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玉
江西教育傳媒集團開心雜志社
沒有任何一艘大船,能像書本一樣,載著我們遠航;沒有任何一匹駿馬,能像一頁頁奔騰的文字,把我們帶向遠方。
森林從哪里來?一棵棵樹;
大樹從哪里來?一粒粒種子;
種子從哪里來?一朵朵花。
幸福永遠來自根部,最美麗的永遠是花。
人類是根,母語是花;
家是根,童心是花;
童心是根,未來是花。
為了讓祖國的未來之花開得更加絢爛多姿,我們作為第一任老師的父母就應該讓孩子的讀書生活從幼兒時期開始,要使他們了解書的魅力,就必須愛上對故事的閱讀,父母是不是最好先從閱讀圖畫書入手呢?圖畫書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早接觸到的書,每個孩子從書本中汲取到的營養和快樂的多少,將直接影響他這一生是否喜歡閱讀,從而愛上讀書。兒童時代的感受,也將影響他長大后的想象力。
一個人讀書的興趣應該是從孩提時候開始的,也就是我們說的幼兒時期。在那個階段,如果你沒遇見過好書,那么你的一生就很難培養真正的讀書興趣。所以,人生“第一本書”的選擇很重要。那么,繪本就是你的最佳“人選”。繪本以她獨特的表現形式抓住了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用幽默、俏皮、活潑、可愛的畫面滿足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將幼兒輕松帶入了閱讀的快樂之旅。
繪本,又稱圖畫書,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與連環畫、小人書相比,圖畫書好比是供孩子看的一部電影,它既展示出寬廣的視野,又有細節的特寫,既有極其有趣的故事情節,又暗藏著起、承、轉、合的節奏設計。而后者就好比是傳統舞臺劇,讀者只能在舞臺下欣賞,從而有極大的距離感。
我們知道,閱讀是開啟孩子智力的一扇窗戶。一本好的圖畫書,它帶給孩子的影響很可能是一輩子的。可是有很多時候,孩子并不能如我們所愿的那樣,一本正經地坐著那兒聽,看。而做為父母,也并不是為孩子買了書,讀了書,就完事了。閱讀的真正意圖是什么呢?是吸收知識,陶冶情操,如果這個目的沒有達到,那么買了本好書也枉然。我曾問過我的孩子,你喜歡的書是什么?答案是:第一是《喜羊羊走迷宮》,第二是《不一樣的卡梅拉》,第三是《花格子大象艾瑪》。為什么喜歡這些書呢?她的回答很簡單,兩個字:好玩。
孩子的這些話,使我想到閱讀對于孩子來說,可能就是一種玩。我們常常說要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那么,為什么不可以把閱讀也當成一種游戲,讓孩子玩“圖畫書”又有什么不可呢?
如今中國大部分孩子的閱讀,都是沒有引導的自在閱讀,這是一種淺閱讀。這種簡單而輕松的快樂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這種閱讀的過程沒有得到延伸與擴展。
孩子的閱讀行為,我們應當有所倡導,有所規約,甚至有所裁定。孩子與成人的閱讀不一樣,孩子的閱讀內容,它應該是有專家、學校和家長來共同引導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的閱讀行為從自在狀態變為自為狀態。其實,孩子們從故事中獲得的快樂和滿足分為兩種:一種是輕而易舉得到的;另一種則是不停追問與挖掘之后的所悟。前一種不需要付出,后一種則需要付出。我們應當讓孩子獲得哪一種呢?難道不需要思考嗎?不需要對孩子們去說嗎?我們應當告訴孩子們:有效的、高質量的閱讀是需要花費一定工夫的。[1]我們的孩子們,只要踮起腳尖夠一夠,這樣摘取的果實也許更加甜美一些,也會帶來更大的愉悅。
愛孩子,就先讓孩子愛上閱讀吧。如今,很多媽媽焦慮她們的孩子不愛閱讀,說自己買過一些書,但讀一遍,孩子就不愿再聽了。一個家中有書、父母也愛看書的家庭,孩子卻討厭書的話,那正如不肯撐開雨傘的紳士,時機未到而已。所以,作為最愛孩子的父母來說,讓孩子閱讀圖畫書,給他們講繪本故事就是最佳的方法。
為什么我們要選擇繪本?理由就是這么簡單。
1.能給孩子一個輕松、快樂的閱讀起點。圖畫是一種直觀的語言信息,具有詮釋文字的功效,所以更容易被幼兒接受和理解。其實,讀圖的過程就是幼兒探索發現的過程,幼兒會在這樣的探尋中,身心都會得到很大的發展。繪本的畫面和文字韻含著默契,像呼吸、像音樂一樣緊密配合,能讓小讀者輕松愉快地閱讀。
2.能改變語文閱讀沉悶的心情。精選的繪本,圖畫大都是名家、大師創作的作品。繪本不受時空的限制,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繪本的作者必須在限定的文字里把一個故事講得既清楚又好看。這就要求繪畫者在有限的空間里表達出大量的信息,而圖畫就可以達到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閱讀好的繪本,不僅可以讓孩子們獲得一些文學的知識和方法,而且會讓他們記住和看見深處的詩意,遠處的哲學。我們尤其要告訴孩子,這些可以豎起在成長路上像燈光一樣照耀的故事燈光,這些可以讓人活得生動又明亮的哲學,都是最真實的。我們最開心的事就是在孩子與父母共同閱讀時,孩子們既看到了故事里面的經典,又能讓孩子們感悟到未來的燦爛美好,要讓孩子們從小就能在心中充滿憧憬和期望。
3.能讓認知得到增長。了解兒童心理的兒童插畫家,他們運用了繪畫技巧,通過優美的圖畫來詮釋生動的故事,使得繪本既有色彩、線條、構圖的美,又有語言、韻律、鏡頭和故事情節的美。繪本的版式精致、唯美且獨樹一幟,用封面、扉頁、正文以及封底,有機地構成一個近乎完美的整體。她所涵蓋的內容包羅萬象,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社會、科學等常識無所不及,對涉世未深且經驗有限的孩子來說,繪本就像是百寶箱,只要伸手打開它,百寶箱就會為他們提供了各種觀察性,思考性與感受性的認知學習經驗。
4.能幫助幼兒找到真善美的“鑰匙”。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學會寬容、感恩、與他人分享和善待別人,等等。然而這些抽象的大道理不是灌輸在幼兒的腦海里,而是通過在一篇篇繪本中讓孩子慢慢地接受和理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5.有助于促進孩子品格的健康發展。品格在孩子6歲前就基本成型。在我們一生的長河中,有很多東西(包括知識)都可以通過后天努力或其他方式來彌補,唯獨人格的培養是從小塑造的,幼兒的品格就如同一張白紙,你把它染成什么顏色,它就會是什么顏色。
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講故事時,我們往往會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僅僅是照著書本上的文字往下念,根本不去關注那些與文字相對應的畫面,也不去理會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提出來的問題和疑惑。[2]厚厚的一本書,也許幾分鐘就給讀完了,對于圖畫中各種各樣的信息卻熟視無睹。那么,孩子在這樣一種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只是一些單一的信息,而沒有真正享受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和價值,更不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3]可見,閱讀中的心靈交流很重要,父母只有把講讀的內容和圖書的畫面聯系起來,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用心地通過自己的話重新組合畫面的信息再次講給孩子們聽,才能使孩子在聽故事中不僅理解了內容,更能從故事中來理解畫面,從而閱讀畫面。誠然,親子共讀是一種美好的人生態度,是詩意生活的一部分。
圖畫書中的故事是孩子們的恩物,是藝術品。故事除了讓小朋友享受閱讀帶來的愉悅,同時親子之間還可以有情感交流。閱讀中的心靈交流就是一道親子共享的“美味大餐”。首先,一篇經典的童話故事,是讓孩子們高興的東西,而不是教科書。她可以在孩子們的心中,創造出一個自給自足的、完美的故事世界。其次,圖畫書中的插畫將故事的意圖進行了再次加工和二次創造,它不僅傳達文意,還呈現著文字無法表達的畫外音。它和文字攜手共創了一個可以和孩子分享的神奇世界,它幾乎是一次奇跡。
孩子的心靈世界并不簡單。分享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互動,但是分享并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行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先是建立對自我的認知,從“我”到“我的”,再發展出“我們”和“大家的”,一步步學著處理人際關系。孩子從小學會慷慨分享,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日本著名繪本大師柿本幸造與童話大師香山美子聯袂打造了一個滿溢愛和暖意的故事,在孩子的心田播下一顆愛的種子,讓孩子學會走出“自我”的小圈圈,迎向大世界,發現分享與愛的真正樣貌!
《請吧》(共5冊)這套繪本告訴孩子:小兔子、大熊、小驢、小狐貍還有十只小松鼠,他們是好朋友。小兔子愛做木工,經常自己動手做一些小椅子、大圓桌,請朋友們一起來坐坐;小驢的針線活非常棒,會給大家做可愛的小書包;小松鼠挑核桃的水平是一流的,總能給大家帶來好吃的核桃;小狐貍最喜歡帶著大家去探險啦!繪本通過講述小動物們與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幸福和喜悅的故事,讓孩子明白分享能讓愛更寬廣,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傳遞能帶來更多歡笑,原來快樂可以是這么簡單。將寶寶溫柔的摟在懷里,給他/她讀讀這套最最柔軟最最溫暖的繪本,讓孩子愛上“分享”,學會“愛”,在孩子的心田播下一顆愛的種子,做一個幸福的播種人,用愛為孩子們搭建通向世界的橋梁。幸福的人,自然也能成為幸福的傳播者。只有會分享的孩子,才能激發出更多幸福的能量,才會讓這個世界繼續幸福彌漫。
而《我和老爸》這本繪本,則描繪出小恐龍羅力第一次嘗試獨立的“有驚無險”的冒險過程,以輕松幽默,卻又觸動人心的方式,探討了關于愛在“保護”與“放手”之間如何平衡的問題。
這并不是一個復雜的故事。
圖畫表現也并不驚為天人。
可是,它卻俘獲了大批人心。
這個不茍言笑的大恐龍爸爸,沒有靈活的肢體語言,甚至連面部都簡單得幾乎只剩下兩個小黑點,看不見他的開心,也看不見他的擔憂,看不見他的任何表情,可是,奇怪,這絲毫不影響我們感受到那暖暖的、揮之不去的濃濃父愛。
在這本繪本面前,似乎所有的繪畫技術技巧都顯得多余,全書都只有簡單的故事、簡單的人物,甚至完全沒有精美復雜的場景、動作、排版設計,僅是恐龍父子日常生活的本色呈現,靠著真摯而淳樸的情感,輕松跨越了一切文化的籬柵,直擊我們被深深包裹的內心最深處,激起層層溫暖而持久的漣漪。一本繪本如果肯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娓娓道來,最后仍不會淪為庸作的話,背后一定有一股極大的情感動力。這種藝術表達其實是最珍貴的,它的渾然天成最易觸及人心里最柔軟的地方。
看第一遍的時候,你會被這兩只有著光滑皮膚和綠色皮膚的萌物吸引,他們不太靈活的肢體搭配上高難度的一舉一動看起來別有一番”蠢萌”的審美趣味。這只不茍言笑大恐龍爸爸偶爾也很想要自己的空間,想在某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戴上耳機,聽聽音樂看看書,沒有小屁孩的叨擾實在是件非常不賴的事。可是,就像每一個做了父母的人一樣,所有的意愿都不可能為自己而生,你努力讓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上,可是,奇怪,你就是不能完全放下心來不去瞧瞧那個小鬼到底在干些什么,他玩得開心嗎?他是不是又闖禍了?他有沒有摔跤?于是,你幻想的自由時光再一次“成功”的落空,不由自主地跟在他的身后,既不想讓自己過多的擔憂干擾他和這個世界接觸的點滴,也不愿意他受到傷害。于是,就像羅力老爸一樣,悄悄潛入水中化身成為一座石橋;又或者艱難地掛在兩棵椰子樹中間變成一道無聲的擋雨屏障……
“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這是《肖申克的救贖》里面的一句經典。它讓人情緒激昂,讓人學會追求自由。如果說《肖申克的救贖》是人在遭遇制度困境時候尋找的精神救贖,那《我和老爸》則是寫“親情與自由”的相互羈絆與理解。
為人父母之后,才知道父母不易。在父母面前,不管多大,我們永遠都是小孩子。我們總是堅定不移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一路向前走得是那么心安理得,我們看不到父輩們悄悄隱藏的擔憂和渴望。我們追求的,他們也曾追求,我們即將失去的,他們已經失去。但是,我們要走的渴望和行在前方的腳步,誰都攔不住。成長如同夢境一般,它單調而且苦澀,但我們總能從這過程中咀嚼出人生的甜蜜。它來自于親情,來自于生命最深處的依戀與糾纏。
其實,一本好的圖畫書,哪怕兩歲的小孩看也能看懂,當然不一定真的是兩歲了,但圖畫書的基本特質,就是很年輕的讀者也可以享受。也就是說,我們知道怎么住在一個房子里,但我們并不需要知道怎么建這個房子,就是這個意思。
走進繪本,滿足好奇心。繪本這一獨特的表達形式抓住了幼兒的心理特征,幽默風趣的語言,精致優美的畫面滿足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將幼兒輕松帶入閱讀的快樂之旅。書本是每個具有好奇心的孩子們快樂的最好媒介,小動物繪本也好,天文類繪本也好,它都能夠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抓住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孩子們喜歡閱讀,愛上閱讀,從而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人都知道那個著名的大樹童話:春天的時候,小鳥飛回來了,想唱歌給它聽,可是找不到它,它變成無數根火柴了。那無數根火柴在哪兒呢?在我們的手里!你看,我又劃亮了一根。于是,一個女孩、一個男孩桌上的閱讀燈,就又點亮了。一個童話,又被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