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波
喀左縣桃花池林場
遼西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由于歷史上的土地破壞,不適宜的開采,破壞了遼西的水土以及原有的森林。加之遼西地區氣候較為干旱,經濟較為落后,林業發展技術得不到保障。在遼西地區發展林業,首先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引進先進的林業技術并結合當地實際的情況,有針對性的發展。其次利用林業技術對已破壞的水土進行恢復,在發展林業的同時確保生態環境的安全,避免對生態造成二次破壞。最后引進適合當地的林木品種,發展遼西經濟,用經濟帶動林業的發展,達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本文主要從三方面對遼西的林業發展進行簡要分析,有遼西地區林業產業發展意義、現狀和相關策略。
林業發展在近年來得到質的飛升,一方面來自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來自于林木種苗技術的支持,為林業的不斷擴大發展提供保障。林木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建設,也為城市綠化提供可能。林木為無家可歸的動物以及附屬植物提供活動場所,是自然與人類和諧共處有效的一步,豐富生物的多樣化,凈化空氣,利于構建和諧的生態環境。[1]
遼西屬于比較干旱的地區,水資源較為匱乏,土地破壞較多。因此用科學的林業技術使破壞的生態盡快恢復,為當地創造良好的環境勢在必行。遼西的林業產業有經濟用林、用材用林、林業種苗和林副產品等構成。其中創收的主要產業有木材加工、干果加工、林副產品加工等以及旅游等第三產業構成。遼西的林業發展起步較晚,目前正是快速發展的朝陽產業。有先進的林業技術作為指導,相信在未來遼西必然是繁華的城市建設與綠意盎然的林業生態同步發展。林業帶動遼西的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帶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中總結經驗,改進方法,完善林業的發展體系。遼西地區遼闊,根據不同的地區環境種植適宜的林業苗種,例如灌木、喬木等。發展林業的多樣性,構建生態的多樣性。扶持當地的龍頭企業,不僅帶動了當地加工企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林業的發展。針對不同品種的苗木進行合理的種植,包括種植距離,農藥噴灑,營養液等。
遼西地區林業產業發展現狀較之前有所改進,仍屬于大力擴展階段,需要科技、資源一體化的全面支持。
遼西地區林業發展資金投入不足,極大地限制了當地林業的發展,應加大對林業支持,投入資金,使林業的發展得到保障。因發展時機較晚,生產力跟不上。應加強林業基礎的建設,因為林業的發展是長期的過程,往往幾年還是樹苗,因此應大力擴建林業的種植面積,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種植,發展林業副產品的加工,例如果子的冷加工等,進行創收,減輕林業種植的經濟壓力。資源利用率不高,總量不足。遼西由于地區水土差異,森林覆蓋面積不高,成林率不高,管理效益較差,林業創造收益較薄弱。因此不斷擴大林業的種植面積,進行科學的管理,平時利用林副產品進行創收。
遼西地區林業產業發展目前還是起步階段,需要不斷地擴大三大基礎林業以及三大加工林業,形成生態、經濟的良性循環。改善現狀需要引進先進的林業科學技術,加大扶持力度,調動種植者的積極性。[2]
善于利用當地水土資源,種植適合的林業苗木,提高森林面積與種植總量,發展經濟用林、用材用林、林業種苗,根據不同的林副產品進行加工,創造收益。發展林業旅游,帶動林業的發展。大力發展基礎林業的建設,根據地形與不同的氣候,擴建經濟用林、用材用林、林業種苗,發展特色種植養殖。
林業是基礎性建設產業,許多的工業建造、加工產業需要林業提供原材料。生態與經濟實現效益的共贏是林業發展的利益最大化,這是以林業產業的發展的特點為基礎的。發展林業需要了解林業的特點,有針對性的發展。遼西地區總體資源較為匱乏,生態較為脆弱。因此發展林業需要因地制宜,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避免對生態的二次破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積極保護生態,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共同發展。對于加工產業,制定科學的開采規劃,預防過度開采對林業、對土地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林業屬于可以再生的資源,但應避免過度開采。木材加工品屬于消耗品,例如一次性筷子等,因此應該限制高消耗的木制品使用,例如建議自帶碗筷,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等。
遼西地區林業產業發展策略主要是以擴展林業基礎建設為主,以更快達到種植面積的要求。其中多樣化的種植品種,針對不同需要的林木種植,在經濟的支持下,有效科學的發展生態,發展林業建設。以林副產品,木材產品的加工創建收益,在收益穩步提升的同時,優化林業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為經濟提供保障,經濟為林業發展提供有效助力。
總結:遼西地區的林業發展在不同領域的人們共同努力下,現在已經穩健的發展。利用先進的農林技術、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水土肥力的不斷改善,使自然與社會和諧共處,生態平衡。人力物力財力的不斷支持下,遼西地區經濟水平不斷提高,退耕還林,使遼西的林業面積不斷地擴大,經濟和管理的提升,帶動林業進一步的發展,并創造了可觀的收益,帶動遼西人民脫貧致富,使生態得以恢復,為創建遼西綠色文明城市提供基礎。林業的發展是長久的可持續的,不能為了一時的發展,破壞生態環境。不能為了一時的效果,破壞水土。科學的技術是林業發展的前提,創建和諧的生態,利于自己,也造福后世。這份長久是事業,需要遼西人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其他地區的技術支持。為遼西林業更好的發展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