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堯
隨著我國公路事業的快速發展,公路瀝青路面的養護技術也在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是公路養護技術中的一種,在公路養護工作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項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技術。主要是針對已通車的公路,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我們不難發現其整體性雖然尚未受到一些較大威脅,但卻各種小問題不斷,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妥善處理,很有可能會引發安全事故。為此,在路面還沒有發現明顯的病害之前,對路面進行一系列的保養和修護就顯得十分必要。
預防性養護技術可實現路面建成后使用周期的延長,對路面破損狀態進行一定監測,并延長路面病害法神幾率。預防性養護技術更加強調預防,如在公路路面病害發生初期即對路面結構進行養護施工,延緩整個工程的使用壽命,能夠有效的保障公路路面養護工作技術的不斷發展。
(一)碎石質量不達標準。在瀝青道路施工中,對材料的有效把控是必須的,而碎石作為路面的基礎,若其質量不佳則會直接影響到路基的穩定性,盡管碎石如此重要,但在某些工程人眼中,碎石隨處可見、價值不高、作用不大,不同產地、廠商所提供的碎石之間根本無差異,隨便使用就好,不需要過度重視,根本無法保障碎石材料質量。如此這般瀝青路面則真正成為了“面”子工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投入使用后根本無法承受車輛負載所帶來的考驗,導致裂縫、塌陷等問題頻發。
(二)氣候對瀝青路面的影響。其實大多數材料都會受外界溫度的影響,只不過影響程度的深淺要因溫度與材料對性質而定,瀝青本身就是一種在氣溫驟降后會變硬收縮的材料,可如果這種收溫度影響而產生的收縮拉力超于其自身的抗拉強度時,混合料就會被拉斷,產生裂縫,而這也是瀝青路面的質量通病。常見的瀝青公路路面的裂縫大多是橫向的。除此之外,溫度疲勞裂縫也尤為常見,這種裂縫的產生大多是因溫度變化反復無常而導致的,路面在飽受溫度應力“迫害”時,會顯得捉襟見肘、疲憊不堪,久而久之抗拉極限越來越低,在加上材料老化的“添油加醋”,路面的應力松弛性逐漸消磨殆盡,最終產生裂縫。
(三)瀝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影響。瀝青混合料是瀝青路面的重要組成元素,其與混凝土混合料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合理、科學的配比能夠提升路面整體性能,在實際施工時除了要做好試驗外,還需要嚴格遵守國家的規范走好四大階段,在不同的階段中都需要對配合比進行綜合考量。有的施工企業在施工的時候,將原本的四大階段壓縮為三個,更有甚者會壓縮成兩個,這種僅憑主觀經驗而忽視法規要求的做法并不可取。除此之外,受工程造價、工程周期等因素影響,施工單位設備落后、材料性能不佳已經成為影響瀝青路面施工質量的關鍵所在。
(一)稀漿封層技術。該技術是指將確定合適的配比后的混合料用專用設備均勻鋪設在道路表面的一種實用方法,經過混合料與稀漿封層車的共同努力,產生瀝青分層,借此起到延緩路面老化、控制路面松垮、降低裂縫發生幾率的效果。
(二)薄層罩面技術。該技術與稀漿封層技術較為相似,是指在原有的路面基礎上鋪設一層熱瀝青混合料,所謂“薄層”是說該混合料層的厚度應小于2.0cm,由于其厚度小,混合料冷卻速度快,可也正因如此,無法保障密實度,合理配比、保障壓實質量就成為關鍵內容。在使用該技術后,能有效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與抗滑性能,矯正路面輪廓、全面提升道路施工質量。
(三)微表處技術。該技術一般被應用于市政工程中,其在專業設備的輔助下一次性攤鋪,主要用材為改性瀝青。該技術有著較大的操作空間,能夠滿足項目的特性需求,靈活設計攤鋪層數,但也存在諸多缺點,如施工噪音大、道路建成后行駛舒適度較差等等。
(四)裂縫修補技術。裂縫修補技術主要針對瀝青路面出現的小裂縫,能夠有效防止小裂縫影響范圍繼續擴大,同時修補效果較好。所以在公路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工作中,此項技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與革新,從傳統的瀝青填縫已經革新成為當前的專業灌縫膠開槽修補方式,與此同時,配合使用的養護材料、設備以及技術等,都在與時俱進的得到革新。此項技術大范圍推廣與應用,能夠有效防止裂縫、路面病害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還能夠經受住高強度的降雨,保證瀝青路面的使用質量以及壽命。裂縫修補技術較為常用,因為道路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無論是磨損還是外界環境的影響,都可能導致路面出現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裂縫,因此配合裂縫修補技術調整措施,能夠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及時將裂縫的影響范圍得到控制。
結束語:目前公路建設正由建設期向養護期轉型,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是科學有針對性的養護技術。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養護理念,需要科學的檢測、分析、評價、預測方法,及時科學地保持和提高調整公路的使用品質,不斷加強養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系統性,減少以后長期的費用支出,延長公路使用壽命并保持公路良好的運行需求,實現路面壽命周期最大化目標,得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