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吳海燕
常州市口腔醫院口腔外科,江蘇常州 213000
阻生齒也被稱作是阻生牙,指的是頜骨內牙位置 不當,無法萌出至正常咬合位置,以下頜第三磨牙最為常見,成年人發生該病的概率約為20%[1]。這種阻生牙和覆蓋在其上的牙齦之間,很容易藏污納垢,滋生細菌,引起口臭、壞齲,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時,常常會使得患者牙齦發炎、疼痛,病情嚴重時可有張口困難、全身發熱等癥狀,也會使得周圍牙齒齲壞、松動,影響患者牙齒咀嚼功能和外觀形象。下頜阻生齒拔除是口腔科常見的手術方式,耗時長,出血量多,術后易出現出血、感染等并發癥[2]。為此,需在下頜阻生齒拔除中采取科學規范的護理方式,來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感,減少并發癥。在此背景下,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2016 年12 月—2019 年12 月68 例下頜阻生智齒拔除患者實施分組護理,報道如下。
該實驗方便選取68 例下頜阻生齒拔除患者為研究對象,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及患者本人同意。根據入院順序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 例。對照組19例男性,15 例女性;年齡 18~65 歲,平均(40.21±1.45)歲;病程 8~30 d,平均(19.32±2.52)d。觀察組男女均為17 例,年齡為 20~63 歲,平均(40.27±1.52)歲;病程為10~27 d,平均(19.18±2.64)d。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予以對比。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不低于18 歲;②滿足下頜阻生齒拔除適應證;③患者了解研究詳情,自愿參與知情協議書。排除標準:①實質性臟器功能受損嚴重者;②現階段行其他治療者;③精神狀態不佳,配合度差者。
對照組按照常規方式進行護理,術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和操作方式,術中與主治醫師配合,術后隨訪以了解患者恢復情況。予以觀察組整體護理。具體措施為。
1.2.1 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及時向患者說明院內設施和科室人員分布,消除患者面對陌生環境的緊張感;待患者進入診室后,主動詢問患者感受,對診室溫濕度作出合適調整,準備好術中所需儀器和藥品的準備,選擇無菌敷料,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原則;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說明手術操作過程和術中注意事項,鼓勵患者主動提問,及時解疑答惑;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對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予以針對性疏導。
1.2.2 術中護理 術中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對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予以嚴格監測,輕握患者雙手,用親切的語言與患者溝通交流,以減輕患者緊張與不安感;熟練掌握下頜阻生齒拔除流程,及時準確遞送醫療器械和藥品,以提高手術治療安全性。
1.2.3 術后護理 完成手術后,前30 min 使患者咬住無菌紗布卷,告知患者拔牙后2 h 方可進食,禁止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告知患者術后唾液內含血為正常現象,無需過度擔憂 ,但出血量過多時應及時告知主治醫師處理解決;同時要叮囑患者注意保持口腔衛生,1 周后拆除縫合線。
1.3.1 手術效果 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量和術后牙齒功能恢復時間。
1.3.2 滿意程度 患者滿意程度以院內自制問卷為判定依據,分值介于 0~100 分,包括護理態度(25 分)、護理技巧(25 分)和護理安全(25 分)和護理水平(25 分)4個方面,將4 項相加之和作為護理滿意程度總得分,分數越高,提示患者越滿意。
1.3.3 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和疼痛感 以Zung 氏焦慮自評量表(SAS)、Zung 氏抑郁自評量表(SDS)和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為依據判定患者心理狀態和疼痛程度[3-4]。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分別以50 分和53 分為界限,VAS分值在 0~10 分,0 為無痛,10 為劇烈疼痛。最終得分越高,證實患者心理狀態越差,疼痛感越明顯。
1.3.4 并發癥 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感染、 出血和干槽癥發生率。
文中數據經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和術后牙齒功能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對比(±s)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牙齒功能恢復時間(h)對照組(n=34)觀察組(n=34)t 值P 值36.42±5.21 27.68±4.12 7.673<0.001 2.45±0.28 1.56±0.21 14.827<0.001 14.72±2.12 8.21±1.45 14.779<0.001
觀察組滿意程度得分與對照組相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程度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滿意程度比較[(±s),分]
組別 護理態度 護理技巧 護理安全 護理水平 滿意程度對照組(n=34)觀察組(n=34)t 值P 值18.32±1.16 22.24±1.52 11.954<0.001 18.12±1.28 22.36±1.18 14.201<0.001 18.28±1.16 22.48±1.08 15.452<0.001 18.42±1.24 22.40±1.12 13.899<0.001 75.56±2.42 91.93±2.45 27.718<0.001
兩組患者護理前心理狀態和疼痛感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 SAS 評分、SDS 評分和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疼痛程度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疼痛程度對比[(±s),分]
組別對照組(n=34)觀察組(n=34)t 值P 值SAS護理前 護理后68.21±2.75 68.27±2.81 0.089 0.045 59.42±1.36 52.54±1.21 22.038<0.001 SDS護理前 護理后70.32±1.68 69.81±1.65 1.263 0.106 61.54±2.27 54.76±2.35 12.100<0.001 VAS護理前 護理后6.58±1.12 6.74±1.19 0.571 0.285 4.32±0.64 2.15±0.42 16.529<0.001
觀察組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同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n(%)]
口腔疾病類型多樣,下頜阻生齒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下頜第三磨牙最多發,若不及時處理解決,可增加牙髓炎發生風險,影響患者牙齒咀嚼功能,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拔除方案是現階段是治療該病的有效措施,可使患者癥狀緩解,病情得控。但圍術期護理干預不到位,往往會增加手術風險,影響治療效果的發揮[5]。為此,必須重視下頜阻生齒拔除圍術期護理工作的開展,以充分發揮手術治療效果。
常規護理方式主要是為治療工作服務,基本上是圍繞疾病本身展開的,患者自身在此過程中作用不大,需求往往難以得到滿足。如此一來,就難以發揮患者在護理工作中的積極主動性,護理成效不甚理想。整體護理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形成的新型護理方式,它需要護理人員在現代護理觀的指導下,圍繞護理程序展開各項護理工作,將患者視為手術護理的中心,在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工作中系統化運用護理化程序。具體來講,就是既要關注患者本身,也要將關注點放在患者所處的環境、 物理因素和心理狀態等影響病情好轉的因素上、護理人員需要將患者視為一個整體,充分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和文化需求,為患者提供看最具個性化的護理服務[6-7]。在下頜阻生齒拔除術中應用整體護理,需要護理人員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根據患者理解能力和文化程度進行阻生齒和拔除手術相關知識的講解,使得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更好地配合,也要使患者了解術中有輕微疼痛感是正常現象,無需過度擔憂;同時要在整個圍術期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分析患者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在了解患者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的基礎上予以針對性疏導干預,減少應激反應導致的手術創傷。學者孫曉寧[8]在下頜阻生齒拔除中實驗組運用整體護理,參照組運用常規護理,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出現并發癥的概率(6.67%)低于參照組(26.67%)。該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5.88%)低于對照組(26.47%),再次證明了該觀點。
此外,該文對整體護理在下頜阻生齒拔除中的作用進一步探討,顯示患者負面情緒和疼痛程度得到緩解,手術時間和術后牙齒功能恢復時間縮短,術中出血量減少,分析其原因是整體護理的應用,注重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及時采取疏導干預措施,使得患者負面情緒得到緩解,對手術效果充滿信心,以平靜的心態應對手術操作,在術中更好地與主治醫師配合,在發揮手術治療效果的同時,對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防范與處理,推動手術治療工作良性運行[9-10]。下頜阻生齒拔除屬于侵入性手術操作,整體性護理的應用需要護理人員關注患者個人感受,隨時做好處理解決異常情況的準備,在減少患者不適感和疼痛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11-12]。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可提高下頜阻生齒拔除術的疾病治療效果,也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緩解負面情緒和疼痛感效果明顯,對并發癥有著理想的防范作用,具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