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杏英,葉時雄,廖海杰
(云浮市新興縣中醫院,廣東 云浮 527400)
中藥作為我國的傳統藥物,在治療疾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臨床治療療效已經得到臨床認可[1]。近些年來,隨著中醫藥的不斷發展,中藥免煎顆粒、中藥飲片也逐漸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但二者的制備過程卻有所差異,導致其副反應與治療療效存在差異。中藥飲片因缺乏統一標準,導致整體藥物不合格率高達30%;并且受到產地、自然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同種類型的中藥材品質良莠不齊[2]。中藥免煎顆粒作為一種新型劑型,主要是借助現代工藝,經過提取、濃縮等多道程序,所制作成的顆粒劑,具有①湯劑吸收速度快、②效果顯著的特點;避免了煎煮中藥湯劑時帶來的不便、令人不悅的氣味、療效不穩定等諸多問題[3]。隨著中藥新劑型不斷出現,為促使中藥能夠更好的發展,給臨床帶來更方便、更有效、更有利的服務,本文主要探索中藥免煎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的臨床治療療效差異,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臨床研究對比法,隨機對我院開具的門診處方資料進行調研查證,并從中抽調應用中藥免煎顆粒等比例處方的30例患者(研究組),及中藥飲片等比例處方的30例患者(參照組)為研究對象,研究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3~42歲,平均(34.18±3.58)歲;參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1~43歲,平均(34.36±2.79)歲。研究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比較各項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納入標準:①均在知情情況下,自愿簽訂同意書;②不伴有嚴重內科疾病者;③無精神疾病者;④無凝血功能障礙者。排除標準:①伴有肝腎功能衰竭者;②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③伴有惡性腫瘤者。
1.2 方法。統計分析所有研究對象的處方資料,并將結果詳細記錄在冊,其中包括中藥免煎顆粒與中藥飲片的①使用情況;②使用時間;③使用范圍等。
1.3 觀察指標。評估研究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治療效果評估:①優秀: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消失,未出現任何藥物不良反應與并發癥;②良好: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未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與并發癥感染;③一般:患者治療后,出現輕微不良反應癥狀。臨床總有效率=優秀率+良好率。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發生血常規異常、胃腸道不適的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將數據納入SPSS 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參組組為80.00%,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參照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研究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研究組患者發生血常規異常率、胃腸道不適率分別為0.00%、3.33%,參照組患者為6.67%、13.33%,研究組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研究組與參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中藥飲片是根據中藥藥材理論與炮制方法,經過加工炮制后,可在中醫臨床直接應用的中藥。中藥飲片繼承了我國中醫治療中的辯證治療,同時結合制劑調劑的相關需求,經過加工、炮會后,需接受多次檢驗[4]。具有十分嚴密的中醫理論,具有以下幾個優點:①中藥飲片共煎能夠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在煎煮的規程當中,會使其形成糊化淀粉,從而增加酚性藥物的溶解度。②儲存方式較為簡單,可縮短患者的取藥時間;目前,大部分中藥飲片都是采用的小包裝,500~100個小包裝組成中包裝,再由10個中包裝組成大包裝,每個大包裝約5~10 kg重;方便運輸且儲存也較為容易;此外,每個包裝上都有對應批號,在取藥的時候,便于將存儲時間長的飲片取出來,避免發生飲片出現變質的情況;同時,在保存小包裝中藥飲片時,可應用專用復合薄膜,真空包裝,可減少外界因素對飲片造成的影響,保障飲片的質量[5]。但是,傳統中藥飲片易受到:①藥物的產地、品種;②炮制工藝;③采收時間;④時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其質量下降。在進行炮制中藥飲片的過程中,若是操作不規范,容易使有效成分流食;儲藏不合理,易出現霉變等情況;對于包裝好的飲片,因其直觀性較差,無法直接檢查,難以辨別藥材質量;對于采用小包裝的特殊飲片,處理難度會增加,若需要使用搗碎的藥材,傳統方法是將其臨時搗碎,但對于小包裝則是將部分搗碎[6]。
中藥免煎顆粒則是在中醫飲片的基礎上,應用現代技術將中藥藥材進一步提取、分離、濃縮、干燥、制粒、包裝后,所制作的一種純中藥產品[7]。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不會應用到任何一種西藥成分的藥物,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增強了中藥藥性,還提升了中藥利用度;同時,免去了煎煮等復雜步驟,直接沖服便能達到同樣的治療療效。具有以下幾個優點:①保留了中藥飲片的全部特征,包括它的有效成份、性味、歸經、主治、功效等,不僅能滿足臨床醫師辯證論治、隨證加減,且藥性強、藥效高。②省去了煎煮過程,可直接開水沖服,且服用的劑量少、作用快速、成份完全、效果明確、安全系數高、便于攜帶、保存方便等。③能在包裝袋上標注使用時間、有效期限,便于監控質量,容易保管。④應用后,藥物毒副性較小,可以治療各種不同類型的慢性疾病,且藥物使用劑量小[8]。但中藥免煎顆粒在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①質量標準不規范,無法統一定價、劑量與大小,包裝不規范,說明書不完整,缺乏一定的安全性。②成本較高,費用高,容易導致部分終止治療。③在工業中提出了單味中藥的所有活性成分,濃縮、干燥時加熱容易損傷藥材中的不穩定性成分。④中藥復方藥理作用并不是累加單味藥材中的有效成分,還包括了煎煮過程中藥物間的吸附、沉淀、增溶與助溶對成分含量產生的改變等。因此,目前尚未確定提取單味中藥成分后的簡單混合是否與傳統煎煮等同。⑤配方顆粒加賦形劑會對口感產生影響、容易回潮等缺點[9]。因傳統中藥飲片未能得到人們的廣泛接受,所以在使用以上2類藥物治療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觀察,可有效的提高臨床治療療效。
綜上所述,中藥免煎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均具有一定的臨床治療療效,但中藥免煎顆粒效果更佳,且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小,安全系數高,便于給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