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高校文化教育中非常受到重視的一部分內容,它直接影響到學生們能否擁有更加端正的思想態度,所以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視學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質量。但就目前的高校教學情況來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能夠讓學生們了解到一些思政教育的內容,而學生真正需要做到的是將自己所接受的思政教育內容融入進日常生活中,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在無形之中接受到相關教育,通過對高校校園進行文化建設來對學生們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可以說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種教育方法。所以本文就將以此為主要內容展開研究,為之后的相關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論依據。
傳統意義下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是通過文化宣傳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文化內容感染,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會涵蓋三個方面:提升全校師生的個人素質;塑造高尚的個人情操;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而這其中又包括軟件和硬件兩方面的設施。軟件設施方面包括有所宣傳的校園文化內容,例如: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校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般情況來說,校報都會選用一些時事新聞,同學們討論熱度較高的社會話題或者是同學們的來稿作為主要內容,那么這些在校刊中進行發表的內容就屬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軟件部分。而有一些方面則需要通過大量的資金投入來置辦一些文化建設所需要的設備設施的物品。
通常情況下,高校中的課堂教學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能對學生們起到知識基礎培養的作用,而在高校的教學階段中,知識內容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已經不是被排在首位的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幫助他們養成更加健全的性格與品質。所以高校的教學可以說是一直在推動文化的發展,它不僅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由于之后這些在校的學生們將會成為社會的主要建設力,那么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負責對學生們進行思想品德等方面意識的培養過程中也是在為之后的時代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很多學生在畢業之后會選擇從事服務類的行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只有在對他們進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后才能夠培養學生們的社會認同感,那么可以使他們在之后的工作過程中更加具有使命感,從而在工作過程中能夠更加的投入。
前文中我們提到過高校校園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將是推動整個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并且這些新時代高校在讀學生的思想正處在國內外各種思想狂潮都可以容納接受的階段,所以這一階段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到目前為止,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仍然認為學生們只是思想政治文化的接收者,認為高校的學生只需要根據老師設定的思想政治教學步伐就完全足夠了,而就實際情況來說,讓學生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讓他們了解思想政治,了解我國的發展方向,培養他們的文化及社會認同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他們來說應該是可以積極參與、積極提問、積極思考的內容。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可以幫助他們堅定政治信念,鼓勵他們積極為社會的發展建設做出貢獻,可以讓他們在之后的學習階段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這里的“以人為本”中的“人”主要指的是受教育的高校學生以及對他們進行教育的老師們,而所謂的“以人為本”所要求的是要讓老師與學生一起努力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也就是說想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視域下進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需要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情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轉變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看法,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接受思政教育,例如:很多高校的在讀學生都會面臨求職的問題,那么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就需要結合學生們的這一實際情況,幫助他們通過接受這類教育來成為應用型的人才。也就是說各高校在展開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作為校園文化宣傳的一部分提供給學生們,讓他們能夠有很好的參考,從而促使學生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政教育視域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去。
傳統的思政教育視域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實際上來說是與思政課堂沒有很大區別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老師與校園文化宣傳者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能夠有更加創新的理念,讓學生們可以在無形之中接受到更好的思政教育。例如:對于高校的學生來說,校園可以說是他們停留時間最長的地點,那么將之前僅僅局限于教室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擴展到校園中去,讓同學們對思想政治的學習從課堂之中轉變為接受校園中很多地方無形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將一些宣傳欄或者有關的活動組織全權交給學生們去組織,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視角去展現自己眼中的思想政治,這樣可以引發學生們對的思想共鳴,從而達到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完成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視域下進行高校校園的文化建設。
綜上所述,對學生進行思想指導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目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之下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視域下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文化與社會認同感,幫助學生們能夠更好的進行發展,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