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日平,程恭甫,林逢源,張龍
(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 大同煤礦集團同華醫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山西 大同 037003)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臨床常見血管系統疾病,且DVT血栓脫落容易引發肺栓塞,而PE具有發病急、癥狀重、死亡率高的特征。DVT血栓形成導致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后綜合征(PTS),表現為下肢潰瘍、持續腫脹,增加患者痛苦,嚴重地威脅人類的健康[1]。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在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中應用Angiojet機械血栓清除術可快速清除血栓,且創傷較少,在及時有效的抗凝治療同時行快速血栓清除,既可以防止發生PE,又可以快速恢復深靜脈回流、挽救瓣膜功能,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是治療DVT、預防PTS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探討在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中應用Angiojet機械血栓清除術的臨床應用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我院就診的43例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進行研究,采用回顧性進行研究分析。男23例,女20例,年齡62~82歲,平均(71.54±5.48)歲,病程2~14 d,平均(5.48±2.54)d。所有患者經下肢靜脈造影,確診為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診斷為混合型血栓。
1.2 方法。下腔靜脈濾器置入過程:術前指導患者保持俯臥位,在足背靜脈造影下,具體了解血栓面積大小,穿刺點選擇同側腘靜脈順血流方向穿刺,應用順行穿刺方式,盡量避免損傷靜脈瓣膜。接下來,穿刺健側股靜脈,在深靜脈開口水平下方處常規放置可回收型下腔靜脈濾器。置入濾器后,應將濾器固定在鞘管上,避免濾器移動。Angiojet機械血栓清除術過程:手術過程中,要求患者保持俯臥位,在靜脈鞘管指導下使用壓力泵,施加壓力,將所有血栓碾碎,最后使用Angiojet機械血栓噴射進行導管抽吸。在Angiojet機械血栓噴射模式中向血栓噴射20萬~60萬U的尿激酶,再轉換為抽吸模式,對血栓段以2 mm/s速度進行抽吸。抽吸后,對患者進行造影,了解血栓清除情況。若造影顯示,仍然有殘余的血栓,留置溶栓導管,進行CDT。在手術過程中,造影發現髂靜脈狹窄>50%,首選球囊擴張,如復查回彈,狹窄未解除選擇支架置入術[2]。手術過程中血栓掉落在濾器中,在抽吸過程中應將濾器中血栓清理干凈。在抽吸干凈所有血栓,且濾器中無血栓情況下,術后第12天左右取出下腔靜脈濾器,手術完畢。在造影中檢測出血栓,且濾器中殘留大量血栓時,清除完所有血栓后,術后第12天左右取出下腔靜脈濾器,手術完畢。手術結束后,不存在溶栓禁忌者可保留靜脈鞘管,并向鞘管中注入每12 h注入30萬U尿激素清理殘留血栓。之后進行靜脈造影,根據檢測結果,調整注入尿激素劑量,提升血栓清理效果。
1.3 療效標準。比較治療前后患者的大腿、小腿周徑差及D-二聚體水平,并使用Villalta對患者病情發生情況進行分級。
1.4 統計學分析。將數據納入SPSS 22.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者大腿、小腿周徑差比較。治療前,大腿周徑差為(4.84±1.46)cm,治療后為(2.54±1.25)c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小腿周徑差為(2.43±1.54)cm,治療后為(1.41±1.05)c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D-二聚體水平為(1.24±0.24)mg/L,治療后,D-二聚體水平(0.34±0.13)mg/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大腿、小腿周徑差比較

表1 治療前后患者大腿、小腿周徑差比較
組別 例數 大腿周徑差(cm)D-二聚體(mg/L)治療前 43 4.84±1.46 2.43±1.54 1.24±0.24治療后 43 2.54±1.25 1.41±1.05 0.34±0.13 t - 7.847 3.589 21.622 P - 0.001 0.001 0.001小腿周徑差(cm)
2.2 使用Villalta評估。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所有患者中均無病情復發情況。經Villalta評估,有3例患者評估為輕度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臨床常見疾病,臨床主要使用抗凝藥物控制血栓形成,預防并發癥發生。但是臨床實踐證明,針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單純只用抗凝藥物治療,預后效果不顯著,患者有出血情況[3-4]。因此臨床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方案做了進一步研究。
AngioJet機械血栓清除術主要是利用流變學吸栓劑局部噴藥溶栓清除血栓。在治療過程增加生理鹽水流動壓力,使血管內產生抵低壓,從而吸出血栓。經臨床檢驗,很多患者在進行AngioJet機械血栓清除術后恢復清情況良好,且術后無不良反應,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法[5-6]。另外在手術治療過程中使用壓力泵,能快速擴張血管,加速血栓破裂,更有利于清理血栓。在抽吸血栓時,破裂的血栓還能增大與藥物的接觸面積,能預防血栓進一步擴大,避免破裂血栓順著側肢血管回流,導致血栓清理不完全[7]。很多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血栓未清理干凈,誘發肺栓塞發生。為預防肺栓塞形成,在手術治療后還應給予患者抗凝藥物治療。若抗凝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可在術后保留靜脈鞘管,并持續向鞘管注入尿激素,清理殘留血栓[8]。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大腿周徑差為(4.84±1.46)cm,治療后為(2.54±1.25)c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小腿周徑差為(2.43±1.54)cm,治療后為(1.41±1.05)c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所有患者中均無病情復發情況。經Villalta評估,有3例患者評估為輕度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說明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實施AngioJet機械血栓清除術治療臨床效果顯著,能明顯改善臨床癥狀,且復發性明顯降低。D-二聚體是檢測纖維蛋白溶解功能重要指標,當人體處于高凝狀態時,纖維蛋白溶解功能處于亢進狀態,水平將出現明顯增高,故可通過檢測D-二聚體水平了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嚴重度。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D-二聚體水平為(1.24±0.24)mg/L,治療后,D-二聚體水平(0.34±0.13)mg/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AngioJet機械血栓清除術產生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Angiojet機械血栓清除術用于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效果顯著,能明顯縮短大腿、小腿周徑差,且術后復發性較低,預后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