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臣 北京歌華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所謂企業金融,即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融通資金,目的是保證企業各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充足及平衡。而目前,諸多企業在經營中,均存在金融融資風險問題,對企業的發展及地方經濟的穩定均產生不良影響。原因在于企業一旦出現融資風險后,對金融機構資金投入的積極性會產生干擾,影響地區經濟的發展。所以,為保證企業的自身的發展,已經穩定地區經濟,建立完善的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對金融融資風險進行防范,是金融機構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在對企業金融融資風險問題分析的基礎上,對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建立的途徑及對策進行了概述,以期為金融機構在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建立中提供借鑒。
受收益變動的影響,融資本身存在一定風險,為降低融資風險,諸多企業過度使用企業信用,采取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從銀行進行借貸,長此以往,企業信用下降后借貸難度增大,容易引起資金鏈斷裂。不僅對企業自身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同時對社會經濟發展也會產生影響。導致企業金融融資風險發生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即內因與外因,在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終導致投資風險出現。首先,內因方面。包含企業負債利息率、規模、負債年限等因素,通常企業融資風險的大小與企業負債規模、利息率及年限等呈正比,即負債規模越大、利息率越高、年限越長,企業面臨的融資風險就越高。其次,外因方面。包含金融市場、經營風險、資金流動性及預期資金流入量等因素。企業金融融資會受經營風險的影響,要求企業在經營中對融資方式合理選擇,防止經營因素導致負債增加,對企業運轉帶來影響。企業融資離不開金融市場,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應對愜意負債利率產生直接影響,而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處于波動狀態,會導致企業融資風險加劇。企業資金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應出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而企業預期資金流入量是企業償還能力的體現,兩種因素共同作用,可使企業融資風險增加。
在企業融資中,融資過程、融資方式等,均能通過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進行分析,合理的預測與分析企業融資行為,尤其對企業在融資中可出現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為企業管理層、財務部門等在融資中對目標計劃相應的進行調整提供依據。通過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中的監測功能,使企業融資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得到規避,保證了融資的平穩與安全。同時,在融資過程中,一旦出現異常情況,預警機制能夠第一時間將勁爆信息發送到管理人員處,以便對異常情況及時處理,避免問題的加重。
在企業金融融資中,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的診斷功能是在檢測融資狀況的基礎上,全程跟蹤整個融資過程,幫助企業對融資的走勢進行判斷,如融資走勢良好,企業可以對融資方式、政策等適當進行調整,是融資力度加大;而融資走勢不良事,對企業資金可及時調整,對融資方式更合理的選擇。此外,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在實施中,對現代化的診斷技術、管理技術也可引入,使風險預警機制的診斷功能得到強化。
在監測與診斷功能基礎上,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運行中,對存在的異常風險問題及時發現與確定后,通過矯正功能,對融資中存在的問題、偏差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源,并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問題的擴大。同時,矯正功能能夠對已經出現的問題中吸取相應的教訓及經驗,對企業未來的融資行為進行指導和規范,對企業的持續發展、市場競爭能力的提升等均有促進作用。
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自身素質中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應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及危機意識。作為企業管理層,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必須牢固數據全程風險控制的理念,對財務危機的發生應有高度的警惕與清晰的認知,在日常工作中納入風險防控內容。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中,除了重視生產、經營活動外,在人員培養方面也應加大力度,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政策及時培訓,加強員工自我學習的醫師,樹立正確的風險防范意識與觀念,是企業全體員工的危機意識得到加強,對遠期合約等最新、最有效的融資風險防范工具定期進行培訓與學習,并能對所學的風險防范工具運用到企業融資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解決、此外,對財務管理層、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注重提升,也是降低與防范融資風險的有效手段。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通過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的完善,保證了企業經營活動的良好開展。而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平臺的建立,則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帶頭,對相關金融機構進行引導與鼓勵,對企業經營的最新動態、真實情況實時公布,使企業經營信息更加的透明。此外,融資預警平臺的構建,需建立在企業發展的基礎上,能夠對企業信息快速的收集、整理,然后借助風險信息數據庫,對相關數據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幫助財務人員更準確的進行風險分析。所以,企業金融風險預警平臺的建立,需在國家及地方政策的引導下,從企業發展實際出發,對愜意風險征兆深入挖掘,向相關單位發出預警信息,對企業金融融資風險有預防與解決的作用,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保障。
作為金融機構而言,也需樹立全局意識,對企業的真實信息及時搜集與整理,并存儲在預警平臺中,對企業融資風險數據庫數據信息及時更新與完善,為企業融資風險防范提供依據。但當前在對愜意金融風險信息數據庫完善中,不同金融機構、企業不同部門提供的數據存在不同、重復等情況,所以數據路管理部門需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與調查,去偽存真,獲取企業真實情況,才能保證數據庫信息的準確。此外,由于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企業信息也處于實時變化的狀態,對數據庫信息也應及時更新和完善。長期以來,金融機構在為企業提供服務時,主要以金融融資、資金結算、抵押擔保等服務諸位,所以數據庫內信息的質量要想得到保證,必須要有相應的監管部門參與進來,對各機構提供的信息匯總到監管部門后再發送至預警平臺。信息數據來源主要由工商部門、發改委、商務部、統計部門等,不同部門根據自身的職責定位,提供相應的數據信息。
企業融資風險防控中,金融機構作為主要參與方,其在業務開展中,對國家產婦政策、貨幣貸款政策必須貫徹執行,同時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必須詳細深入的了解,得到最準確、最真實的企業投資、財務、信用等信息,將金融融資發放的門檻提高,對風險加強管理,對資金的流轉、使用加強監督與管理,對企業融資存在的潛在風險及時發現,將風險控制在萌芽階段?,F階段,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府的宏觀調控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打多年前企業信息處于具體、分散的狀態,要提升融資風險防范效果,就需要構建高質量的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對企業融資信息進行共享,做到防患于未然。所以,作為金融監管機構而言,需帶頭組織銀行間進行信息共享,同時政府部門對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帶頭執行,促進信息的交流溝通。此外,企業金融融資風險數據庫的建立,對金融風險指標能夠從多層面、多角度的進行對比分析,對異常情況可及時發現,并反饋給金融機構,發出風險預警,提示企業做好防范與應對,對企業及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均有促進作用。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金融融資是重要組成,不僅對自身的長遠發展產生影響,同時一定程度上對區域經濟發展也會產生影響。所以,對企業金融融資加強管理,完善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是重要措施,并通過企業管理層危機意識的加強、風險預警機制的完善、風險數據庫的建立及加強信息共享等手段,使企業風險預警制度、手段、措施等不斷完善,保證企業融資的正常運行,才能促使企業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