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君
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約 2.7億人,患病率還在逐年攀升,短時期內不太可能出現逆轉,如果對高血壓不加以控制,防控形勢會更加嚴峻。因此,學會控制血壓,是每個人的“必修課”,而高血壓患者本身,更要學好以下5門“必修課”,以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預防并發癥。
家庭自測血壓是指患者自己或家屬幫助,在醫院以外(一般在家中)進行的血壓測量方式。家庭自測血壓,通常在清晨日常生活環境中進行,避免測量環境引起的血壓增高,能真實反映血壓水平。而且,養成自測血壓的習慣,患者會更加關注自己的血壓變化情況,治療依從性更高,也更易達到相應的血壓控制目標。
因此,建議高血壓患者自備一臺家用血壓計,最好用標準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每日早上、晚上測量血壓,每次測量應在坐位休息5分鐘,測2~3次,間隔1分鐘。通常,早上血壓測量應在起床后1小時內進行(還未服用降壓藥物和吃早餐前);晚間血壓測量在晚飯后、上床睡覺前進行。不論早上還是晚上,測量血壓前均應注意排空膀胱。
良好的生活方式對促進血壓平穩、提高生活質量有著積極作用。首先,在飲食方面,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保持營養均衡,不要吃太咸和太油膩的食物,鹽攝入量每天不能超過5克,盡量避免過量的動物脂肪攝入。其次,在作息方面,不要經常熬夜,夜間入睡前減少與電子產品的接觸,保證充足的睡眠。再者,情緒異常會使體內的交感神經過于興奮,導致心跳加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舒張壓大幅度升高。因此,要盡量使自己保持心情愉悅,學會控制情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冷靜,可以多和朋友或家人交流,將自己心中的不快說出來,不要動怒,想發火的時候馬上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最后,要戒煙戒酒。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加速動脈壁的硬化和變性,使血管管腔變得狹窄,血壓不斷上升。大量飲酒,尤其是一些高度酒,也會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
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千萬不要自己調整藥物劑量,更不要因為身體沒有什么異常就停用降壓藥。只有堅持科學、規律地服用降壓藥,才能控制好血壓,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此外,在降壓治療基礎上加用他汀類藥物,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降低至<1.8 mmol/L,可進一步降低心腦血管事件。
運動療法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學會確認為是有效的降壓措施之一。因此,高血壓患者應該堅持進行有氧運動,并輔以抗阻訓練和柔韌性訓練。有氧運動的形式包括散步、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我國一些傳統的體育項目,如太極拳、八段錦、降壓舒心操等,降壓效果很好,也可以選擇。運動強度以輕至中等強度為宜,具體可以用呼吸和出汗與否來判斷:小強度下呼吸模式基本保持不變,出汗很少;中等強度下運動10分鐘即出汗,呼吸加深、加快,但可自由交談而不費力;大強度下運動5分鐘即出汗,呼吸明顯加快,只能用短句交談。
高血壓是腎臟損害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能明顯增加腎臟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學會護腎可以說是必修課。腎功能受損是一長期過程,應爭取在早期就進行有效的干預。一些腎損傷的早期表現值得關注。臨床上常把“蛋白尿”特別是“微量蛋白尿”視為腎臟受損的早期信號,在高血壓初次就診時即需關注。除去年齡、飲食和藥物等客觀因素,若夜尿超過3次,特別是尿色發紅、尿濃稠、泡沫尿,要及時到醫院里化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