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婷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于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后應運而生,在多年的實踐中,向我們證實了其存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而,隨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的不斷膨脹和風險的持續增大,引發了許多問題,因此,各地方如何因地制宜改革平臺發展模式,是當下亟需考慮的問題。
1.上海模式。上海政府融資平臺的發展模式主要是通過組建上海城市建設投資開發公司來全面接管地方政府省屬資產,履行融資和投資一系列職能。上海城投的業務有四大模塊,包括路橋、水務、環境垃圾管理、置業等。長期發展下來,上海政府融資平臺在運作上已逐步趨于成熟,資金循環良好,負債率常年保持在合理水平。2.天津模式。天津政府融資平臺的發展模式主要依靠國家開發銀行等傳統間接融資方式來進行融資,只需將地方政府所擁有的各類資產裝入一個統一的投資公司,然后利用這些資產形成杠桿向銀行借貸即可[2]。該模式在國內比較典型,銀行貸款占主要比重。3.重慶模式。渝富公司和政府注入資金而成的八大投資公司構成了重慶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體系,也就是所說的“八大投”模式。這八大投資公司分布不同區域,在政府主導下,通過市場化運作,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籌集所需資金。這種地域式的劃分方法對融資模式比較有針對性,能夠因地制宜的解決地方政府財政資金不足的問題[4]。
1.美國模式。在美國,地方政府主要是通過大量發行市政債券融資,鼓勵私人部門廣泛地參與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數據顯示,美國8萬多個地方政府當中,約70%是市政債券的發行者,債券余額占GDP比例大致維持在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之間。2.英國模式。英國是PPP融資模式的典型代表,即公私合營模式,政府以指導者和監督者的身份參與到基礎設施建設中,例如為項目提出完整的政策框架體系、標準化的交易流程、雙贏的實施策略以及為私人部門提供必要的技術培訓與指導,還有對其行為的規范。該模式吸引了眾多私人部門的資本共同承擔風險,既保證了公共事業投資的專業管理水平,同時也拓展了投融資渠道,提高基礎設施項目的成功率。3.法國模式。法國地方政府實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模式,即政府將某一公用事業的特許經營權長期授予某私人機構,并以合同形式明確地規定了雙方的責任,私人機構可對該公用事業實施建設、運營、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地方政府也無需一次性地支付報酬。因此,該模式具有靈活、雙贏、規范等優點。
以上經驗告訴我們,單一的融資渠道是無法滿足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發展的。因此,融資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夠從財政支持轉變到依靠自身經營的現金流或是市場融資,鑒于此,筆者認為我國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可以從以下地方改進。
1.規范地方政府行為。第一,轉變政府的職能。政府在地方融資平臺的建設中擔任著核心角色,政府在實施職能時要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進有退”,在有限的財力下,更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遵循市場經濟的原則,合理調控資源配置。第二,為社會構建起安全良好的投資環境。例如,可考慮建立地方政府債務擔保管理機制和債務擔保機制,明確地方政府對平臺所負有的責任,防范市場經濟中的不利因素和一系列風險的威脅;構建高效可行的風險評估和預警指標體系,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風險提示和余額控制制度,確保債務在警戒線以內。2.規范融資平臺公司的行為。第一,提高平臺運作的透明度。首先,要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制度與標準,推動平臺的規范運作,明確平臺的義務與責任。其次,構建平臺的風險監控指標體系,使用符合我國情況的指標,對平臺的規模、結構、風險等進行動態評估和檢測。第二,推動平臺重組,做實資本金。3.規范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行為。第一,建立起項目的監管機制,嚴守貸款準入關口,強化貸前審批,做好貸后管理工作,對項目進行后續的監督和管理,可對項目實行崗位責任制,派專人負責跟蹤和調查項目運作情況,進行科學分析、計算與預測,并及時匯報。第二,加強銀行之間的合作,構建起安全、高效、緊密的溝通協作機制,共同把握貸款的資金流向,共抗信貸風險。
1.允許發行地方債。縱觀我國國情,一些發達城市日漸雄厚的財力以我國不斷發展的債券市場表面我國已基本具備了發行地方債券的可行性,我國應在解決財政分權體制的基礎上借鑒各發達國家發展地方政府融資的經驗,積極為我國地方債券的發行創造條件。2.放寬民間資本準入。近些年來,我國民營企業不斷發展,投資實力與日俱增,這些充實的民間資本正急于尋求新的領域和良好的投資機會。因此,地方政府應充分意識到他們的重要地位,廣泛吸納民間資本,培育主體的多元化,充分完善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