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儒
(河北省景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景縣 053500)
肥料效應田間試驗是獲得各種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時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徑,也是篩選和驗證土壤養分測試方法、建立施肥指標體系的基本環節。本次試驗對景縣不同產量水平代表性地塊進行了詳細調查,客觀地分析了配方施肥的效果,進一步校正了施肥技術參數及優化了肥料配方。
通過田間試驗,掌握不同作物施肥數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養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參數,構建作物施肥模型,為施肥分區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據。
2.1 試驗地安排。共安排小麥田間肥效試驗4 個,中高肥力水平2 個,位于連鎮鄉東王莊和連鎮鄉勝利村;低肥力水平2 個,位于杜橋鎮常莊村和景州鎮郜莊村。安排玉米田間肥效試驗3 個,中高肥力水平2 個,位于連鎮鄉東王莊和連鎮鄉勝利村;低肥力水平1 個,位于杜橋鎮常莊村。
2.2 試驗材料。①作物品種:冬小麥選擇石麥15,夏玉米選擇浚單20。②供試肥料。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P2O516%;硫酸鉀,含K2O 50%。
2.3 試驗設計。采用“3414”完全試驗方案+1(1 是可變因素,本次試驗設定為有機肥)的設計,“3414”是指氮、磷、鉀3 個因素、4 個水平、14 個處理,增加1 個有機肥的處理15(只施有機肥,不施化肥),畝施有機肥3 000 kg。4 個水平的含義:0 水平指不施肥,2 水平指當地最佳施肥量,1 水平= 2 水平×0.5,3 水平=2 水平×1.5(該水平為過量施肥水平)。小區采用隨機排列,高肥區與無肥區不能相鄰。各處理不設重復,小區面積50 m2,試驗地周圍設1 m 保護行。田間小區留觀察道。
2.4 田間操作與管理。調查記載前茬作物品種、產量、病蟲害發生情況、試驗地土壤類型、質地、前茬作物產量、施肥量、灌水次數、灌水時期等,田間管理所有農藝措施要在一天內一次完成。小麥每小區收獲5 ~10 m2,單打單收換算畝產量。玉米全區收獲,每小區收獲后測全部鮮重,再從中取50 kg 風干脫粒稱重,換算畝產量。

表1 小麥 “3414+1” 試驗土壤養分校正系數表

表2 玉米 “3414+1” 試驗土壤養分校正系數表
3.1 肥料利用率和校正系數
3.1.1 小麥。鉀肥校正系數0.5,鉀肥利用率30% ~50%;磷肥校正系數1.2,磷肥利用率10%~20%;氮肥校正系數0.8,氮肥利用率30%~40%。
3.1.2 玉米。鉀肥校正系數0.6,鉀肥利用率30% ~50%;磷肥校正系數1.1,磷肥利用率10%~20%;氮肥校正系數0.5,氮肥利用率30%~40%。
3.2 土壤有效養分豐缺狀況。有效磷中等,速效鉀高等,有效氮中等。
3.3 配方推薦情況。根據全縣16 個鄉鎮的土壤養分化驗結果,通過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田間示范試驗,形成了景縣主要農作物小麥和玉米施肥指標體系。
3.3.1 小麥配方。高磷高鉀地塊:畝施純N 17 kg,P2O510 kg,K2O 4 kg,ZnSO41 ~2 kg,畝 底 施17-20-8 配方肥50 kg;中磷高鉀地塊:畝施純N 18 kg,P2O511 kg,K2O 4 kg,ZnSO41 ~2 kg,畝底施18-22-8 配方肥50 kg。
3.3.2 玉米配方。高磷高鉀地塊:畝施純N 18 kg,P2O53 kg,K2O 3 kg,畝底施20-10-10 配方肥30 kg;中磷高鉀地塊:畝施純N 18 kg,P2O54.5 kg,K2O 3 kg,畝底施20-15-10 配方肥3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