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芬,談碧波,彭丹,楊明艷,毛英
(南方科技大學醫院(1.急診科,2.護理部),廣東 深圳 518055)
急救護理學是一門專業核心學科,主要研究各類急危重癥病人搶救護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為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搶救成功率、促進病人康復、降低傷殘率和提高生命質量提供保障,教學內容十分繁雜,是臨床護理教學的重點難點[1]。急診的特點主要是在緊急的情況下,以最快的時間對病人進行專業、科學的搶救,以此來緩解病人的痛苦。因此,急診科護士必須有專業的知識、過硬的操作技能以及優秀的組織協調能力,才能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急診科護士的專業知識、操作能力以及組織能力,成為了臨床研究的重點課題。據相關研究表明[2-3],將CBL應用到臨床護理的教學中,可提高護士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護士知曉如何把基礎理論應用到實踐中,提升護士的技能操作能力[4]。應用案例分析教學,通過結構化臨床考核方式,客觀地分析護士臨床能力,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鑒于此,本文就CBL教學法聯合OCSE模式在低年資護士急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抽取100例在我院工作的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培訓時間為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按隨機數字表法的方式,將100例護士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護士50例,男3例,女47例,年齡22~26歲,平均(24.35±2.15)歲,工作年限0.6~4年,平均(2.68~0.12)年,護士層級:N0層級為15例,NI層級為20例,N2層級為15例,學歷:大專12例,本科38例;觀察組護士50例,男4例,女46例,年齡22~27歲,平均(24.87±2.34)歲,工作年限0.5~4年,平均(2.46~0.31)年,護士層級:N0層級為12例,NI層級為20例,N2層級為18例,學歷:大專15例,本科35例。兩組護士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可進行對比(P>0.05)。納入標準:年資低于5年的護士。排除標準:未獲得護士資格證的護士。
1.2 方法。對照組:對護士進行傳統的教學,利用多媒體投放教學的內容,由帶教老師親自示范,并采用傳統的考核方式對護士進行考核。觀察組:采用CBL教學法聯合OCSE模式對護士進行教學。首先,根據教學的目的對教學情境、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計劃進行設定;其次,帶教老師在教學前需收集急診科相關的典型病例,并將其制定為CBL教學病例集。教學過程:①帶教老師為低年資護士介紹CBL典型病例后,根據所選病例中的疾病特點設置相關的問題,并向護士提問。②要求護士通過分組的形式,對帶教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同時還需要查詢疾病的相關信息,根據所查詢到的信息對問題進行分析并解決問題。③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確認護士對疾病有基本認知后,帶教老師需對之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并對該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方式以及治療方式等問題進行講解,加強與護士之間的溝通,對護士的臨床思維能力進行鍛煉。④對急診護理程序進行模擬實踐,讓護士對扮演SP的人員進行病史詢問,進行體格檢查后對其進行呼吸道管理、開放靜脈通道、胸外心臟按壓等搶救操作,操作結束后,讓護士自行找出護理的問題,自己制定護理的計劃及措施,并對SP進行健康宣教。
1.3 觀察指標。①對兩組護士的理論考試、實踐操作以及評判性思維能力的評分進行比較。②采用臨床實際病例所編寫的考試內容對兩組低年資護士進行考核,考核站點分為4站。第1站進行護理評估考核,考生需根據病例的基本信息對SP進行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等入院護理工作;第2站進行臨床思維考核,根據病例信息和第1站所收集到的內容以及患者自身的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第3站和第4站為溝通技巧與人文關懷考核,在考試時設置常見的護患沖突場景,讓考生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結束后由帶教老師對護士的診療結果進行客觀的分析、評價和總結,從而達到客觀考核的目的。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若檢驗結果為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護士的臨床急救能力評分。觀察組護士的理論考試、實踐操作以及評判性思維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護士的臨床急救能力評分

表1 對比兩組護士的臨床急救能力評分
組別 例數 理論考試 實踐操作 評判性思維能力對照組 50 76.14±3.24 69.23±3.25 243.24±12.36觀察組 50 85.36±4.54 83.21±5.24 291.35±15.47 t - 8.26 11.33 12.14 P - <0.05 <0.05 <0.05
2.2 比較兩組護士的綜合能力評分。觀察組的護理評估、臨床思維、溝通技巧、人文關懷以及整體評價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護士的綜合能力評分

表2 對比兩組護士的綜合能力評分
組別 例數 護理評估 臨床思維 溝通技巧 人文關懷 整體評價對照組 50 11.36±1.24 9.68±1.23 12.35±1.77 11.36±1.26 11.21±1.24觀察組 50 15.36±2.14 15.74±2.45 16.47±2.43 15.32±2.31 15.38±2.41 t-8.08 11.05 6.85 7.52 7.62 P-<0.05 <0.05 <0.05 <0.05 <0.05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教學,教學內容多是以理論知識為主,忽略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導致護士缺乏實踐能力,其在面對真正的搶救狀態時,不知該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互融合,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極易出現手忙腳亂的狀況,嚴重影響了搶救的進度。CBL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導向的情景模擬教學法,也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5]。OCSE模式主要是通過分站點考核的方式,使用SP病人反饋,客觀評估醫護人員的臨床能力[6-8]。將CBL教學法于OCSE模式聯合應用到急救護理的教學中,存在以下幾點優勢:①在教學中引入相關的病例,可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讓護士能夠快速融入到課堂中。②通過分組教學的方式,讓護士與小組成員相互討論,積極表達自身的觀點,在擴充知識面的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溝通能力。③通過病例分析的方式,讓護士對病人的病情變化進行觀察,采集病人的疾病史,并根據病人的自身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可有效提升護士的臨床思維能力。④讓護士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找到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之間的關聯性,提高護士的實踐能力,保證護士在面對突發情況時能從容面對。本文觀察組在應用CBL教學法聯合OCSE模式后,該組的理論考試、實踐操作、評判性思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明顯得到了提高,且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在急救護理教學中應用CBL教學法,讓護士對真實的病例進行體驗和分析,可有效提升護士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急救護理教學中應用CBL教學法聯合OCSE模式對低年資護士進行教學,可有效提升低年資護士的臨床思維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從而提高低年資護士綜合急救護理能力。但由于OCSE模式在我國護理領域的起步較晚,還未有統一的標準,還需進一步完善考站的內容以及考試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