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賢弟
有這樣兩種病癥,它們一個是呼吸道疾病——感冒,一個是心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兩者乍看毫不相干,但細細探究卻發現是存在關系的,這就要從它們的病因說起。
感冒是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大多是因為病毒侵襲所導致的,主要包括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中,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在引起呼吸道炎癥的同時,會向人們的心肌發難,即出現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若未得到及時的救治,可能引發休克、猝死等。因此,對于病毒性心肌炎需要及早識別并進行治療。下面介紹如何區分感冒和病毒性心肌炎。
首先從癥狀來看。感冒以鼻咽部黏膜炎癥為主要表現,包括咳嗽、流涕、打噴嚏、鼻塞等癥狀。有時還會伴有發熱、乏力不適、畏寒、四肢酸痛、頭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患者一般是先有鼻咽部癥狀,如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眼部不適或咽干、咽癢或燒灼感等。兩三天后變為稠涕,可有咽痛或聲嘶,有時還可出現聽力減退、味覺遲鈍、少量咳痰、發熱、畏寒等癥狀。總的來說,感冒病情輕,病程短,可自愈,預后好。但也有少數患者會引起嚴重并發癥危及生命,其中就包括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根據病變程度、部位不同,癥狀也是千差萬別。多數患者在發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驅癥狀,常見的有胃腸道和呼吸道感染,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癥狀,發熱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癥狀。但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有些患者的癥狀不是特別明顯,或是早期的發熱乏力、厭食惡心等癥狀被忽視,患者未及時就醫,隨后就會出現心臟相關臨床癥狀,如胸悶、胸前區壓迫感、胸痛、心悸等。病情嚴重時,患者可感覺到心慌嚴重、心臟停跳、心律不齊等。
可以看出,感冒和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癥狀是比較相似的。當出現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發熱乏力等癥狀時,人們首先會想到感冒。而對于感冒,人們往往不會過多重視,頂多在注意休息的同時自行吃點感冒藥。如果上述癥狀確實為感冒引起,那么這種做法是可以的。但如果是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上述癥狀,未引起重視及自行用藥都會導致不良后果。
因此,若感冒癥狀持續加重,應及時就醫,避免出現嚴重并發癥。若感冒后發生明顯的心臟不適,如心悸、胸痛時,應懷疑病毒性心肌炎可能并盡快就醫。醫生會通過查體、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來明確是否為病毒性心肌炎。
目前對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因不同時期、不同臨床表現、不同個體略有差異,但整體以對癥治療為主。如對于心力衰竭,可根據病情聯合使用利尿劑、洋地黃、血管活性藥物。但在使用洋地黃時要注意避免洋地黃中毒。當然,抗病毒治療也是病毒性心肌炎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在疾病的早期,具體藥物的選擇由醫生決定。
除了藥物治療,“休息”是減輕心臟負荷最好的方法,也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一大重要治療措施。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盡量限制重體力勞動直至病情完全穩定。病情穩定后,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在家進行治療,在此期間應配合飲食的護理,宜選擇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且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飲食,戒煙禁酒。有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程較長,患者可能出現不良情緒,家屬要及時對其進行開導。
預防病毒性心肌炎應在平時重視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增強心肺功能,但要避免運動過度。需保證充足的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最重要的是要預防感染,如胃腸道、呼吸道感染,在疾病高發季節做好預防措施,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