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 內蒙古鄂托克前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新時期中央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金融扶貧,把農村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與脫貧攻堅有效結合起來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首先,金融扶貧將傳統的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金融貸款機制更加符合市場發展的需求,能夠為貧困地區提供充足的造血功能,幫助貧困群眾的思想能夠從“幫我扶貧”有效的轉向“我要脫貧”。其次,金融扶貧能夠促進精準扶貧和全面脫貧的有效落實,金融扶貧致力于精準和誠信,可以使貧困戶的誠信意識逐漸提升,營造出貧困地區優良的信用環境,為金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一)融資渠道和方式單一。從農村扶貧資金投入層面來說,當前情況下,農村商業銀行脫貧攻堅金融服務在產業扶貧方面的主要資金來源仍是銀行信貸資金,對于農村地區來說,貧困地區企業能夠利用券債或股權等渠道融資的融資量不足,難以滿足現實發展的需要。同時,對于貧困地區的農業項目來說,存在低收益和高風險等特點,商業銀行卻偏好資產抵押,農村大部分都缺少資產抵押和保證擔保,在農村地區還沒有形成聯合擔保機制前,扶貧貸款的投入十分缺乏,需及時拓展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拓寬脫貧攻堅金融服務的維度。
(二)產業集約化程度較低。農村地區的產業大多數是農業產業,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為主,農村商業銀行金融扶貧項目存在信息不對稱、產業集約化程度較低以及建設周期長等特點,不利于加強產業扶貧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從產業扶貧的實際情況來看,對新型經營主體的項目和資金投入,都會按照比例分紅,然而,由于農村農戶的資金投入不足,再加上參與產業扶貧的意識不夠,能力不強,就導致農戶參與到產業發展的目標得不到落實。對于產業鏈來說,普遍存在貧困戶分散經營的現象,農戶和企業的利益聯合強度不夠,機制不完善,導致農村扶貧產業集約化程度較低,不利于產業扶貧的可持續發展。
(三)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程度不夠。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村商業銀行助力脫貧攻堅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協同發展還有待加強,需要及時解決好兩者的融合發展問題。對處于農村地區的商業銀行來說,即使當前脫貧攻堅積累的實踐經驗已經較為豐富,但是這些經驗并沒有完全融入到服務鄉村振興的戰略之中。如何將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與脫貧攻堅有效融合起來,如何把脫貧攻堅的實踐經驗與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充分結合起來,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有效融合“互聯網+”,開展金融扶貧綜合性服務。首先,農村商業銀行可以增強農村地區客戶使用惠農E通和扶貧商城等平臺的意識,通過將線上交易形式多樣化,來加強農村商業銀行與農村客戶供求關系的穩定性,優化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其次,根據年齡差異來構建針對性的現金與非現金支付體系,對于使用現金的老年客戶來說,可以將傳統的惠農通助農取款點合理保留下來,對于使用非支付手段較多的中青年客戶來說,要加強以掌上銀行為主要支付手段的建設,增強客戶的粘性;最后,給予參與到電商服務平臺合作的農戶充分的信貸支持,突破傳統信貸扶貧的局限性,把“信貸+金融服務”的模式充分運用到農村商業銀行持續推進脫貧攻堅金融服務的實踐中,加強農村金融服務覆蓋的全面性,提高融資的可得性,使農村金融扶貧工作的成本能夠得到有效降低。
(二)加強產業發展多元化,激發農村農戶內生動力。首先,可以根據農村地區的資源優勢和現實情況,發展符合當地特色的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和休閑農業等產業,提高市場占有率,加強農村貧困人口和新型農業結構的有效結合;其次,可以在原先的扶貧產業規模上,發展新型的經營主體,在構建農村產業體系時,注重以農戶為主導,加強農村貧困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連接;最后,在脫貧攻堅的決勝期,脫貧工作已經不僅僅是要使貧困戶穩定脫貧,還需要不斷擴大生產,這就要求農村的商業銀行需要增強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的創新性,例如,可以加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金融服務模式建設,使農戶的融資服務體驗得到有效提升,助推農村貧困戶從享受脫貧政策人口的角色合理轉變到規模經營農戶主體。
(三)金融服務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首先,創新發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根據小農戶的特點,通過建立具有層次性的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結構,使鄉村振興融資需求多樣化得到有效滿足;其次,需要有效鞏固金融扶貧的成果,可以鼓勵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發展,注重引導扶貧龍頭企業與農村貧困戶和合作社之間建立購銷合同,推動產業發展與小農戶生產的有效結合;最后,農村商業銀行需要重點明確支持領域,重點支持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發展,提高農村特色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同時還要滿足農村的特色休閑農業與旅游業的發展資金需求,推進農村三大產業的融合發展。
農村商業銀行持續推進脫貧攻堅金融服務,為推動脫貧攻堅的工作順利完成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撐,在落實扶貧政策和推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環節中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之后的工作中,需要農村商業銀行加強精準扶貧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和優化,在取得良好金融扶貧效果的同時,還培養了潛在的客戶群體,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的完善和發展,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和農村改革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