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晶
(蛟河市人民醫院,吉林 蛟河 1325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為胃、膽、食管病變所引發的急性出血性疾病,也為常見內科急癥,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患者臨床多表現為便血、嘔血。現階段對此種疾病以手術、藥物和護理方式為主或通過聯合多種干預方式控制病情。但基礎性治療僅可改善癥狀,整體治療效果有限,且不同治療方式對疾病的炎性水平影響和安全性分析卻較少。本次研究選取我院常用藥物:奧美拉唑、血凝酶與生長抑素。奧美拉唑為質子泵抑制劑,可減少胃酸分泌,調解酸堿平衡,減少機體刺激;血凝酶可控制出血量,提升凝血速度;生長抑素可抑制生長激素,也可對胃泌素起到抑制作用[1]。現選取我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各種藥物干預下患者炎性反應和安全性,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本院9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有嘔血和腹部不適癥狀,②患者有神情疲憊、發熱癥狀,③患者通過大便血檢、胃鏡檢查確診;排除標準:①合并屈氏韌帶下出血患者,②進食動物學或中藥引發的黑便,③咽喉、口鼻、呼吸道出血患者;對照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齡23~79歲,平均(53.29±2.60)歲,病程21~72 h,平均(50.62±2.09)h;觀察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齡22~79歲,平均(53.30±2.57)歲,病程20~72 h,平均(50.75±2.12)h,患者基礎信息無較大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為奧美拉唑(武漢長聯來福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278)800 mg加入15~20 mL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滴注。之后為250 mL生理鹽水加入400 mg奧美拉唑進行維持性靜脈滴注。2次/d,治療72 h之后可改為奧美拉唑(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86)20 mg/次,2次/d口服治療。觀察組為對照組基礎上奧美拉唑、血凝酶、生長抑素治療。首先靜注2000 U血凝酶,之后肌注用藥2000U,每6 h肌注用藥2000U。停止出血后每天2次,連續治療5 d。采用SST25μg加入15~20 mL生理鹽水內靜脈推注,5~10 min靜脈推注完畢,滴注速度控制為25~100μg/h,滴注中斷時間超過5 min時需重新靜脈緩慢滴注。單次用藥劑量控制在3 mg之下,止血后持續靜脈滴注72 h。
表1 患者炎性反應水平

表1 患者炎性反應水平
組別 例數 IL-2 IL-6 TNF-α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46 3.82±1.09 4.67±1.12 86.27±3.40 38.69±4.05 12.06±2.40 8.68±1.40觀察組 46 3.72±1.25 6.75±0.58 87.61±2.31 14.82±2.87 12.10±1.98 5.41±0.69 t-2.654 4.985 1.680 6.857 1.987 5.698 P-0.157 0.000 0.258 0.000 0.267 0.000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變化,主要分析患者IL-2(白介素-2)、IL-6(白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2周,抽取靜脈血,以3000 r/min,至少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同時也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進行測試。②對比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主要分析失眠、腹脹、頭暈、惡心、皮疹狀況。
1.4 統計學分析。用SPSS 24.0軟件,χ2檢驗計數資料(%、n),t檢驗計量資料,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炎性反應水平。干預前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無較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IL-2、TNF-α高于對照組,IL-6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率。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率和對照組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不良反應[n(%)]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為多發性內科疾病,有分析認為疾病由潰瘍、息肉和黏膜炎癥引發。患者出血量較多時則會顯著降低組織器官血液灌注,進而引發酸中毒、毛細血管損傷[2]。
本次主要采用奧美拉唑、血凝酶與生長抑素三種方式聯合治療,血凝酶自身并無神經毒素,可有效強化凝血因子,也可提升凝血酶原轉化速度,促使凝血因子合成纖維蛋白。且此種藥物也可通過PF3因子釋放加快血液凝固速度,促進止血和血栓形成。但此種藥物主要問題是,只能對血管局部破損起到凝血作用,雖然也有消炎效果但整體干預效果有限[3-4]。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ST藥物,可加速下丘腦受體和胃腸道結合,也可抑制胃泌素分泌,控制生長激素、胃酸和胃蛋白酶。也有分析提出此種藥物有保護胃腸道作用,也可減低膽汁和胰腺液分泌,有效減少黏膜損傷,防止胃蛋白酶溶解血凝塊,預防凝血塊脫落后再次出血[5]。奧美拉唑可有效作用于管狀泡和胃壁細胞,進而形成亞磺酰胺,進而抑制迷走神經控制肽胃泌素和組胺分泌,抑酸作用也更久。可通過調節胃部酸堿度有效降低胃黏膜氫離子,達到無酸狀況,防止胃蛋白酶引發出血,也可加速凝血。觀察組患者為聯合治療,通過此種方式可有效提升IL-2、TNF-α,降低IL-6水平,降低改善患者炎性因子。因此可知三種方式聯合治療時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癥反應,提升機體免疫力。此種狀況也和患者通過治療后胃酸降低,局部循環得到改善,炎癥反應得到控制有關。分析患者不良反應率時發現,兩患者不良反應率無較大差異,治療過程安全。
綜上所述,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奧美拉唑、血凝酶與生長抑素聯用可控制炎性反應水平,治療安全,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