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南燕 長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三基”精神是黨的十九大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工人階級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精神的回顧、弘揚和升華,是新時期全國經濟建設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為國家經濟建設的主要構成之一,國有企業的改革進程必須要以“三基”為基礎進行深化改革,“三基”指示精神是國有企業夯實基礎管理、提升隊伍戰斗力、滿足經濟改革需求、實現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保障。在這個全新的歷史節點,在這個嶄新的經濟形勢和歷史條件下,國有企業如何深入貫徹落實“三基”工作,以“三基”工作為切入點進行滿足現代市場需求的改革工作就成為了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三基”建設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意義。“三基”包含: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和基本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國有體制改革作為現代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舉措,牽動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眾多利益有官方,要想實現穩步轉變,順利變革就必須依賴“三基”工作的強有力支撐。“三基”工作能夠幫助國有企業夯實基層的結構基礎,提升企業隊伍建設,優化工作結構,企業只有基層結構牢固、戰隊隊伍過硬、基層工作結構優化才能夠在最小振動范圍內實現制度和體制的改革。“三基”建設能夠幫助國有企業順利完成改革工作,實現企業瘦身,幫助國有企業貫徹和落實全新的企業發展理念,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幫助國有企業提升精細化的管理水平,是國有企業實現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前提。
(二)當前我國國有企業“三基”建設的發展現狀。“三基”建設是近年來我黨抓基層、打基礎、謀長遠的一項重點工程,然而這項重要指示精神在國有企業的貫徹落實過程中依然會遇到許多“埋伏戰”,使得“三基”工作的職能作用大打折扣。
首先,基層組織建設方面多數國有企業流于形式。部分國有企業對重視黨建工作,從嚴治黨認識不夠深入,致使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執行動力不足,不能夠形成全新的思想認識和業務能力,與“三基”工作的要求還有相當長的距離;其次,基礎工作建設方面多數國有企業缺乏標準化、規范化的制度和流程。部分國有企業的執行標準不同意,規章制度不夠規范,基礎管理十分混亂,使得企業、子公司、部門、員工從上至下都“慵懶松軟”,生產效率低下,精細化水平較低;第三,基本能力建設方面多數國有企業員工素質跟不上企業改革發展的步伐,高精尖人才短缺。國有企業改革創新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而現階段我國固有企業員工普遍專業水平較低,缺乏高精尖人才的引進以及專業技能培訓,面對新形勢和新改革的工作方法不多,整體競爭能力薄弱。
(一)強化“三基”建設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根”和“魂”。在新時期的經濟發展要求下,國有企業要致力于滿足市場需求的改革發展,這就需要國有企業必須遵循黨的指示精神,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三基”建設指示精神,保障國有企業在黨的正確引導下完成改革發展的既定目標,以“三基”工作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根”和“魂”,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深入到國有企業改革建設的每一個環節。此外,加強“三基”工作建設還能夠幫助國有企業提升組織生活質量和政治生活水平,進而在企業內部營造出良好的政治生態,錘煉出堅忍不拔、堅定信仰的黨員隊伍,為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提供優越的政治環境、組織環境和團隊環境,進而在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形成共建共享、齊心系列的良性發展局面。
(二)強化“三基”建設是國有企業轉型發展、和諧穩定的中流砥柱。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產業結構得到了不斷的優化和升級,國有企業的改革也正式進入“深水區”。國有企業多數處于側供給結構改革的風口浪尖,因此,這趟國有企業改革的“破冰之旅”就必須要具備“壯士斷腕”的無上勇氣和“去產能”、“卸包袱”的科學手段。國有企業改革要把握“三基”工作建設這個“助推器”,在企業改革的范圍內強化“三基”工作建設,把“三基”工作建設作為企業改革發展的“壓艙石”,抓基層,使國有企業組織聯動具備穩定性;打基礎,使國有企業制度完善能夠跟上改革的步伐;勇創新,使國有企業的員工團隊具備充足的基礎能力,確保改革發展的執行性。
“三基”工作建設是國有企業“強身健體”的過程,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中流砥柱,只有經過“三基”工作的“定魂正骨”和“血肉重塑”,才能夠幫助國有企業打造出一副“鋼筋鐵骨”,才能夠使國有企業的改革之路和諧穩定、順利轉型。
綜上所述:總而言之,在新的經濟建設和時代發展的共同要求下,國有企業進行結構改革已經勢在必行,其深化改革和轉型發展的道路充滿荊棘。國有企業要始終追隨黨的腳步,以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統領,找準改革工作重心,前面深化“三基”工作建設,以“三基”工作作為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根”和“魂”,充分發揮“三基”工作的中流砥柱作用,為企業的各項改革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政治保障,為國有企業改革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