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詩哲
某老年女性患者,因“反復頭暈2月且不斷加重,伴惡心、嘔吐2天”,于2019年10月入院。患者入院后進行初步檢查,發現貧血重,考慮存在消化道出血,但患者拒絕行胃鏡等相關檢查。經完善其他檢查,診斷為后循環梗死、消化道出血、重度低蛋白血癥、重度貧血,予以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營養腦神經、輸血、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患者病情好轉出院。
患者出院后頭暈反復發作,伴惡心、嘔吐等不適,1個月后再次住院。當時發現其貧血仍較嚴重,行腸鏡和胃鏡檢查未發現異常,高度懷疑存在血液系統的問題,建議進一步行骨髓穿刺檢查協助診斷。結果患者拒絕行上述檢查,待病情緩解后出院。出院后1個月,患者又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第三次住院,在多次和患者及家屬溝通后行骨髓穿刺檢查,提示紅細胞呈緡線狀改變,骨髓增生明顯活躍,見54%異常漿細胞。請北京醫院血液內科遠程會診后,明確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不可治愈的血液惡性腫瘤,是一種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正常漿細胞又稱效應B細胞或抗體分泌細胞,由B淋巴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增殖而形成,可合成和分泌各類免疫球蛋白(抗體),參與人體的體液免疫反應。而漿細胞一旦發生惡變,會在骨髓中廣泛增殖,并產生一種沒有免疫功能的異常免疫球蛋白,稱之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進而引起一系列的組織和器官損害。
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表現非常隱匿、復雜多樣,因其四大核心癥狀的英文縮寫連起來是CRAB(螃蟹),所以常被稱為“螃蟹病”。
高鈣血癥(Calcemia):在新診斷的患者中發病率約10%,臨床常無明顯癥狀,嚴重時可表現為惡心、嘔吐、多尿、腹痛、心律失常,甚至嗜睡、昏迷等。
腎功能不全(Renal Impairment):尤以慢性腎功能不全常見,發生率約20%。若不接受正確治療會發生腎功能不全、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癥。
貧血(Anemia):發生率約30%。臨床多表現為疲勞、虛弱、頭暈、皮膚黏膜蒼白、運動能力降低等。
骨質病變(Bone disease):發生率約90%,主要表現為胸腰椎、胸骨、肋骨疼痛和病理性骨折。
除了上述“CRAB”癥狀,多發性骨髓瘤還可伴隨反復感染、高黏滯血癥及消化系統、腎臟、視網膜、心臟和外周神經等病變,故而臨床極易誤診。
懷疑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時,應該積極進行以下檢查以明確診斷:①血常規、生化常規;②骨髓涂片檢查、骨髓染色體熒光原位雜交;③骨骼X線檢查;④PET-CT、CT、MRI等。?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多發性骨髓瘤仍然是一種不可治愈的疾病。目前,臨床主張,對于新診斷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如年齡≤65歲,體能狀況好,或雖然>65歲,但體能狀態評分良好的患者,可在誘導治療(是指在手術之前實施的一定周期和劑量的放化療)后進行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相關數據顯示,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骨髓瘤的長期有效率達到70%。而對于不適合移植的患者,可先根據患者的體能狀態選擇合適的化療方案進行化療,病情緩解之后再進行鞏固維持治療。
可喜的是,近年來出現的一些新藥,比如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制劑,可以極大地改善患者的癥狀,延長其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F在多發性骨髓瘤的中位生存期一般可達6~8年,不少患者可活過10年。因此,一旦確診患有多發性骨髓瘤也不要氣餒,應該以積極的心態配合醫生的治療,只有良好的情緒才會帶來良好的免疫功能,而良好的免疫功能對疾病的控制是很重要的,可以減少各種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從而取得更好的療效和更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