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肅
(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 普外胃腸科,山西 大同 037000)
急性闌尾炎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誘因包括不良飲食、感染和腸梗阻等等[1]。急性闌尾炎主要臨床表現為持續伴陣發性加劇的右下腹痛、惡心嘔吐、發熱壓和反跳痛等,并伴有白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增多等狀況,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者可危機生命[2]。急性闌尾炎在臨床上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其中,開腹手術為傳統的治療方法,治療效果明顯但是存在明顯不足。另一方面,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完善,腹腔鏡手術在臨床外科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具有創傷小,恢復時間短等優勢[3]。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傳統開腹和腹腔鏡手術在急性闌尾炎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們選取所在醫院12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觀察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篩選所在醫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12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分析研究對象,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將12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分為兩組,即觀察組60例,對照組 60例。觀察組6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齡23~68歲,平均(39.2±6.8)歲,發病到就診時間1.2~10 h,平均(5.1±2.4)h,其中,單純性19例,壞疽與穿孔性23例,化膿性18例。對照組6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齡24~69歲,平均(40.3±6.4)歲,發病到就診時間1.5~11 h,平均(4.8±2.6)h,其中,單純性21例,壞疽與穿孔性22例,化膿性17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性別、年齡、發病到就診時間間隔和急性闌尾炎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患者癥狀和體征均符合急性闌尾炎診斷標準;②患者家屬知曉本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者神志清晰無認知障礙;④排除患者原發性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病癥、畸形、遺傳病、肝腎功能障礙及精神障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處理:對照組急性闌尾炎患者采取傳統開腹手術治療,開展傳統闌尾切除術,手術開始前進行全身麻醉處理,然后在麥氏點進行長切口,分開腹壁,找到闌尾根部,游離闌尾系膜,并在闌尾根部對闌尾進行結扎,并在結扎處0.5 cm距離切除闌尾組織,殘端埋入盲腸,縫合闌尾殘端,用生理鹽水沖洗后檢查縫合切口,完成手術。
1.2.2 觀察組處理:觀察組急性闌尾炎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模式。主要操作包括: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手術開始之前,采取頭低腳高體位,全身麻醉,然后在臍部下方做約1 cm的切口,人工氣腹建立完成,進行腹腔鏡放置。在麥氏點及左側對稱處做1 cm的切口,放入套管鞘進行腹腔檢查。利用負壓吸出膿液,找到闌尾分離粘連,結扎闌尾根部,距結扎點約0.5 cm處電切處理,止血并取出闌尾,生理鹽水沖洗并關閉腹腔。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觀察分析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情況。觀察分析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腹腔膿腫 、切口感染和腸梗阻等狀況。患者治療滿意度調查采取自擬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問卷直接由患者評分,滿分為100分,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至79分為滿意,0至59分為不滿意 治療滿意度=(非常滿意 + 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 SPSS 18.0 軟件分析,計量 資料以()表示,數據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臨床相關指標的比較。根據觀察組和對照組急性闌尾炎患者臨床相關指標的比較可以知,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臨床相關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中采用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模式,能夠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術中出血量,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少住院時間,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臨床相關指標的比較()

表1 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臨床相關指標的比較()
住院時間(d)觀察組 60 31.7 ±10.9 15.6 ± 10.7 14.2±8.6 5.6±1.4對照組 60 56.5 ±12.5 33.5±13.1 27.6±9.2 7.1±1.2 t - 4.73 5.26 4.81 3.16 P -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首次排氣時間(h)
2.2 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根據觀察組和對照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可以知,明顯高于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觀察組,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中采用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模式,能夠顯著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滿意度的比較。根據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結果可以知,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滿意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中采用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模式,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滿意度的比較[n(%)]
傳統開腹闌尾切除手術,因為切口較長,術中出血量加大,且術后切口容易發生感染,影響術后的恢復,延長住院時間,并且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概率,給患者帶來較大的不便,降低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4]。腹腔鏡手術是在傳統開腹切除術進行優化改進,微創手術帶來較小的手術切口,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易于恢復,減少術后感染風險,有效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有利于患者的預后[5]。此外,腹腔鏡在腹部3個微型切口進行手術,手術封閉,能夠減少對胃腸功能影響。
本研究顯示,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采取傳統開腹手術的患者,表明在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中采用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模式,能夠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采取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患者,表明在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中采用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模式,能夠顯著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6]。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滿意率為100%,顯著高于采取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患者(81.7%),表明在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中采用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模式,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中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模式,能夠顯著改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術中出血量,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少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患者治療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