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林 孟祥志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 山東 青州 262500)
隨著園藝產業的發展,新型的園藝產品和園藝技術層出不窮,園藝市場對園藝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是由于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條件與實訓課時不足[1],導致園藝類專業人才不能很好地適應崗位要求。通過調查園藝企業,真實掌握當前市場對園藝技術人才的需求狀況,及時了解園藝企業對畢業生的能力要求,對于園藝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更有針對性,對于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園藝技術專業人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為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園藝技術專業學生的主要就業方向及社會、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使園藝技術專業的教學更有特色,人才培養及課程設置更有針對性,我們對園藝技術專業的在校生、近三年畢業生及園藝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
1.1 園藝企業崗位需求及能力要求。經過訪談調查,園藝技術專業畢業生可以從事的工作崗位有景觀綠化施工員、庭院設計師助理、種植技術員、植物養護技術員、綠化專員、花藝師等,這些工作的崗位職責及職業能力要求各不相同,具體見表1。

表1 園藝技術專業主要崗位類別及能力要求
1.2 企業崗位能力需求對園藝技術專業教學的啟示。根據表1 可以看出,園藝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專業針對性強,一般主要從事園藝植物的種植、養護工作,還可以從事園林設計規劃、園藝植物配置、花藝產品的設計制作等工作,這些工作對于實踐能力要求很高,光靠學習理論知識難以達到其要求。
園藝企業在生產忙碌時會臨時招聘大量熟練工,在這一點上高職園藝專業的學生因為缺乏實踐經驗沒有絲毫的競爭優勢,企業出于經濟效益的考慮也不會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培訓新人,畢業生想要具有競爭力就得在校學習期間熟練掌握職業技能,這就需要學校注重園藝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培訓。而當前高職園藝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混亂,教學內容繁瑣重復,且理論性較強,某些知識點晦澀難懂,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少,崗位能力培養針對性不強,與市場需求脫節。
對于園藝技術這類偏農業的專業,純理論的講述教學效果甚微,實訓教學不僅可以檢驗理論教學效果,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園藝專業學生都應該對植物有基本的了解,如何種植以及養護管理,植物如何與我們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這些問題只有學生在生產過程中親身實踐操作,才能直觀感受并深刻掌握。日本的園藝專業教學就是偏重于實訓,講授的理論知識較少且都是基礎性、共通性課程,更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強調學習的自主性[4],這樣學生對知識點印象深刻且善于應用。新西蘭梅西大學的園藝專業作為知名專業也是比較注重生產實踐以及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提升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問題導向法、實踐教學法、信息化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敢于實踐,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理解和融會貫通,并在暑假給學生提供3 個月的企業實習時間,讓學生在實習實踐中強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
2.1 針對培養目標重新建構課程體系。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是實現專業良好發展的關鍵,如果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就無法制定專業教學計劃,無法設置相對應的課程體系。園藝市場對園藝技術專業人才一直需求很大,但是該專業生源數卻日益減少,除了因為園藝專業偏重農學之外,還與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就業工作崗位對口性差、就業困難有關。因此,高職園藝技術專業要針對企業需求重新構建課程體系,明確培養目標,將專業知識根據崗位能力需求分解到實踐教學之中,將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對接,并制定相應的教學項目,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從而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部分教學項目見表2。
2.2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實訓教學。目前,高職園藝類學生大多沒有農業背景,對農業操作不熟悉、不了解。而通過實訓教學,可以讓學生有機會接觸“綠色產業”的許多方面,包括果樹(蔬菜、花卉、食用菌等)栽培、育(制)種、良種繁育、商品化生產、病蟲害防治、產品貯藏加工及應用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刻地理解理論知識,學會操作技能,并且能夠自己主動發現問題,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認知實習、多媒體演示、動手操作、科研能力訓練、項目參與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參與園藝技術實訓活動,親身經歷“種、養、護、用”各個階段,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各個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表2 園藝技術專業一體化化教學任務分解
2.3 加強校企合作,鼓勵學生實習。園藝技術在不斷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高職園藝技術專業要培養適應企業需求的人才,就要與企業緊密聯系,及時了解企業崗位的需求變化,同時加強校企合作,如現在的園藝企業多采用組織培養方式進行苗木的批量生產,教學時候可以帶領學生去企業進行實地觀察學習,請校企合作的老師講授組織培養方面的實踐技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對接在一起,從而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該學科的專業優勢及發展前景。
加強校企合作,通過學校與企業的聯系,鼓勵學生到校企合作企業進行實習,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訓練機會,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