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
伴隨各國經濟貿易往來的日益頻繁,中國企業要想在國際貿易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須與時俱進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相較于大型企業來說,中小企業自身實力存在不足,傳統跨境業務成本較高,而且風險偏大。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對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壓縮成本,也能提高貿易效率。為此,本文就當前國內中小企業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機遇與挑戰進行論述。
跨境電商是指交易主體來自不同關境,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完成交易活動,并通過跨境物流將商品送達的一種國際貿易形式[1]。它是集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國際物流于一體的新興產物,其顯著特點包括國際性、即時性、匿名性、無形性等,與傳統外貿模式存在本質差異。開展跨境電商業務能夠突破國家間的界限,讓國際貿易朝向無國界貿易的方向發展,也對全球經貿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就企業而言,發展跨境電商業務有助于拓寬自身進入國際貿易的渠道,實現企業間的互利共贏。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來說,這是他們平等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平臺,有利于企業自身的跨越式發展。
傳統貿易模式中國內產品要經過層層轉手才能到達外國消費者手中。跨境電商業務突破了地域限制,中小企業可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發布產品信息,并與外國買家溝通,了解客戶多元化的需求,進而簡化傳統貿易流程。
傳統貿易模式中企業只負責產品生產,產品要經過層層中間商代理,最終到消費者手中。因此,廠家的利潤也會被層層分剝,企業最終獲得的利潤是非常少的。據統計顯示,企業在傳統貿易中獲得的凈利潤只有5%,大多數利潤都被各層渠道所占據[2]。跨境電商業務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可直接與客戶溝通,減少了國內、國外代理渠道以及國外零售商環節,從而節省了渠道成本,因此,企業的外貿利潤可增至50%[3]。
傳統對外貿易模式下中小企業因為資金、人才、經驗方面的制約,難以真正參與到國際貿易中。跨境電商平臺能夠提供專業服務,讓復雜的國際貿易變得簡單、透明,從而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參與國際貿易的有效平臺。同時,這也降低了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門檻,讓他們可以與大企業平起平坐,公平競爭。
互聯網經濟模式下企業紛紛嘗試拓展國際貿易市場,但面對龐大復雜的信息往往卻無所適從,甚至會被一些信息誤導。中小企業自身缺乏相關專業人才,只能自行摸索對外貿易營銷模式。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可以獲得專業團隊的數據分析,從而便于企業做好產品的精準定位與創新,確保產品更有針對性。
近年來跨境電商在國內發展迅速,但逐漸暴露出不少問題。調查顯示國內有500萬家中小企業,其中,仍存在大量中小企業沒有開展跨境電商業務。中小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業務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下列幾個: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嘗試發展跨境電商業務,在此期間逃稅、仿冒、產品侵權等問題層出不窮,加之缺少一套嚴格的商檢機制,造成商品質量與安全問題較為嚴重。很多中小企業過度追求“爆款”與“熱賣”,忽視了產品質量,造成跨境電商交易市場內充斥著不少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產品。因此,海外消費者的投訴量逐漸增多,也極大損害了我國外貿電商的整體形象。在此背景下很多國家開始加大對跨境電商的監管力度,甚至對中國產品采取了歧視性制度,阻礙我國產品進入自身市場。由于很多中小企業過度追求“爆款”與“熱賣”,導致跨境電商市場存在大量雷同的產品,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競爭力。
跨境電商業務的主要特點包括訂單小、批次多、采購周期不長等,因此對物流速度有嚴格的要求。跨境電商產品大多采用國際快遞的物流模式。關于跨境B2C電子商務主要有三種物流模式,分別是國際小包與快遞、海外倉儲、聚集后規模化運輸。國際快遞成本偏高,商品從我國發貨到外國,通常物流時間最少要7到15天,有的要30天[4]。目前,不少企業為了壓縮物流時間嘗試在外國建倉,但中小企業自身實力較弱,尚無能力自主在海外建倉。可見,中小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的一個主要挑戰就是物流問題。
跨境電商行業對人才的要求較高,除了要具備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也要熟悉國際支付方式以及國際貿易的相關知識,同時還需了解互聯網營銷與電子商務平臺的基本操作。中小企業自身實力有限,所提供的薪酬水平也不可觀,難以吸引并留住高端的電商人才與高級管理人才。由于專業人才的匱乏,中小企業發展跨境電商也存在不小的困難。
跨境電商是近年來所形成的一種互聯網新興商貿模式,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對此,建議地方政府應推出更多的優惠鼓勵措施,吸引留住更多優秀人才到中小企業就業。一般可重點通過人才落戶、住房、子女入學、發放補貼等措施來吸引優秀人才。同時,中小企業要加強與高校間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與學校合作設立跨境電商專業,培養出更多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跨境電商人才。其中,要重點培養學生對國外不同國家的經濟制度、法律制度、風俗習慣、語言等方面的技能。此外,中小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為員工提供盡可能多的培訓機會,讓員工學習跨境電商方面的專業技能。企業之間也要加強合作與溝通,安排員工到兄弟企業去參觀學習,借鑒更多先進的跨境電商經驗。
中小企業在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前應結合貿易國的情況采取針對性的營銷方案,做好充足準備。首先,精心設計跨境電商網站,提高網頁瀏覽量,吸引更多潛在的消費者。其次,在廣告營銷方面注重新穎但不能過于浮夸,著重是為自己的企業與相關產品做好宣傳,提升知名度。這需要在宣傳內容與宣傳范圍上下功夫,制定的廣告方案要符合目的國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同時,要對目的國的文化習俗、宗教信仰、消費習慣有充分的了解,采取相應的營銷措施。將網站的外部鏈接發布到不同正規、優質的推廣平臺上,網站廣告信息也需發布到瀏覽量高的商務網站上,以吸引更多人訪問網站。
要想提升自身競爭力,中小企業必須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企業自身要增強品牌意識,確定明確的發展目標,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研發產品,做好品牌營銷管理,提升產品知名度。同時,通過網絡調查,獲取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出更多創新型產品,并提供有保障的售后服務,用過硬的產品質量在國際市場上塑造自身品牌。建議地方政府可出臺一些鼓勵措施,設立一些專利基金或獎勵項目,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創新,努力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此外,政府部門要加強監管,健全跨境電商貿易信用機制,嚴厲打擊各種假冒偽劣銷售行為,進一步規范中小企業的跨境貿易行為。
首先,中小企業在選取物流公司時必須選擇信譽優、服務水平好的物流公司。其次,要評估公司的服務渠道是否全面,貨物類型不同所采用的物流方式也有所不同。物流公司自身渠道較廣,企業則無需自行去尋找其他物流公司并進行判斷。此外,在一個物流公司發貨越多,所獲得的優惠也越多。建議由地方政府牽頭,讓中小企業與物流公司、跨境電商平臺合作打造海外倉。海外倉可采用貨物集發的方式備貨,通過在淡季物流費用便宜的時候備貨,可以減少很多物流開支,提升物流效率,改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5]。不過也要注意防范海外倉的風險,考慮企業自身的資金實力與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