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波
[摘 要] 援助非洲醫療隊項目是打造新時代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重點行動。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瞄準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戰略實施對醫療資源和人才供給需求,按照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和部署,精心組織策劃,持續提供支撐,啃下醫療滯后“硬骨頭”,下好服務保障“先手棋”,統籌用好用活“華西技術”和“華西管理”,努力構筑援非醫療工作新格局,打造中非健康衛生行動新高地。
[關鍵詞] 援非醫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技術;管理;中非命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R19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05-0087-03
派遣援助非洲醫療隊項目(以下簡稱“援非醫療隊項目”)是共筑新時代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重點行動。特別是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上提出重點實施“八大行動”其中包括實施健康衛生行動,優化升級醫療衛生援非項目,繼續派遣并優化援非醫療隊等[1]。自1976年以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華西醫院”)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瞄準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戰略實施對醫療資源和人才供給需求,按照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和部署,精心組織策劃,持續提供支撐,提供多元醫療服務。截止到2019年底,已累計向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下簡稱“圣普”)等受援國當地醫院共派遣22批援外醫療隊44名醫務人員,使3070.4萬名受援國居民得到的無償醫療援助,使一個活力迸發、旗幟飄揚的援非醫療隊項目發展新局面正在非洲大地形成,努力構筑援非醫療工作新格局,打造中非健康衛生行動新高地。
一、厚植技術基因,啃下醫療滯后“硬骨頭”
援非醫療隊項目開展以來,華西醫院大力克服受援國醫療人員、環境和設備等及其簡陋缺乏的多重影響因素,以“華西技術”為支點撬動受援國醫療局面,逐步改善醫療衛生服務環境,給當地群眾帶來更好的就醫體驗。華西醫院援非醫療隊醫療活動情況見表1。
(一)打通三個點,解決基礎薄弱
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共有醫療機構32個,其中衛生中心4個,衛生所28個[2]。據莫桑比克國家統計局資料,2009年全國共有醫療機構1324個,其中醫院52所,衛生中心1018個,衛生所254個。共有病床17341張,醫生1042人,護士5213人[3]。援非醫療隊對標對表臨床國際標準開展全面自查,針對當地醫院發現的問題制定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列出任務清單,建立工作臺賬,明確攻關人員,全力攻破醫療服務中存在的“缺、差、弱、亂”等難點痛點問題。一是打通設施設備的“堵點”。幫助受援國改善醫療基礎設施,援建醫療衛生機構,捐贈大量的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物資,彌補了當地醫療設施的一部分缺口。例如,2017年我國與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復交后派出的第一支緊急援外醫療隊,由華西醫院5名醫師及后勤保障人員組成,同時華西醫院承擔了緊急醫療隊藥品、器械等物品的準備和采購,其中包括了霧化機、血糖儀、血糖試紙、心電圖機、心電圖紙等應急藥械,改善了受援國當地的醫療服務質量。2019年,華西醫院向莫桑比克和圣普當地醫院共捐贈了總價值4.8萬美元的遠程會診設備,搭建起華西醫院在非洲第一批國際遠程會診平臺。二是打通技術標準的“痛點”。援非醫療隊從基礎開始,從實情入手,結合當地常見病和疑難病例,為當地醫生進行常見病國際診療指南的解讀和培訓,編制操作手冊,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推動當地醫療技術走上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道路。三是打通醫務人員的“難點”。從無到有,從基礎醫療的缺失到先進醫療設施的大量投入,由于受援國當地醫院缺乏使用和管理規范,迅速轉換過程必然帶來巨大挑戰,必然會對來自國際社會的援助醫療物資的壽命和使用效率往往會大打折扣。華西醫院援非醫療隊一邊緩解了當地醫護人員不足的問題,通過對口支援、臨床教學、學術講座和遠程病例會診等多種形式培訓受援國當地醫師,提高當地醫療人員素質,提升醫務水平,為當地留下一批“帶不走的醫療隊”。例如華西醫院膽道外科對口支援馬普托中心醫院普外科的項目,該項目將每年資助馬普托中心醫院10名普外科醫生到華西醫院開展為期3個月的腹腔鏡微創技術培訓。
(二)亮起三盞燈,激發人才效能
做好援非醫療隊項目關鍵在人才。華西醫院注重做好派遣人員牽引和選拔文章,亮起“三盞燈”,涌現出血管外科等國家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李昂等一批國家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個人[4]。一是亮起職務晉升和職稱評定的“信號燈”。醫院出臺相應文件政策規定,在職務晉升中,在堅持干部選拔任用標準的前提下,優先考慮援外醫療隊隊員的使用;在職稱評聘中,可以享受一次提前1年晉升高級職稱的優惠政策,達到學校條件者,推薦指標單列,上報學校。二是亮起福利待遇和表彰獎勵的“指示燈”。在表彰獎勵活動中,對表現優秀的援外醫療隊隊員,在各類評優評先活動中,優先考慮。關于執行援外任務的獎酬金發放,按照個人上年月平均加當年預算增幅的150%按月發放,工資及其余福利補貼照發。三是亮起保障身心健康的“照明燈”。通過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對在外執行任務的援外醫療隊員進行一對一心理健康指導,形成援外醫療隊員心理支持工作組,定期進行關于其身心狀況、工作生活情況等各方面的遠程訪談、咨詢工作,了解和關心華西醫院援外醫療隊員的心身健康狀況。
(三)立足“三要素”,推動隊伍賡續
領導力、凝聚力、戰斗力等要素是構建和衡量團隊建設的重要指標。為了讓這些要素充分而高效整合,華西醫院實施了一系列改革舉措。一是提升領導力。選拔團隊隊長是派遣醫療隊的重中之重,醫療隊長必須是業務骨干甚至是四川省乃至全國的著名專家及學術帶頭人。如1976年派出的援莫桑比克醫療隊第一隊隊長葉政書,主任醫師,曾任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華西醫院前身)黨總支書記。二是提高凝聚力。運用遠程網絡技術,創新中非“三地一會”聯合黨組織生活形式,建立了華西醫院人力資源部黨支部與莫桑比克和圣普援非醫療隊黨支部聯合組織生活長效機制,探索學習型、示范型、聯合型和服務型援非醫療隊黨支部建設,提升援非團隊凝聚力,激發黨員干部活力。三是提振戰斗力。醫院將“務必派出精英強將”作為選拔隊員的指導思想,精準“定人”,確保盡銳出戰。按照因地派人、因科派人、人崗相適的原則,要求派出醫師應具有全日制碩士及以上學歷、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和5年及以上臨床工作經歷。目前已派出的44名醫務工作者中超過三分之一具有高級職稱。
二、夯實精細管理,下好服務保障“先手棋”
充分激發援非醫療隊的活力和效能,必然要求華西醫院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實現“遠程支援”和“后方供給”。華西醫院把服務保障作為“先手棋”來下,堅決“把該提供的物配齊”“該思慮的事想齊”,為援非醫療隊項目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一)在壓縮行政審批職能上做“減法”
醫院抓住審批制度改革這個“牛鼻子”,因地制宜大膽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堅持“能簡必簡、能放就放”原則。一是簡化審批流程。醫院人力資源部根據任務需求,擬定選派候選人選申報條件并在醫院官網等渠道及時發布信息,號召各個科室積極組織符合條件的醫生申報。初選名單一般由部門或科室推薦、個人申請等形式產生,即刻列入醫院黨政聯席會議題,醫院評審通過后,材料急速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審核,配合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考察組對援外預備隊員進行考察。二是縮短審批時間。將涉及由華西醫院審批的援外項目事項,只要申報材料齊全,符合審批要求,未收到任何異議的,將辦理時限從原來的平均30個工作日縮短為15個工作日。
(二)在擴大服務支援上做“加法”
壓縮行政審批后,醫院把著力點放在擴大公共服務上,注重推進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制度化保障。加強行政服務能力建設,全面推行“項目專責制”,明確由專責人對援非醫療隊服務事項進行全程跟蹤。二是搭建便捷式平臺。對審批方式全面“優化再造”,盡力做到簡便快捷。如變“多部門辦理”為“人力資源部牽頭受理”。三是實行專職人員服務。配備援非醫療隊項目服務專職人員,實施“一人一檔”管理和結對服務,打通援非醫療隊項目服務“最后一公里”。如在重大傳統佳節期間,進行“一對一”上門探訪慰問活動,聽取家屬意見和訴求,幫助解決面臨的實際困難。
(三)在提升援助效能上做“乘法”
促進援助效能提升,華西醫院注重放大“三個效應”:一是放大國家援助項目效應。華西醫院著力抓好國家擬在非洲開展的援助醫療衛生項目,例如第三批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醫療隊隊長李昂協助四川省衛計委推進“三年對口醫院援建項目”——普外科腹腔鏡技術援助項目,為高技術醫療服務貼上中國援助的標簽。例如推進外交部捐贈圣普國“移動診療車”項目,擬定項目醫療設備與車輛配置的參數,保障援外醫療工作縱深發展。二是放大醫院后方供給服務效應。華西醫院分別向莫桑比克馬普托中心醫院和圣普國家中心醫院捐贈了累計價值4.8萬美元的遠程會診設備,建立了遠程會診平臺,鏈接上華西醫院遠程會診網絡(目前在中國規模最大),創新了援非醫療模式。三是放大團隊自主創新效應。援非醫療隊積極利用遠程問診平臺,創新舉辦了2019年中國綿陽麻醉年會使用遠程會診設備和莫桑比克麻醉協會進行第一次遠程學術交流。
(四)在優化發展環境上做“除法”
華西醫院堅持“放管結合”和“減負瘦身”原則,就援非醫療隊項目發展環境出臺多項管理辦法和規定,明確事關援非醫療隊檢查相關配套制度、注意事項、檢查程序和操作細則,確保醫院對援非項目“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了檢查過多過濫的問題,為援非醫療隊項目營造了寬松的發展環境。一是清理“檢查過濫”的問題。規定事關援非醫療隊項目檢查必須提前打報告予以備案,備案中要列明檢查對象、時間、方式和內容、禁止未經備案進行各類檢查;二是清理“負擔過重”的問題。為避免出現援非醫療隊隊員的額外工作負擔過重的問題,醫院不斷減少和限制各種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等事項的種類和頻率,防止和杜絕各類調研、統計、信息采集等活動交叉重復、布置隨意,確保隊員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醫療、充電學習。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攜手共命運 同心促發展——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J].對外經貿實務,2018(10):4-7.
[2]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健康觀察站國家視圖[EB/OL]. (2018-09-03) [2020-7-22]. https://www.who.int/countries/moz/zh/
[3]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健康觀察站國家視圖[EB/OL]. (2018-09-03) [2020-7-22]. https://www.who.int/countries/stp/zh/
[4]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表彰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EB/OL]. (2018-12-12) [2020-07-22]. http://www.nhc.gov.cn/gjhzs/s7958/201812/30f29c23ac414d328b94d3dcce6d6d5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