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張曉璇,李曉玲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重癥醫學科,廣東 廣州 510000)
ICU是醫院為急危重癥患者提供救治和連續動態監護的科室,具有患者病情危重、復雜且多樣化、醫務人員人數多、工作復雜且繁重,各類設備和物品種類多且雜的特點[1]。為使患者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需要為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醫護服務,其中充足的物力、人力配備以及整潔有序的環境是最佳保障,因此,營造一個整潔、高效、安全、省時又省力的ICU工作環境十分重要。5S管理法是以整理(seiri)、整頓(seite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為核心內容的一種管理方法,目前被廣泛運用于醫院科室的現場管理中,且獲得滿意效果[2]。我科自從在醫院的號召下開展5S管理以來,科室的環境有了大大的改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室對5S的管理漸漸有所松懈,醫護辦公室、值班室、中心臺、庫房等又出現物品雜亂的現象。為此,2019年8月以來我科根據醫院的要求,在繼續深入推行5S管理的同時聯合運用PDCA循環管理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我科共有醫護人員58人,其中護理人員46人,醫生12人。劃分的區域有治療室、消毒間、物品整理間、倉庫、中心臺、大廳、醫生辦公室等16個區域;科室配備有監護儀、呼吸機、血液凈化機、輸液泵、搶救車等多種現代化設備和搶救設備,藥品有常備藥品、搶救藥品等。以科室實施5S聯合PDCA循環管理法的前后作為分組依據,將2019年4月至7月作為對照組,將2019年8月至11月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時間段的科室環境質量。
1.2 存在問題。在如此搶救頻繁、高效且復雜的工作環境中,隨著科室新技術、新儀器、新員工的不斷加入,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如辦公室物品凌亂,張貼多而亂;治療室物品放置不整齊、不規范、用后不歸位或不補充;病房吵嘈、加床多,床頭桌雜亂,儀器的線亂;庫房和值班房不整潔、物品多、不歸位、無定期整理等。
1.3 方法
1.3.1 成立5S推進小組 以質控護士為小組組長,負責組織骨干成員共同制定管理計劃、區域劃分以及各成員職責等,科室全體人員共同參與,且通過對科室全體成員進行調查,總結本科室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統一活動的目的和預期目標。
1.3.2 計劃(Plan)階段 對小組全體成員進行5S管理法和PDCA循環管理法相關知識的培訓,讓每一個成員都明白科室環境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推進5S聯合PDCA循環管理法的目的、意義,讓其知道做什么、為什么要做、怎樣做、何時做、誰去做。最后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確定該方案的實施目標、方法與步驟,同時制定5S管理方案、考評和獎懲制定等。
1.3.3 執行(Do)階段 緊緊圍繞5S各要素的內容與要求進行:①整理。首先,將每個區域的整理標準以照片的形式粘貼在相應區域;然后根據標準進行整理,將區域內的物品根據其必要性進行分類,將必要的物品根據使用頻度設定放置位置和保留基數,將不必要的盡快處理掉。②整頓。在整理的基礎上,對科室里紙張、驗單、工具等各類用品,進行一次清點,然后規范并標明物品存放的位置。③清掃。對科室的各個角落進行大掃除,以確保工作環境的干凈、衛生。在清掃過程中發現潛在的問題,這要在5S推進小組的建議和管理者的幫助下盡快加以解決。④清潔。在徹底清掃了工作環境之后,按科室制定的清掃規定,定時實施清掃,并由5S推進小組進行定期檢查和監督,以維持一個干凈、健康的工作環境,維護整理、整頓、清掃的成果,確保科室所有人員都能按章行事。⑤自律。使每一位員工形成自覺進行5S活動的習慣,成為自律的員工,提高員工的5S管理意識、操作技能水平、工作責任心、積極性與創造性。
1.3.4 核查(Check)階段 在5S推進活動運行一段時間后,科室對各醫療小組及個人實施5S的效果進行考評,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1.3.5 處理(Action)階段 將已經優化并改善的項目經小組全體成員討論后制定標準化的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案和執行流程,將未達到預期目標且需要繼續改進的項目繼續結合5S管理法進入到下一個PDCA循環管理中改進。
1.4 評價方法。5S推進小組中質量督察員每月不定期對16個區域進行一次現場檢查,共計檢查64次,其中對不符合5S原則之處使用相機拍攝出來,記錄累計次數;同時運用《5S管理質量評分細則》進行評分,該內容包括物品擺放及數量,儀器設備的擺放、性能以及外觀、工作環境的整潔、衛生等,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5S管理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分析。將收集到的數據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所示,觀察組發現問題的次數為5次,發生率為7.8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次及20.31%,同時環境管理質量評分為(91.25±6.80)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75±9.22)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時間段發現問題的次數以及環境管理質量評分的比較
5S管理法是近年來新興的用來提高安全、維持品質環境的一種有效管理方法,是在對環境進行全面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再制定相對應的有效管理措施,最后評價措施實施效果,其管理對象是“環境”,達到規范化管理是目標,素養是其管理的精華[3]。PDCA循環管理法是在一切管理活動過程中,為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所進行的循環過程,包括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4個階段,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目前已在護理質量、護理安全以及環境管理中被廣泛運用[4-5]。
ICU作為醫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健康的、整潔的、積極的工作環境可激勵醫護人員的自我效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對科室的認可度和依賴性,減少不良差錯事故的發生,同時利于患者的疾病預后[6]。本研究在5S管理法的基礎上結合PDCA循環管理法對科室環境進行管理,不僅不符合5S原則之處的問題發生率較實施前明顯減少,環境管理質量評分較實施前明顯提升,科室環境得到大大地改觀,而且人員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形成自覺貫徹5S活動的良好工作素養。分析原因在于,首先,通過培訓、討論等方式在提升全科人員自身素養的基礎上,進行現狀調查并制定針對性的實施方案,同時根據專科特點及需求重新統一、整理物品的放置位置和基數,調整各種儀器設備存放位置和管理方法,達到定位、定容、定量,最后將各區域管理責任到人、責任到班,達到了人、物、環境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優化組合,實現了標準化、有序化的環境管理過程[7]。其次,將PDCA循環融入到5S管理中,不斷將新出現的或者未解決的問題帶入下一個循環中,每一次循環結束都能解決一定的存在問題,使得環境管理工作提高一步,環環相扣,使環境管理質量呈現不斷提升的狀態。
綜上所述,將5S聯合PDCA循環管理法運用于ICU環境管理中,既能保證科室整體環境的整潔、規范、舒適,又能提高醫護人員的素質和自律性,最終提高工作效率和歸屬感,實現了科室環境管理進入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中,值得臨床推廣運用。