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蘋
孫先生今年68歲,患有冠心病十幾年,2年前因心肌梗死接受了支架植入術。術后最初一年還能堅持吃藥,后來因為沒有什么不適就放松了服藥,最近半年多,干脆連阿司匹林都不吃了。前幾天,孫先生突然出現胸悶、胸痛,服用速效救心丸也不管用,被家人送到醫院搶救。通過冠狀動脈造影發現,他心臟的冠狀動脈又出現堵塞,狹窄度超過80%,只得再次進行支架植入術以挽救生命。
孫先生的“二進宮”告誡我們一件事——支架術絕對不是一勞永逸的,如果不做好預防和康復,再次發生心梗、心絞痛只是時間問題罷了。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注冊研究數據表明,冠心病患者出院后6個月內死亡、卒中和再住院率高達25%,4年累計病死率高達22.6%,而且死亡患者中有50%死于再發心肌梗死。因為支架等介入治療只是機械性地解除了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局部血管的嚴重堵塞,使患者的癥狀得以緩解,但對動脈粥樣硬化的自然進展本身并沒有影響。所以,支架術后,患者仍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心臟支架手術后,服用抗凝藥有助于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還可以防止動脈硬化進一步惡化。國外有研究表明,即使只中斷服用幾天的抗凝藥物,支架內血栓發生率也會增加數倍,死亡率會增加45%。那么,抗凝藥要服用多長時間呢?一般來講,做完心臟支架術后的一年內,都是再次心梗的高峰期。為了防止血小板過度激活,讓血管內皮自己慢慢修復,需要術后堅持1年以上的抗血小板治療,也就是至少服藥1年。那服用什么藥好呢?臨床多推薦的用藥方案是:以服用阿司匹林(腸溶制劑為好)為基礎,再聯合服用另外一種抗血小板藥物,如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
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吸煙、酗酒、肥胖、缺乏運動及精神緊張等都是冠心病復發的重要危險因素。所以,冠心病患者一定要進行全面的、終生的管理,有效控制危險因素,才能在支架手術后,更好地預防病情復發。
具體做法包括:①制定科學的運動方案,最好在醫生、護士、運動技師的密切配合、嚴密監控下開展運動訓練,提高心功能。通過耐力訓練、阻抗訓練、柔韌訓練使整體機能得到提高,改善應急應變的能力。②飲食清淡、膳食平衡。科學合理的運動方案與營養方案相結合,可以在保證膳食營養的同時,控制體重。③對病情和治療有疑問時,一定要向醫生咨詢清楚,打消顧慮。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心態平和,避免情緒大起大落。④吸煙會促進血栓的形成,進一步增加藥物支架患者心肌梗死的危險。所以,患者要積極戒煙,如果自己難以克服,還可以試用一些可靠的戒煙技術手段。⑤除了抗凝藥,如果合并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慢性病,一定要遵醫囑堅持用藥。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礎上,還需做的就是定期復查了。具體項目包括:①心電圖。看心律是否正常,心率是否達標,是否有變化或者有其他異常。②肝腎功能。了解有無肝腎損害,是否需要調整藥物。③血常規。以了解有無血小板、血紅蛋白、紅細胞等的異常,因為口服大量抗血小板藥物,可能出現慢性出血、血小板減少等并發癥,需要加以注意。④凝血功能。了解有無凝血異常,防止出血等情況的發生。⑤血脂。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血脂的控制有明確的目標值,如果不能達標,需要加量或者聯合其他藥物將血脂控制達標。⑥心臟彩超。以了解支架植入術后,有無心功能的異常、心臟大小的改變、心臟結構的變化等,從而指導是否需要加用其他藥物預防心臟進一步擴大,心功能進一步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