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之健 席佳穎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高達874萬人,比上一年增加40萬人,十年前僅為600萬。創業就業工作形式壓力劇增,同時大學畢業生的離職率也是居高不下,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面臨的工作壓力更大,由于他們對職業目標更不明確、生涯規劃能力更不足和職場適應能力更弱,直接導致他們的離職率高于其他類型的畢業生約十個百分點。然而這些都是高職院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開設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研究者長期從事學生社區心理健康成長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特別是《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的一線教學工作,能夠體會到當前課程存在一些問題、開展效果不盡如人意,同時也可以明白該課程的實施效果直接影響到學校職業指導工作質量的高低,影響到高職生未來的就業或創業,如何促進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有效實施是在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堅持立德樹人原則。能夠看出隨著高校就業體制改革和逐年的擴招,大學生就業難的矛盾便日益凸顯,因此只有不斷強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以及有效的對其開展就業指導,方能有效幫助他們進行合理的職業定位,認清目前的就業形勢,實現人職的合理匹配,發揮良好的職業指導作用。筆者秉持“全面思想政治教育、立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主動轉變思路,開啟“課程思政”建設,對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深挖細耕,努力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促進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是一門由學校承擔的系統生涯輔導和職業就業教育課程,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旨在提高高職各專業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和職業能力水平,力求使他們在踏上社會之前,從觀念、心態、技能、知識、品質、習慣等各個方面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

表1 課程學期進度安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綜合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問卷調查、心理測試、課堂講授、教育活動、培訓、講座、交流討論、社會實踐、咨詢、企業實習;鼓勵教師利用科學合理的測量工具進行教學。根據課程內容適時選擇教學方法,優化課程考核評價方案。

表2 課程評價
積極構建“雙師型”職業生涯教師師資團隊建設,將師資團隊擴充至就業與人才服務機構專業人員、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專員、校友、學生朋輩團體、學生家長等多方面力量的作用,多方群體納入職業生涯教育兼職師資隊伍,通過思政素養的提升,形成強大的、貫穿職前、職后的教育合力。
高職院校采取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同輩相助、提供資源和制定規劃來實施該門課程,而且課堂教學方式還是采用的比較多的互動教學策略。

圖1 課程思政改革內容
原有課程實施效果具有遲滯性、廣泛性和復雜性,應該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課程實施效果進行衡量。課程考核結合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在職業生涯規劃書撰寫和答辯過程中加入思政元素,提升評價可操作性。

表3 思政元素融入《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結課答辯評分表
因此,通過《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與課程思政元素相結合,在職業生涯指導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擇業能力,同時加強主觀上的引導,讓其能夠較快地融入到生產生活中,更好地執行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從而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將思政課程的教育模式產生的實際效果直接內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從學生職業規劃出發,逐步影響其思想和行為,進一步構建高素質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