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玲
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
當前中國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農業科研單位不僅要注重增強青年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根據黨管干部原則,更應加強對青年的思想引領,使他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基層一線能夠吃得了苦、耐得住煩、穩得下心、扎得下根,很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崗位工作上來,推動科研創新,為農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面對農業科研環境相對艱苦、收入偏低、創新周期較長、出成績較慢這些實際困難,有些青年難免會煩惱、迷茫,甚至理想信念也容易發生動搖。此時,研究所的黨組織應該通過思想政治工作,保證、監督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1]。這是科技創新服務“三農”的需要,也是青年自身發展的需要。因此,加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不是可有可無的,是大有可為的,不是無所作為的。
以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為例,該所現有45周歲以下青年干部52人(占在職職工的69.3%),其中中共黨員36人,占69.2%;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6人,占30.8%;副處級干部3人,科級干部21人,科級及以上干部占46.2%;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32人,擁有碩士以上學位青年占67.3%。
從上述數字不難看出,青年占在職職工比例較大,中共黨員、高職稱、高職務、高學歷人才占青年比例也比較大,可見,青年是單位的骨干,青年是單位的未來。
該所能夠把加強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黨委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重要性的任務來抓,定期以黨支部“兩學一做”、青年小組政治理論集中學習、青年座談會等形式,深入開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用科學理論占領青年思想陣地。引導青年堅定信念、不忘初心,思想解放、樂觀向上,敢于創新、勇于挑戰;鼓勵青年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以評先選優、學習先進典型等方式,激勵青年發揮骨干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該所雖然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仍然會多少存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通病。
一是有些單位相對來說更重視對青年的業務培訓,對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在貫徹黨對青年人才的培養要求方面存在差距;二是有些青年自認學歷高,懂得多,又不會做什么違規亂紀的事,沒必要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此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相對更加注重自身業務發展。
鑒于農業科研單位的發展歷程及特點,工作氣氛相對沉悶,工作方法靈活性不高,導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比較陳舊、單一,一般是習慣性地傳達上級文件精神,按部就班地灌輸一些政策精神,而沒有從受眾對象的思維敏捷、認知旺盛,崇尚自主、不喜約束,好動、好網等特點入手,更多地借助新媒介來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來調動青年的學習積極性。
思想指引行動。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工作就像自行車的兩個輪子,就像鳥兒的兩個翅膀,必須密不可分、相輔相成,這樣車子才會跑得快、鳥兒才會飛得高。但現實中,省級農業科研單位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兩張皮”的現象[2]。認為黨建為“虛”,業務為“實”,甚至有的單位為了追求業務工作成績,把兩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最終導致黨建工作成了脫離業務工作的“花架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隨之無根可尋。
一是單位要糾正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片面和錯誤的認識,正視此項工作的重要性,突破原有的思維模式,舉旗定向,樹立抓好思想促發展的工作理念,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考核。
二是青年作為單位發展的生力軍、接班人,要增強自身的作風建設,轉變思想,端正態度,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把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政策方針當作一種鐵的紀律。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紀律是集體的外貌、集體的聲音、集體的靈魂和集體的信念?!盵3]
一是以單位文化建設為載體。單位要堅持“文化育人”的原則,通過組織編制所風、所訓、所歌等文化活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其中,達到優化科研作風,改善單位風氣,培育健康向上企業精神的目的,最終實現教育與活動融合共進。
二是以黨工青婦工作為載體。農業科研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配合[4]。堅持黨建帶動工青婦建,有計劃的開展學習培訓、紅色教育、討論交流、文體活動等,使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工青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銜接,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三是以網絡學習平臺為載體。當代青年普遍對網絡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賴性,互聯網是青年更容易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利用“學習強國”APP、“遼寧先鋒”公眾號、微信群等網絡平臺,加大對新政策、新思想、先進人物的宣傳力度,構建開放式、互動式的學習交流模式,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四是以崗位實戰歷練為載體。堅持組織需要與個人需求相結合,堅持思想認識與職業發展相結合,堅持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相結合[5]的原則,鼓勵青年到一線鍛煉和多崗位歷練,加強對青年思想政治的“實戰”教育,提高青年的謀大局能力和定力。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根據科研單位的特點,強化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龍頭”引領作用,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示范帶動作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記農業科研單位推動科技創新、服務“三農”的宗旨,全力推進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立足本職崗位,強化政治擔當。單位要找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業務工作的“結合點”,把兩者“同頻共振”、同步提升體現在日常、作用在經常。青年要以政治理論學習促進能力提升,把學習成果實實在在地轉化為干事創業的驅動力,立足崗位,敢于擔當,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不斷謀劃工作新思路、新途徑。
三是開展特色活動,打造個性品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全面部署推動“規范化黨支部示范點”建設、“偕守初心、聯學聯建”、“五包五促”、選派“駐村書記”、選樹“青年先鋒崗”、評選“青年標兵”等特色活動。發掘有特色、有影響力的品牌示范集體、先進人物及先進典型故事,打造“樹得起”“立得住”“推得開”的示范[6],將思想政治教育的“軟實力”真正轉化為推動業務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