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佳,譚晶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 產科,重慶 401147)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妊娠期孕婦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指女性在妊娠期內首次發生或發現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異常的代謝紊亂性疾病[1]。近年來GDM發病率逐漸上升至15%-20%[2],我國由于“二胎”政策及女性生育年齡后移等原因,高齡產婦或經產婦人數明顯增多,GDM患者產后發生糖代謝異常風險明顯增加,且對妊娠結局產生不良影響[3]。同時絕大多數GDM孕婦體內代謝情況會出現不同程度地變化,進而影響胎兒健康發育,嚴重時甚至易引起胎兒生長發育畸形、新生兒窒息、宮內發育遲緩及早產等并發癥[4]。因此,及時控制GDM患者妊娠期間的高血糖狀態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母嬰近遠期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提高GDM孕產婦和胎兒生存質量。護理管理干預模式是臨床上GDM安全有效的治療與管理模式之一,為探討一日門診護理管理干預模式在妊娠糖尿病孕產婦管理中應用效果,特進行此研究,將相關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選取院內確診為GDM的妊娠患者26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均分為對照組(n=134)與干預組(n=134)。本研究已得到醫學倫理會同意,所有研究對象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年齡20~32歲,平均(26.45±2.41)歲,孕周20~32 W,平均(26.32±3.55)W,其中經產婦95例,初產婦39例;干預組,年齡21~33歲,平均(28.32±2.73)歲,孕周18~34 W,平均(27.48±4.17)W,其中經產婦98例,初產婦36例。兩組組間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治指南(2014版)》[5]中有關GDM的診斷標準;②年齡<35周歲;③自愿參與本項研究。排除標準:妊娠前血糖異常者;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其他嚴重妊娠并發癥、免疫系統疾病者;長期或近期服用影響糖代謝藥物者;合并慢性高血壓、肺結核以及內分泌疾病病史的患者;失訪及中途退出者。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模式,即指導GDM孕產婦患者于GDM專科門診及相關營養門診接受健康宣教,同時還包括飲食指導、運動指導以及相關血糖監測指導等;而干預組則予以糖尿病一日門診護理管理干預模式。
1.2.1 糖尿病一日門診護理管理干預模式:即指針對GDM孕產婦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一日門診的集中護理管理干預,具體如下:①針對GDM孕產婦患者及其家屬進行GDM相關知識宣教,主要包括疾病的診斷、各種高危因素、具體治療方案、血糖監測指導方法以及血糖控制目標等;②門診期間進行醫學營養治療知識宣教,主要包括營養治療相關概念、GDM患者妊娠期中每日營養需求的計算及分配方法、營養交換指導等;③采用半定量食物頻率問卷(SQFFQ)以明確調查GDM孕產婦患者在上1W內的具體膳食納入情況;④給予GDM孕產婦患者營養餐的體驗,主要指院內營養師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的營養餐;⑤針對GDM孕產婦患者進行運動指導,針對不同個體提供不同頻率、類型以及強度的個體化運動的具體指導方案;⑥指導并宣教血糖監測,幫助GDM孕產婦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正確的血糖測量方法,需定時自行檢測血糖,且告知患者正常血糖控制范圍;⑦針對GDM孕產婦患者個體不同的情況進行個體化答疑;⑧針對GDM孕產婦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或產檢時門診隨訪,了解患者自我管理情況,門診護士需記錄其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修改建議,同時詢問有無糖尿病相關癥狀。
1.3 觀察方法。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血糖變化情況、GDM孕產婦患者及圍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GDM孕產婦檢測FPG、1 hPG以及2 hPG。
1.4 統計學處理。本研究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正態分布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血糖變化情況比較。護理干預前,兩組FPG、1 hPG、2 hPG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FPG、1 hPG、2hPG指標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其中,干預組在護理干預后FPG(4.72±0.71)mmol/L、1 hPG(6.31±1.37)mmol/L、2 hPG(5.14±1.55)mmol/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血糖變化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血糖變化情況比較
注:#P<0.05,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
2hPG(mmol/L)對照組 134 干預前 5.82±0.83 10.54±2.12 8.63±2.56干預后 5.25±0.77# 7.96±1.56# 6.23±1.97#干預組 134 干預前 5.88±0.76 10.06±2.28 8.59±2.30干預后 4.72±0.71#△ 6.31±1.37#△ 5.14±1.55#△組別 例數 時間 FPG(mmol/L)1hPG(mmol/L)
2.2 兩組護理干預后GDM孕產婦及圍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干預組GDM孕產婦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12.69%(17/134)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圍生兒并發癥發生率12.69%(17/134)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干預后GDM孕產婦患者及圍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隨著現代社會的經濟不斷發展與科技進步,我國居民飲食結構逐漸變為以高脂、高糖、高熱量為主[6],這是妊娠孕產婦并發GDM的重要危險因素,同時妊娠期間孕產婦會刺激體內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增加,促胰島β細胞明顯增生,誘發高胰島素血癥等。臨床實踐研究[7]證明,妊娠期間孕產婦高血糖若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可能會一定程度上增加母嬰近期并發癥或遠期不良臨床結局的發生風險,而且也明顯增加GDM孕產婦患者繼發2型糖尿病的風險。因此,臨床注重對GDM孕產婦患者的護理管理在影響母嬰健康方面具有重大價值。
本次研究中針對診斷為GDM的孕產婦患者予以糖尿病一日門診護理管理干預模式,進行集中一日的GDM相關知識教育、飲食、運動以及自身血糖監測等指導活動。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兩組FPG、1hPG、2hPG指標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顯著下降,其中干預組在護理干預后FPG(4.72±0.71)mmol/L、1hPG(6.31±1.37)mmol/L、2hPG(5.14±1.55)mmol/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提示糖尿病一日門診護理管理干預模式可有效改善GDM孕產婦患者的脂糖代謝,主要通過在血糖監測的基礎上動態調整并指導患者妊娠期間每天膳食與運動量,進而達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有效督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相關自我血糖監測與管理,改善胰島素抵抗和糖耐量敏感等情況,從而進一步改善妊娠并發癥與結局,提高臨床獲益,與賀彤[8]等研究結論相符。本次研究結果中干預組GDM孕產婦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12.69%、圍生兒并發癥發生率12.69%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證實上述既往學者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糖尿病一日門診護理管理干預模式可提高GDM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有效維持妊娠期血糖穩定,改善妊娠結局并提高臨床獲益,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