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勝,楊士軍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醫院 功能檢查科,新疆 北屯 836000)
高血壓的發病率極高,屬于一種慢性疾病。對于高血壓患者,如果其血壓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在長期高血壓狀態的影響之下,會使心臟器官產生較大的損傷,隨著高血壓疾病病程的不斷進展,患者的心臟所受到的損害也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對其功能、結構產生危害,導致其發生不同程度的病變,進而引起高血壓性心臟病[1-2]。臨床研究表明,在高血壓性心臟病發病早期及時給予有效的臨床治療,可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能夠有效降低其心力衰竭等不良后果的發生風險。但是對于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發病早期并不會表現出特異性癥狀,給臨床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臨床以往對于患者的診斷,以心電圖為主,心電圖在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診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診斷提高了一項更加可靠的手段,且表現出了較大的應用優勢[3-4]。為了進一步探究心臟彩超在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本文以下就此實施了研究。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5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納入時間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53例患者中,包括男29例,女24例,年齡范圍45~79歲,平均(55.36±6.22)歲。
1.2 診斷方法。53例患者依次采取心臟彩超檢查和心電圖檢查進行臨床診斷,具體方法如下:①心臟彩超檢查:采取左側臥位作為檢查體位,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2.0~3.0 MHz,常規檢查患者的心臟腔室、左室收縮功能、室壁厚度系、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取樣容積置于二尖瓣口,并詳細記錄舒張期的血流頻譜,E波與A/E的加減速度,E峰與A峰的最大速度。②心電圖檢出:指導其取仰臥位,常規酒精消毒導聯連接部位,實施12導聯心電圖檢查。對心臟彩超檢查和心電圖檢查的診斷結果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分析。SPSS 21.0軟件分析,計數數據用“%”和χ2檢驗,計量數據用“±”和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診斷方式對高血壓性心臟病的檢出率比較。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彩超診斷準確率79.25%,顯著高于心電圖診斷準確率的56.60%,P<0.05,見表1。

表1 兩種診斷方式對高血壓性心臟病的檢出率比較(n,%)
2.2 兩種診斷方式對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擴大、左室電壓增高的檢出情況。心臟彩超檢出左室肥厚19例、左房增大12例、左室擴大11例;心電圖檢出左室肥厚14例、左房增大9例、左室電壓增高7例,見表2。

表2 兩種診斷方式對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擴大、左室電壓增高的檢出情況[n(%)]
高血壓性心臟病在高血壓患者中有較高的發病率,尤其是對于血壓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高血壓作為一種慢性疾病,會引起患者血壓升高,而血壓長期處于較高的狀態,久而久之會對機體各個器官產生損傷,其中對心臟也存在一定的損傷,隨著高血壓疾病的病程進展,患者的血壓會出現一系列變化,首先其血壓會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其次血壓的控制會越來越困難,導致患者的血壓波動較大,而這一血壓狀態會增加心臟負荷。而長期的高負荷狀態會引起心臟產生器官損傷,最終引發心臟病變[5-6]。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發病會經歷一一些過程,首先當心臟受到高血壓狀態的影響后,其發病前期,會表現出一些常見的癥狀,臨床發現這些癥狀主要有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同時部分患者可能會同時伴隨有舒張功能降低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長期高血壓加重了患者的心臟負擔,長此以往會增加患者心肌肥大的風險,從而引起心臟結構、功能產生病變,最終引發高血壓性心臟病。而近年來,高血壓的發病率不斷升高,隨之而來的是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7]。
高血壓性心臟病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較大的危害,臨床對于該疾病的防治給予了高度的關注與重視。隨著臨床對高血壓性心臟病研究的深入發現,該疾病的防治在于早期及時干預。這就對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早期診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心電圖是較早被應用于高血壓性心臟病臨床診斷的一種手段,以往在臨床上普遍應用。心電圖對于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診斷,主要是通過心電圖機來記錄患者心臟每一心動周期所產生的電活動變化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以此來獲得心電向量、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等信息。臨床根據以上信息對患者的病情做出相應的診斷。雖然應用心電圖檢查對高血壓性心臟病進行診斷,具有一定的檢出率,但從臨床實踐來看,心電圖檢查對左室肥厚、左房增大、主動脈擴張等情況的檢出情況并不理想[8]。單純應用心電圖檢查并不是一種最佳的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方式,因此,臨床需要一種更加高效而準確的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方式。
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使得該技術在臨床諸多疾病的診斷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心臟病變診斷中的應用也表現出了較大優勢。心臟彩超對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診斷,能夠借助超聲技術清晰的顯示心腔內結構,且借助探頭的移動,可對心臟結果進行有效的觀察。不僅如此,該技術還能夠為臨床診斷提供心臟的血流信號信息,同時可通過在B超圖像中疊加,而獲得血管管徑大小、血管分布、血管方向變化及血管管壁厚度等有效信息。這對于提升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臨床診斷準確率具有顯著的意義。同時臨床在研究中也表明,心臟彩超在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診斷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特別是對于早期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診斷,表現出了顯著的優勢。
本次研究中,采取對照研究的方式,對心電圖檢查和心臟彩超檢查在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心臟彩的診斷準確率79.25%,顯著高于心電圖診斷準確率的56.60%,P<0.05。這一結果表明,相比心電圖檢查,心臟彩超在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臨床診斷中,有更高的診斷準確率。同時研究結果顯示,心臟彩超檢出左室肥厚19例、左房增大12例、左室擴大11例;心電圖檢出左室肥厚14例、左房增大9例、左室電壓增高7例。從這一結果可以看到,心臟彩超在對患者實施診斷的過程中,可準確地對左心室厚度進行測量,這對于及時發現高血壓性心臟病早期病變具有重要的意義。臨床研究發現,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在發病早期,其心肌收縮功能并不會受到明顯影響,但是臨床常規應用的心電圖檢查方式,對患者左心室肥厚的診斷,主要是借助ST-T來進行的。但臨床研究指出,如果患者已經出現了ST-T改變,則提示患者的病變程度已經處于比較嚴重的時期了。由此可見,心電圖檢查并適用于早期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診斷。而相比心電圖檢查,心臟彩超技術在早期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中優勢則十分明顯,不僅能夠對左心室肥厚等早期病變有較高的檢出率,且其診斷的準確率和敏感性也更高。
綜上所述,心臟彩超對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診斷,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且能夠更加直觀的觀察患者的心臟各心房、心室的形態、大小、室壁厚度,在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