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慧 關麗萍 韓 冰 欒 媛 宋久棟 盧洪斌
(黑龍江省平山林業制藥廠 黑龍江 哈爾濱 150324)
紅松是我國東北林區特有的珍貴用材和經濟樹種[1]。其種子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及醫療保健作用,是當今世人公認的高級綠色食品。近年來紅松球果害蟲發生越趨嚴重,害蟲生活史不整齊,卵多散產在球果等處,幼蟲孵化后迅速鉆蛀球果,暴露在外界時間短。個別地區結實林分球果被害率達到40%左右[2]。其中幼蟲鉆蛀紅松球果及嫩梢蛀食為害,為害時造成球果彎曲變形、干縮枯死[3],松籽產量減產率普遍達20% ~70%,嚴重影響林區經濟收入。牡丹江林區現有紅松林面積26.4 萬hm2,其中達到結實年齡的面積占20%左右,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品質最優良的紅松種子生產基地,它不僅滿足了牡丹江林區營造紅松人工林育苗用種的需要,而且大量商品種子走向市場,為繁榮林區經濟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3]。但目前存在隨意使用高毒、高殘留甚至違禁藥劑防治問題,對人身健康及林間生物安全產生了不利影響。

1.1 試驗材料。試驗使用黑龍江省平山制藥廠生產的8%噻蟲胺·高氯氟微囊懸浮劑、3.6%煙堿·苦參堿微囊懸浮劑、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懸浮劑與1%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4 個無公害藥劑。
1.2 試驗方法。為驗證制劑配方對應的防治效果,于2018 年在牡丹江林場對紅松球果螟進行了藥效測定。使用海燕650B 型(噴幅40 m)飛機,作業量100 hm2/架次,載藥量150 kg/ 架次,飛行高度距離樹冠5 ~10 m。 試驗設置5 個小區,藥劑處理共4個小區,用藥量均為100 ml/ 畝,尿素10 g/ 畝,空白對照設1 個小區。于6 月3 日幼蟲孵化前施藥,9 月13 日調查球果受害率。按作業區選擇有代表性的林地,在50 m ×50 m 左右范圍內隨機選取4 株紅松樹作為標準株,隨機挑選100 顆球果調查受害率,計算減退率。
通過不同含量、不同配比的試驗確定8%噻蟲胺高氯氟微囊懸浮劑、3.6%煙堿·苦參堿微囊懸浮劑、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懸浮劑與1%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4 個制劑配方,檢測相關指標制劑質量穩定合格。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4 種藥劑防治紅松球果螟效果
結果顯示,4 種無公害藥劑球果受害率為29%~33%,遠低于對照65%,受害球果減退率達到50%以上,在防治效果長效化高效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了紅松球果螟幼蟲孵化后立刻鉆進松塔為害,加之齡期不整齊導致的普通藥劑防治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建議林業生產中廣泛推廣應用此種防治方法。
近5 年來紅松籽市場價格已達26 元/kg,最高達40 元/kg。紅松人工種籽林豐產期時,年均可產紅松籽達300 kg/hm2,按市場價格40 元/kg 計算,收入可達12 000 元/hm2。紅松球果螟危害導致紅松籽普遍減產20%以上,危害嚴重地區甚至絕產。該項目近3 年來應用8%噻蟲胺高氯氟微囊懸浮劑、3.6%煙堿·苦參堿微囊懸浮劑、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懸浮劑與1%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防治紅松球果螟,面積約89 萬畝,可挽回經濟損失2 400 ~6 000 元/hm2。
大面積紅松球果螟飛機防治,一次施藥可將紅松球果受害率降低50%,在防治效果長效化高效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了紅松球果螟幼蟲孵化后立刻鉆進松塔為害,加之齡期不整齊導致的普通藥劑防治效果不理想問題;解決了目前防治紅松球果螟無高效無公害藥劑可用的局面。
由于紅松林樹高林密,萬畝以上大面積紅松球果螟防治只能采用飛機施藥防治。而球果螟卵多散產在球果的鱗片上、兩鱗片中間處、嫩梢及傷口處、果痕處。幼蟲初孵時沒有明顯剛毛,行動靈敏,孵化后迅速鉆蛀球果,加之發育進度很不整齊,幼蟲孵化期持續1 個月左右。飛機噴灑一次藥劑防治僅能將紅松球果受害率降低50%,受害嚴重林區需連續2 年用藥方可將蟲口密度控制在較低水平,這一防治技術在紅松球果受害率50% ~100%的林區使用較劃算。球果受害率在50%以下的林區及萬畝以下小面積發生危害的林區使用不太適合,需要探索綜合防治技術,以解決低、中球果受害率林區的防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