好等于一個圓形的面積,由圓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得,S=22×3.14=12.56(平方厘米)。

為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養成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良好習慣,一方面,授課中注重在課堂上預留一定空白,即不直接告知學生數學結論,而是給學生預留一定的時間,鼓勵其自己思考、探索、總結,在加深其印象的同時,培養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給學生提供應用數學知識的機會,不斷提高其應用意識,即結合以往教學經歷,設計有趣且有代表性的問題,要求學生積極回顧所學認真作答。
例2:如圖2 所示,一幢樓的高度是50 米。小明家住10 樓,那么,小明家地板到地面的距離是多少米(用比例知識解)?授課中要求學生積極回顧所學,認真思考。顯然,解題需要找到正確的比例關系,需要注意的是,小明住在10 樓,樓下共有9 樓。認真觀察圖2 可知該幢樓共有15 層。設小明家地板到地面的距離為x 米,則可列出比例關系50 ∶15=x ∶9,解得x=30,即小明家地板到地面的距離為30 米。通過該題目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應用數學知識時應冷靜思考,找到參數間的正確關系。

圖2
能夠從生活中發現并解決數學問題,是新課改關注的重要內容,同時,相關題目在小升初數學試卷中多有出現,因此,授課中應有針對性地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以及解題能力。一方面,認真分析小升初相關的數學習題,篩選優秀的題目,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訓練活動,同時,為提高學生自信,注重給予學生引導,使其抓住解題的關鍵,提高解題效率;另一方面,認真分析訓練試題的特點以及考查的知識點,尤其做好解題思路與方法的總結,把握不同解題方法應用的注意事項。
例3:如圖3,一只小狗被系在邊長為4 米的等邊三角形建筑物的墻角上,繩長為6 米,這只小狗最多能到達的總面積是多少?(不考慮狗的長度,π 取3)

圖3

圖4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為使學生在小升初測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應做好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以及小升初數學試題的研究,充分領悟課程標準精神,把握小升初數學試題命題趨勢,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特點,應用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尤其要注重夯實學生基礎,并加強訓練,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