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院 超聲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肝臟占位性病變在臨床中較為常見,且具有較多的病變種類,據相關研究資料指出,大部分肝臟占位性病變患者的聲像圖均嚴重缺乏典型特征及表現,即使利用影像學檢查和臨床表明也難以提高診斷準確率[1]。雖然在肝臟占位性病變穿刺活檢中使用彩超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但易受患者病變類型的影響,產生不同的診斷情況。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持續發展,近年來,超聲造影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越發廣泛,同時也顯著提高了肝臟占位性病變患者的疾病診斷率[2-3]。基于此,本研究通過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肝占位性病變患者,旨在分析常規超聲及超聲造影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及可行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筆者所在醫院超聲科收治的60例肝占位性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病理學診斷,60例患者中包含28例惡性病變患者,包含16例原發性肝癌,12例轉移性肝癌;32例良性病變患者,包含12例肝炎性假瘤,11例肝血管瘤,9例肝局灶性增生結節。納入標準:符合穿刺活檢術相關標準者。排除標準:①存在大量腹水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超聲造影劑過敏者;④急性冠心病發作者;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6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介于31~74歲,平均(50.41±12.17)歲;病程介于0.1~9年,平均(1.27±0.42)年。
1.2 方法。穿刺前,叮囑護士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開展超聲造影引導下穿刺活檢時,還需準備造影劑,并引導患者保持合適體位(例如仰臥位、半臥位或側臥位等)[4-5]。①在常規超聲引導下給予患者穿刺活檢:常規超聲掃查明確肝臟病變的位置,確定穿刺點,設置引導線,常規消毒鋪巾,使用5 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取11號尖刀切開患者皮膚。操作時,要求患者屏住呼吸,沿預定針道快速置入穿刺針,并使其到達預定位置,及時扣動扳機,妥善取出活檢組織,將其置入標本瓶中固定,送檢。②在超聲造影引導下給予患者穿刺活檢:囑護士通過靜脈通道注入造影劑,同時靈活移動探頭掃查病變位置,選取造影劑灌注良好區域作為穿刺目標。常規消毒鋪巾,使用5 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11號尖刀切開皮膚。穿刺探頭上套入無菌探頭套,安裝穿刺架,設置穿刺引導線。再次推注造影劑進行二次造影。操作期間,囑患者屏住呼吸,沿預定針道快速置入穿刺針到預定位置,及時扣動扳機,妥善取出活檢組織,置入標本瓶中固定,送檢。穿刺過程中應注意避開血管及膽管,減少出血及膽瘺的發生。術后囑患者壓迫30分鐘,留觀3~4小時,每30分鐘超聲復查。
1.3 觀察指標。分別記錄兩種影像學技術的穿刺活檢準確率,并比較其良、惡性病變符合率及并發癥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獲得相關研究數據后,應使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定量資料需通過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組間檢驗借由t進行;定性數據需通過百分比(%)進行描述,組間檢驗借由χ2進行。檢驗后,如果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1 比較兩種方式的診斷符合率[n(%)]
2.1 診斷符合率。常規超聲在惡性病變診斷中的符合率為75.63%,超聲造影在惡性病變診斷中的符合率為96.43%,組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詳情見表1。
2.2 穿刺成功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常規超聲的穿刺成功率為83.33%,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超聲造影的穿刺成功率為100.00%,并發癥發生率為3.33%。對比兩種方式的相關指標,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比較兩種方式的穿刺成功率及并發癥發生率[n(%)]
作為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肝臟占位性病變主要包括惡性病變及良性病變。由于肝臟占位性病變具有較多的病變種類,再加上相對復雜的發病機制和較高的治療難度,容易對患者的機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據臨床相關研究表明,盡早明確肝臟占位性病變患者的疾病性質能夠為進一步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數據和幫助,進而利于疾病康復和預后[6]。常規超聲在穿刺活檢中的應用能夠有效避免傷害患者的血管神經及重要臟器,進而促使患者獲得明確的組織病理學診斷。但據劉華麗、潘雨蓉等學者[7]長期研究發現,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干擾,在常規檢查中難以使常規超聲檢查呈現出清晰的超聲圖像,再加上病灶大小、內部結構、形態等原因的限制,易導致穿刺失敗或增加假陰性率,降低診斷準確率的同時,還會引發嚴重的穿刺并發癥。在肝臟占位性病變穿刺活檢過程中使用超聲造影,能夠充分利用超聲造影劑的相關特性,積極提升聲像圖的清晰度和空間分辨力,及時發現微小病灶,改善局部病灶內的血流灌注情況,進一步明確其壞死液化區域及病灶活性區域。除此之外,超聲造影還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較低的肝腎毒性,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新型診斷技術將其廣泛應用于臨床,不但可以提高相關疾病的診斷準確率,而且還能引導對肝臟占位性病變進行穿刺活檢,從而積極提升取材成功率及病理確診率。
在惡性病變診斷中,超聲造影的符合率為96.43%,明顯高于常規超聲的75.63%,組間差異較大,P<0.05;超聲造影的穿刺成功率為100.00%,明顯高于常規超聲的83.33%,組間差異較大,P<0.05;超聲造影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33%,明顯低于常規超聲的20.00%,組間差異較大,P<0.05。由此可知,采用超聲造影進行肝臟占位性病變穿刺活檢,不僅能夠發現常規超聲未能明確顯示的微小型病灶,而且可以進一步提升穿刺活檢的成功率,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在肝臟占位性病變穿刺活檢中應用常規超聲及超聲造影均能夠取得較高的準確率,但與常規超聲相比,超聲造影具有更高的成功率,且能減少相關并發癥,值得繼續推廣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