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鐘曉霞,朱水染
(吳川市人民醫院廣東 湛江 524500)
2型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因為2型糖尿病病人體內的胰島素細胞發生異常變化,造成胰島素功能受損,分泌能力下降,進而導致血糖水平升高[1]。隨著生活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越來越多,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升高。該疾病如果未及時治療控制,可能會引發其他不良癥狀,如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對病人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臨床上通過堅持長期服用藥物來改善血糖水平,我院選取156例患有該疾病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兩種藥物結合治療對血糖的改善情況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56例2型糖尿病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將病人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各78例。參照組中男46例,女32例;年齡48~81歲,平均(64.5±5.7)歲;病程2~12年,平均(7.2±3.1)年。實驗組中男44例,女34例;年齡45~83歲,平均(64.8±5.4)歲;病程3~10年,平均(6.8±3.5)年。所有研究對象基礎資料對比無顯著差別(P>0.05),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病人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經告知后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病人;肝腎器官嚴重受損病人;患有家族遺傳性疾病或精神疾病,無法正常交流者;哺乳或妊娠期婦女;對本次治療藥物過敏病人。
1.2 方法
1.2.1 參照組:參照組病人接受鹽酸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12020183;生產廠家:天津敬一堂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25 g)治療,前三日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0.25 g,若病人血糖控制不佳,調整為每次服用0.5 g,每日三次,飯后30 min服用。
1.2.2 實驗組:實驗組病人在參照組基礎上增加阿卡波糖片(國藥準字:H20020202;生產廠家: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規格:50 mg×30片)治療,每日服用三次,每次50 mg。兩組病人均持續用藥一個月。
1.3 觀察指標。觀察對比兩組病人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對比兩組病人治療后血脂改善情況,即TG、TC、HDL-C、LDL-C。對比兩組病人接受治療后發生的惡心嘔吐、腹瀉、腹脹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將數據納入SPSS 22.0統計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可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治療前,兩組病人血糖水平對比不存在顯著差別(P>0.05),治療后,實驗組病人的血糖水平明顯比參照組病人血糖水平低,差異較大(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病人治療后血脂改善情況。治療后實驗組病人的血脂水平明顯低于參照組病人血脂水平,差異較大(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病人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實驗組病人不良事件發生率10.26%明顯低于參照組病人不良事件發生率21.79%,差異較大(P<0.05),見表3。
表1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

表1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
治療前 治療后空腹血糖(mmol/L)組別 例數 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實驗組 78 11.23±2.16 12.86±2.73 9.76±1.43 5.36±1.25 7.06±1.18 6.45±1.58參照組 78 11.30±2.08 12.76±2.83 9.81±1.49 6.76±1.73 8.88±2.40 7.56±1.98 t-0.178 0.194 0.184 4.995 5.183 3.337 P-0.859 0.847 0.850 0.000 0.000 0.001
表2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

表2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
TC(mmol/L)組別 例數 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實驗組 78 1.46±0.60 4.73±0.57 1.42±0.31 3.09±0.28參照組 78 2.01±0.49 5.46±0.52 1.25±0.36 3.72±0.47 t - 5.407 7.206 2.725 8.770 P - 0.000 0.000 0.007 0.000

表2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n(%)]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情況的加重,且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導致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會誘發合并癥,對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3]。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常見的類型之一,其發病時病人體內的糖化血紅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導尿管指標都會發生變化,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常規治療中病人通過飲食控制、適當運動與服用降糖藥物等方式對血糖、血脂進行控制,防止病情惡性發展[4]。二甲雙胍是臨床上治療2型糖尿病常見的的藥物,對控制血糖水平具有顯著效果,這種藥物可以提高胰島素和受體結合,進而加強病人自身預防胰島素抵抗的能力,并且可以避免刺激胰島β細胞,能有效改善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 等血脂指標,有效控制病情發展,這種藥物不僅能降低糖分的吸收,還能提升患者的血糖耐受性,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控制病人血糖水平,并且此藥物能有效降低心血管及糖尿病大血管發病率,是一種有效的降糖藥物[5-6]。但該疾病病程較長,病人普遍年齡偏大,自身胰島抵抗能力較弱,故僅使用一種藥物治療,治療效果不夠理想。
阿卡波糖屬于一種降糖藥,通過抑制腸道黏膜上的α-葡萄糖糖苷酶,讓胃腸道緩慢吸收碳水化合物,減少對糖類的吸收,從而降低病人體內的血糖、血脂,該藥物不會刺激胰島細胞,導致胰島素增加,可以有效控制胰島素,長期使用還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度,預防心血管疾病;同時還可以抑制肝糖原異生,改善肝糖量[7-8]。研究表明:治療后兩組病人血糖雖然均有所改善,但實驗組病人的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參照組病人血糖水平,差異較大(P<0.05);治療后實驗組病人的血脂水平顯著低于參照組病人血脂水平,差異較大(P<0.05);且實驗組病人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參照組病人不良事件發生率,差異較大(P<0.05)。由此可見,阿卡波糖結合二甲雙胍治療比單一使用二甲雙胍,更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及血脂,對空腹高血糖及餐后高血糖降低有著顯著作用,促進胰島素功能改善,有利于控制病情,雖部分病人用藥后會會出現腹脹、腹瀉等不良反應,但持續治療一周后癥狀減輕甚至消失,因此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會對病人身體造成傷害。
綜上所述,阿卡波糖結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病人血糖水平,改善病人血脂,病人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對控制病情有著顯著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