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祥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一帶一路”倡議和人民幣國際化作為我國重要的兩大發展戰略,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該倡議中所提到的“資金融通”強調了加強區域貨幣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營造良好的投資貿易環境,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的持續發展。
本文將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條件下,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機遇以及挑戰,從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帶一路”倡議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正向推動作用。嚴佳佳和辛文婷(2017)提出,應借鑒馬歇爾計劃對美元國際化進程的優秀經驗,努力實現“一帶一路”倡議的“五通”愿景,從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林樂芬和王少楠(2016)指出,人民幣應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和貿易往來,積極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從而加快人民幣的海外輸出量。
但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也會制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林豐源和張婷婷(2019)指出,由于“一帶一路”沿線主要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加上存在文化和制度方面的差異,一旦爆發投資風險問題,將會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負面沖擊。
截至2018年,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國家超過60個,其范圍遍布亞洲、非洲、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在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及投資活動中,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比例正在逐漸增加,這恰恰體現了人民幣跨境結算的高速發展。
與此同時,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出臺了有關推動人民幣結算的政策文件。2018年1月,巴基斯坦央行將人民幣納入貿易結算貨幣行列,并將人民幣指定為唯一可進行遠期套期保值的避險貨幣;4月,尼日利亞央行制定了《人民幣授權交易商交易規則》,對人民幣使用的購售條件、支付方式、央行干預手段作了詳細規定。這些政策的實施將成為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發展的有利支撐,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供強勁動力。
“一帶一路”倡議中提出的“資金融通”將有利于增加人民幣的海外流通量以及流動率,大大增強人民幣的支付和結算功能,促進人民幣的區域化發展。由于該倡議涉及亞歐非大陸的6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因而需要一個強大的金融機構對該區域的貨幣交易進行監管,我國可借助亞投行對該區域的人民幣使用和交易進行管理,保證人民幣的安全性。
其次,由中國出資設立的絲路基金旨在為“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合作發展提供投融資支持,通過為沿線國家提供資金支持,能夠有效提升中國在該區域的國際影響力。同時絲路基金的成立,將會推動以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和結算貨幣的交易業務發展,這將為人民幣國際化起到推動作用。
2018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83657億元,比上年增長13.3%。①中國與該區域國家的貿易合作潛力不斷得以釋放,成為拉動我國外貿發展的新動力。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貿易投資活動時,將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具有一定的優勢:首先,采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能夠有效的避免因匯率波動所帶來的匯兌風險,有利于企業在進行貿易投資活動時降低其運營成本;其次,人民幣作為國內企業主要資產的幣種,能夠讓企業更便捷的獲取資金,保證企業海外貿易投資活動的順利進行。
“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加快了我國金融市場開放速度,但不可忽視的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處于管制階段,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需要我國加快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同時也需加強與沿線國家的金融合作。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發展落后,一旦出現危機,將會對我國金融市場造成沖擊,進而對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克魯格曼的“三元悖論”,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貨幣匯率穩定、貨幣政策獨立性和資本自由流通這三大目標無法同時實現。當人民幣實現國際化時,則我國資本賬戶將實現全面開放,資本保持自由流動,因而未來確保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性,將不得不削弱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另外,當人民幣實現國際化后,我國央行所制定的貨幣政策將不僅考慮我國國內的宏觀發展現狀,還需要同時考慮世界經濟發展情況和發展周期的影響,這將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帶來一定的外部限制,進而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歷史證明,一國貨幣要想成為國際化貨幣,就需要該國擁有一個高度開放的金融市場。因此,我國需要加快完善國內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加強匯率和市場化風險監管,防止出現重大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金融體系支持。同時,還需加快海外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加強金融產品和金融創新建設,提高海外人民幣流通范圍,為海外人民幣持有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渠道,增加人民幣的海外存量。
另外,國際化貨幣需要一國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實現巨大飛躍。因此我國應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為人民幣邁向國際化提供經濟基礎。
2009 年以來,我國政府不斷推進區域化合作機制建設,分別建立了東南亞國家聯盟合作機制、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合作組織。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推進,我國應繼續加強與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合作,擴大貿易規模和海外投資,并增加以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的業務,擴大人民幣的使用規模,改變跨境人民幣結算在經常賬戶下發展不均衡的局面,從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向深層次發展。
為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我國發起設立了亞投行、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通過加強支持性金融機構的建設,提倡在該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優先使用人民幣,增加區域內對人民幣的需求,從而推動人民幣貨幣需求慣性的形成。
另外,加強支持性金融機構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的合作,提升這些機構在國際金融治理秩序中的地位,不僅有利于中國在世界各國中更多地發出聲音,提高中國的競爭力與影響力,還有助于提升人民幣在國際社會的認可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可持續發展。
注釋:
①數據來源于《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