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 敏
(鄭州市人民檢察院,河南 鄭州 454000)
肋骨的主要功能是保護心肺等重要器官,因為解剖學的特點,肋骨本身缺乏肌層和皮下軟組織的保護,容易受到直接外力作用而發生骨折。第4-7肋骨相對固定且沒有其他骨骼保護,在受到外力時骨折發生率更高。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局限區域的直接暴力使肋骨向內彎曲導致直接骨折,這類骨折影像顯示清晰;在沒有受力區域因為胸部受到擠壓造成胸廓變形,肋骨向外側彎曲變形,此時局部外側骨膜受牽拉作用而發生破損,在不發生完全骨折的情況時,初期影像顯示不清晰。源于此,在司法實踐中多次出現被鑒定人初次傷情鑒定沒有報告明確骨折,但是后期二次鑒定發現有骨折情況。為避免此類糾紛,一些地區規定在初期骨折診斷不確定時,要等2-3周后再次復查影像,如果有骨痂形成就認定有肋骨骨折[1]。但是由于胸廓容易受到擠壓,如打噴嚏、睡臥、上肢活動等,而這些情況鑒定人很難把握,單憑骨痂形成來推定肋骨骨折也難以保證法律的公平正義。
目前,在對外傷性肋骨骨折案例的診斷中,很多基層醫院采用傳統DR攝像技術,但是DR成像的清晰度遠遠不能滿足肋骨骨折的診斷要求[2],見圖1。

圖1 同一鑒定人DR與CT成像效果對比
利用新的影像技術,如多排螺旋CT、計算機輔助成像(CR)、DR雙能減影等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肋骨骨折的診斷準確性。但在實踐中,依然存在突出問題。第一,時間因素。針對骨折是否原發傷導致,是否為一次形成。第二,技術局限。即便采用更小掃描間隙,也難以完全避免漏診。第三,檢查結果可比性不強。多次檢查的影像照片,無法保證同一位置,降低可比性。第四,其他因素。參與影像檢查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經驗,也會影響檢查結果。
PACS(Pictures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在醫學診斷領域屬于新興學科,其直觀化醫學影像技術,可以為臨床診療提供科學有效依據。隨著計算機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大容量存儲設備和高分辨率顯示器的出現,PACS系統已經成為“醫療AI”的重要組成部分。PACS系統功能豐富,可以讀取符 合DICOM(Digital Imaging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標準的各類影像設備,如CT、MRI、CR、DSA等,大大擴展了數字化圖像的應用范圍。將之應用到初期肋骨骨折診斷司法實踐中,流程,見圖2。

圖2 “數字化影像比對”工作流程
通過PACS系統將被鑒定人的影像資料進行管理、處理、比對,可以大大提高肋骨骨折鑒定的標準化和客觀性,提高初期肋骨骨折診斷的準確性,從而避免爭議和司法糾紛。自2017年以來,我們通過使用“數字化影像比對”技術處理了1000余起外傷性肋骨骨折鑒定案件,全部被司法鑒定機構認可并采用,未引起新的糾紛,應用效果顯著。在實踐中,基于PACS系統“數字化影像比對”技術,工作界面,見圖3。

圖3 “數字化影像對比”工作界面
與傳統影像技術相比,其優勢有:第一,更好的保密性。全過程都在服務器上進行,可以為每個圖像添加校驗碼,無法人工二次修改圖像,相較傳統檢查報告單減少了很多漏洞,增強了案件安全性。第二,解決了時間因素影響。通過將同一被鑒定人在不同時間肋骨影像的比對,可以完成是否一次成傷、新舊傷確定、同層影像對比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傷情鑒定的公信力。第三,實現了多媒體示證。通過不同時間圖像比對的動態展示、骨折部位的三維重建,能夠讓非專業人員更清晰地看到損傷情況,有助于鑒定人員釋法說理,減少司法糾紛隱患。
基于PACS系統“數字化影像比對”技術在法醫外傷性骨折的鑒定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醫學影像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引入人工智能技術輔助骨折影像診斷將成為趨勢。結合當前系統應用,下一步,我們將逐步搭建地區性影像數據庫和遠程專家會檢平臺,在手機、平板電腦上擴展影像顯示工作站,把“數字化影像比對”技術的應用擴展到全部骨折鑒定范圍,提高外傷性骨折影像鑒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